这可能是行存储和列存储最直白的介绍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4 21:26 1

摘要:行存储的做法是:把同一本书的每一页按顺序钉在一起,整本书整整齐齐塞进书架。

行存储 vs 列存储:把数据摆成两排,结果天差地别

行存储的做法是:把同一本书的每一页按顺序钉在一起,整本书整整齐齐塞进书架。

列存储的做法是:把所有书的第一页抽出来放一起,第二页放一起,第三页放一起……像扑克牌洗牌一样重新码放。

两种摆法听起来只是“顺序”不同,却决定了数据库的“性格”。

PostgreSQL、MySQL 等日常事务型数据库(OLTP)都选这种摆法。

原因很简单——一条记录的所有字段在磁盘上挨在一起。

当你只想查一台相机的完整信息:

SELECT * FROM camera WHERE model = 'A7R';

数据库只需一次定位,把整条记录的所有字段一次性拖出来,省时省力。

这种场景的特点是:

• 每次只查少量记录(甚至就一条)。

• 但要把这条记录的所有字段都带回去。

Google BigQuery、ClickHouse 这类分析型数据库(OLAP)则反其道而行:

把同一列的全部值压成一条长龙,所有列各自成军。

这样做有两个立竿见影的好处:

1. 压缩率更高。

如果“品牌”这一列里 90% 都是 “Sony”,压缩算法能把重复值压到极限。

2. 只扫需要的列。

当你想算个平均价:

SELECT AVG(price) FROM camera;

行存储必须逐行把每条记录的所有字段读出来,再挑出 price;

列存储直接只读 price 那一列,磁盘 I/O 瞬间降到原先的零头。

• 数据量小时,公司往往“一书多用”:让主库(行存储)既跑交易又跑报表,最多把报表甩给只读副本。

• 数据量大后,报表查询会把主库拖垮。于是大家开始“分工”:

• 交易数据继续待在 PostgreSQL / MySQL;

• 分析报表交给专门的列存储,甚至再加一层数据仓库或 BI 工具。

来源:SuperOp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