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3日阅兵当日,数以千万计的“准农民”“城乡农民”“准市民”放弃了电视观看,原因并非不想看,而是“看不到”——智能电视的复杂操作与信号获取门槛,让留守乡村的50后、60后、70后在开机、搜台、联网、找直播等环节屡屡受挫,最终无奈放弃 。
9月3日阅兵当日,数以千万计的“准农民”“城乡农民”“准市民”放弃了电视观看,原因并非不想看,而是“看不到”——智能电视的复杂操作与信号获取门槛,让留守乡村的50后、60后、70后在开机、搜台、联网、找直播等环节屡屡受挫,最终无奈放弃 。
直击现场:开了电视,却看不成阅兵
案例1(豫北某村):张大爷(65岁)早早就打开电视,却在“主页—信号源—直播频道—CCTV”的迷宫里打转,反复按错遥控器,最后气得关了机。
案例2(鲁西南某镇):李大妈(58岁)为看阅兵专门充了宽带,却卡在“输入Wi‑Fi密码—加载—报错”的循环,儿子不在身边,只能干着急。
案例3(川东某村):王大叔(72岁)只能收到地方台,“阅兵在哪个台?怎么搜?”无人可问,只好去邻居家蹭手机看片段。
案例4(鄂随北桃花基地):邱大哥(51岁)说电视八年没看了,无法看,收台难,广告多,自动弹,即便收到台,稍不留神触动了摇控板那就再也别想看了,因为还原不了,找不到。
案例5(湖北随州):姜大妈说,看电视只能等孩子们春节回家看,自从换了“鬼电视”,平常一次没看过,电视一直黑灯瞎火睡大觉。
问题出在哪?
设备复杂:智能电视把简单的“开机→选台”变成多步操作,老人记不住、找不到、按错就回不去。
联网与软件门槛:Wi‑Fi密码、App下载、会员/广告、系统更新等层层障碍,对不熟悉触屏与网络的老人极不友好。
信号与导视缺失:部分地区有线/地面波覆盖弱、频道排序混乱,没有“阅兵直播一键直达”,老人根本找不到阅兵频道。
缺乏适老支持:遥控器按键小、标识不清,菜单字体小、层级深,无方言/语音/大字体/简洁模式,子女不在身边就抓瞎。
后果与反思
想看而看不到,不仅剥夺了农民共享国家荣耀的机会,更放大了数字鸿沟带来的失落与无助。
把“看电视”做成“考老人”,这样的产品与服务设计,实在令人愤怒与痛心。
马上能做的三件事
1. 一键阅兵:在直播频道、机顶盒与智能电视主页设“阅兵直播一键直达”,开机即见、一点即播。
2. 老年模式:推出大字体、简洁菜单、语音遥控、无广告的“老年模式”,默认开启。
3. 兜底保障:在乡镇/村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站、老年活动中心开放大屏集中观礼,配志愿者协助操作。
别让“想看却看不到”再次发生。把复杂留给厂商与平台,把简单留给老人。✅
(本文基于多地随机访问与实地观察;受条件限制,只能通过跨地域微信群与亲朋获知,未做公开署名大规模抽样,结论供参考与改进)
来源:一路复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