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消费信任赤字下,小罐茶的信任突围战赢了吗?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9 02:32 1

摘要:3月25日,小罐茶创始人杜国楹直播西湖龙井采新茶。一时间引来无数茶人和同行关注——因为直播可以直观展示小罐茶“敢保真”战略的落实过程;而茶叶“保真”又是消费者每到春茶季都会泛起的涟漪——春茶“坑”多,怎样才能让人喝得不糟心!

1 茶业乱象让春茶都不香了

3月25日,小罐茶创始人杜国楹直播西湖龙井采新茶。一时间引来无数茶人和同行关注——因为直播可以直观展示小罐茶“敢保真”战略的落实过程;而茶叶“保真”又是消费者每到春茶季都会泛起的涟漪——春茶“坑”多,怎样才能让人喝得不糟心!

小罐茶创始人直播采茶。

杭州西湖龙井久负盛名,每年春茶季都有爱茶的茶客来这里,既欣赏美景又选购“真龙”天子。但他们不知道,自己满心欢喜喝下肚的,有可能用去年陈茶翻新后的“鱼目混珠”和“滥竽充数”。你说糟心不糟心?类似这样的假冒伪劣现象,几乎会发生在全国任何一个茶叶产区,尤其是名优茶产区。

比如,春茶最金贵的头春头采、明前、雨前,差几天就是不同的价格,但消费者很难辨别其差异;如果经营者见利忘义,搞些李代桃僵、移花接木,消费者只有洗净脖子挨刀的份儿。

真假西湖龙井对比。

再比如,年份茶年份就是金钱,一年一个价。但遇到年份虚报“拔高”,消费者处于“信息不对称”的低维里,挨了刀都不知道哪里疼。如果赶上有人以有机茶、生态茶做幌子,兜售的是农残超标的茶叶,那消费者损失的就不仅仅是金钱了,饮茶健康都无法得到保证……有人说茶叶是弄虚作假的重灾区,这话一点不假。

究其原因:一是中国茶叶生产主体小散弱,大多数小作坊没有工业化能力、品牌化意识。另一方面,辨别茶叶真假的教育成本太高,依靠消费者“久病成医”,试错成本又太高。两相叠加,唯一现实的出路就在于强化和最大化发挥第三方监督和认证的作用。如此,才能在现阶段中国茶叶生产经营格局下,真正杜绝消费者买“假”这些糟心事。

2 小罐茶“敢保真”战略向顽疾“亮剑”

在直播镜头前,杜国楹一边采茶,一边与厦门云尚公证处的公证人员交谈。从对话中得知,公证处的日常工作就是跟随每一个环节进行信息的记录和上传。而杜国楹更是在现场提到:“公证不是对‘真’的保证,而是对产品的‘如其所述’。”2024年,小罐茶提出“敢保真”战略,对此,肯定会有人疑问:保真太难,你们又如何敢保真?作为中国茶行业唯一一份专业茶媒体,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记者在直播后采访了小罐茶创始人杜国楹。

公证人员在现场公证。

在与公证员的互动中,杜国楹提到:“公证不是对茶叶品质的承诺,是对产品的‘如其所述’。我们给用户承诺,公证会把信息记录下来,让一切都可视化。”谈起“敢保真”战略背后的公证,杜国楹告诉记者:“我们的公证,本质上是让公证体系介入我们的供应链系统,记录各个环节的相关信息,公证处的背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为让“敢保真”战略落实到每一位茶消费者身边手边,小罐茶推出了一个组合拳,为保真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闭环。它由“1363”保真体系构成,包括“1大宣言”“3大保真”“6大保障”“3大承诺”。通过多维保真(三保真+六保障)+公证传真(权威背书+消费释疑)+技术护真(区块链与二维码防伪)+承诺誓真(免费试喝+7天免费退货+假一赔十)四项举措环环相扣,为消费者打造一道真茶的坚实“长城”。

小罐茶“敢保真”。

对此,在杜国楹的直播中,国家一级评茶师、西湖龙井茶专家、西湖龙井茶标准及实物标准样制作者沈红,对小罐茶的“敢保真”战略表示了充分肯定:“小罐茶的公证保真是新的尝试。小罐茶的公证、追溯,能够对每个环节进行把控,我是很欣慰的。”

中国茶业商学院执行院长欧阳道坤说,从小罐茶“敢保真”战略的一系列措施看,经过十三年创新和探索,小罐茶正经历嬗变。在建立完整、先进的生产体系,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现代化程度之后,将品牌影响力扩展到更广阔领域,要为行业的进一步转型升级作出贡献。

3

前端用“公证”落实“保真”

后端用承诺“自断退路”

事实上,全国各茶区、名优茶企业也在为净化市场不懈努力。多年来,通过地标证明商标、公用品牌管理、溯源体系等措施,各方都在努力提升茶叶的“真”。

问题就出在这里:真的标准有了,真的标签也有了,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巨大的利差之下仍有“狸猫换太子”的戏码上演,让所谓的“标签”和“标识”成为摆设,让消费者在浩如烟海的茶叶产品中仍然感到无助、迷茫。目前,整体来看,茶叶消费者认“真”的成本还是过高,包括认不出来、认出来了不敢信。杜国楹说:“如何降低消费者的‘认真’成本,提升他们的‘认真’体验,这是小罐茶‘敢保真’战略的重要后手——我们敢保真,还要让广大茶客消费中易得、判断上确信。”

从前端开始,小罐茶采用整个行业前所未有的方式——由公证处,对茶叶从原料取得、产地、年份、生产加工、质量检测、包装出品等环节给予公证。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小罐茶引入“公证”是一个神来之笔。公证具备法律权威,为“敢保真”注入法律效力。除此之外,区块链技术在公证过程中的应用,保障了公证过程中的信息无法篡改。这既避免了传统的认证信任衰减风险,又突破了技术防伪的局限性。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充分保障了小罐茶的“真”,为消费者构筑了坚实的信任基石。

在后端消费端,小罐茶不仅基于可变二维码喷印技术,让消费者能够通过二维码扫描,便捷地了解小罐茶产品公证的相关信息;小罐茶还面向全社会发布“3 大郑重承诺”,以此“自断退路”:如果造假,将承受品牌与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小罐茶保真公证书。

前端生产“做真”“传真”、后端消费“承诺保真”“验真”,小罐茶向消费者发出了诚心诚意的邀请,而消费者给出了什么反馈呢?直播过程中,“杜总好样的”“老杜加油”的弹幕满屏 ,正说明消费者由衷相信小罐茶发起的“敢保真”行动会带动中国茶企业向新而行!

直播结束后,记者在北京马连道“中华茶叶第一街”采访时,有位茶客提及小罐茶的保真,感叹地说:“‘敢保真’这个办法好,扫了码看着公证的盖章,就让我相信了,专业又权威,可以说是想到消费者的心头了。”

“这是小罐茶面世以来,在行业规则和标准自律层面,对茶行业做出的新贡献。”欧阳道坤说,“如果把企业看成一个人,小罐茶正从‘独善其身’走向‘兼济天下’。”

有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希望小罐茶此举能带动更多头部品牌走“保真”之路,提振消费信心、提升行业信誉,彻底扭转茶行业长期存在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把茶叶消费的原始动力、巨大潜力解放出来,让真茶大行其道,让真香物有所值。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监制 / 赵光辉 制作 / 梁 妍

来源:茶周刊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