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记者走进临朐县辛寨街道的智慧蘑菇方舱,先进的传感器和自动化系统正在实时监测并调整温度、湿度、光照和二氧化碳浓度,这座单箱体占地仅36平方米的方舱,可容纳菌棒4000棒,产量较传统大棚提升70%。这组精密运行的设备,恰是临朐农业变革的缩影—当物联网技术穿透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佳潼 通讯员 王乐恬
近日,记者走进临朐县辛寨街道的智慧蘑菇方舱,先进的传感器和自动化系统正在实时监测并调整温度、湿度、光照和二氧化碳浓度,这座单箱体占地仅36平方米的方舱,可容纳菌棒4000棒,产量较传统大棚提升70%。这组精密运行的设备,恰是临朐农业变革的缩影—当物联网技术穿透群山屏障,乡村振兴的种子正在科技沃土中破土萌发。
临朐属于沂蒙革命老区,山地丘陵面积占87.3%。面对“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资源短板,临朐县以创新思维破题,立足每个乡镇的资源禀赋,临朐坚持连片规划、连片建设、连片发展“三连协同”,突出产业联合体、致富共同体、和美融合体、惠民综合体“四体共建”,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培育工程,规划建设14个乡村振兴片区,大力发展樱桃、板栗、山楂、奶牛、朗德鹅、黑山羊等40多类富民产业。通过抓龙头、带基地、连农户,实现了富民产业“接二产、连三产”快速集聚发展。
在临朐县城关街道“樱悦田园”示范片区的樱桃大棚,物联网传感器实时采集环境数据,水肥一体化系统精准滴灌,让樱桃上市期提前至三月下旬。技术员张伟轻点手机边向记者展示边介绍道,“过去三个棚要五人管理,现在手机遥控,两人就能完成。”2024年该片区大樱桃亩均管理成本下降50元,年产值突破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3.02万元。这种片区化运作模式,将分散的资源聚合成发展合力,让曾经各自为战的村庄结成致富共同体。
产业链的深度重构激活了乡土资源的“乘数效应”。该县实施“农企百强”计划,培育105家加工企业,推动产业从“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跃升。鹅肝产业形成“种鹅繁育-智慧养殖-精深加工”全链条,春冠食品创新研发红酒蓝莓鹅肝等60余种产品,带动产值突破80亿元;鲟鱼产业构建“孵化-养殖-加工”体系,通过鱼子酱加工项目将产品附加值提升3倍。在隐士村,山柿经12道工序制成“流心柿饼”,单价从每斤20元跃至单个5元,开发的“柿柿如意”文创产品年销售额破百万。这种“吃干榨净”的产业链模式,让农产品平均增值率达150%。
同时,临朐以市场化思维,搭建了产业联合体和展会等平台,整合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组建43个镇村集体资产运营公司,举办了山珍优品博览会、大樱桃节、农民丰收节等一系列专题展销会,培育了临朐黑山羊、临朐丹参等8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临朐柿饼、临朐烤烟、临朐桑皮宣纸等18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临朐蜂蜜、龙山油桃等8类“土特产”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通过展销对接和品牌赋能,农产品价格实现了大幅增长,农民收益大幅提高。
乡村振兴的成果最终惠及千家万户。在五井镇花园河村的“幸福来临”惠民综合体,七旬老人高兴华用智能手环刷卡取餐:“三菜一汤只要三元,比自己做还实惠。”这个集助老餐厅、健康小屋、便民超市于一体的服务中心,覆盖周边五个村庄。而在蒋峪镇卫生院的远程诊疗室,村民张建国通过视频连线省城专家:“不用奔波,家门口就能看名医。”
此外,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临朐还积极引入电商直播、文娱体验、亲子研学等新业态,以农文旅融合激活乡村发展“新引擎”。像建设的山东省内最长的峡谷漂流——齐鲁嵩山峡谷漂流项目,串联沿线10余个村庄,日接待游客近2万人次,20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运营经理刘强查看实时数据:“暑期单日接待游客9000人,带动周边38家民宿爆满。”漂流项目串联十余村庄,200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从智慧方舱的精准调控到全产业链的价值跃升,临朐的实践正激发巨大的乘数效应。2024年全县休闲农业接待游客380万人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比高出全省平均水平8.2个百分点。
临朐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魏淑娟表示,将持续做好“土特产”“深加工”“育龙头”“走出去”四篇文章,努力让农业更加高质高效、农村更加宜居宜业、农民更加富裕富足。
来源:齐鲁晚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