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江苏徐州的一个普通家庭里,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改写了两个女人的命运。2009年,时年28岁的张娟(化名)遭遇严重车祸,经抢救虽保住性命,却成了植物人。当医生委婉表示“苏醒概率极低”时,婆婆李秀英(化名)抹着眼泪说:“只要我还有口气,就不会放弃她。”这一守,就是
植物人儿媳沉睡13年苏醒,一声“妈妈”让婆婆泪崩:跨越生死的婆媳情
在江苏徐州的一个普通家庭里,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改写了两个女人的命运。2009年,时年28岁的张娟(化名)遭遇严重车祸,经抢救虽保住性命,却成了植物人。当医生委婉表示“苏醒概率极低”时,婆婆李秀英(化名)抹着眼泪说:“只要我还有口气,就不会放弃她。”这一守,就是整整13年。而当张娟终于睁开眼,颤抖着喊出“妈妈”二字时,75岁的李秀英瞬间泪如雨下——这场跨越数千个日夜的生命守望,终于等到了回响。
一、车祸击碎家庭,婆婆扛起千斤重担**
事故发生时,张娟的儿子刚满3岁。面对卧床的儿媳、年幼的孙子和因打击一病不起的儿子,时年62岁的李秀英成了全家支柱。她每天5点起床,先给孙子做早饭送幼儿园,再赶回家为儿媳翻身擦洗。为防止肌肉萎缩,老人自学按摩手法,每天雷打不动为张娟做3小时康复训练。邻居回忆:“夏天她总穿着湿透的背心,那是给儿媳翻身累的汗。”
最艰难时,全家靠李秀英每月2000元的退休金生活。为省钱,她连续6年没买过新衣,却坚持订购医用营养剂;为腾出护理时间,她曾同时打三份零工,有次晕倒在菜市场,醒来第一句话却是“娟子的流食还没打”。
二、13年坚守背后的“执念”**
医学上,植物人超过5年未苏醒即被认定为“永久性植物状态”,但李秀英始终不信这个“判决”。她在儿媳床头挂上全家福,每天播放孙子朗读的课文;听说嗅觉刺激可能促醒,她天天熬张娟最爱的鱼汤,哪怕对方毫无反应。
2020年冬,张娟突然流泪了。医生称这只是神经反射,李秀英却坚信是转机:“娟子知道疼了!”她更加拼命地训练儿媳——用毛刷刺激掌心,拿冰袋轻触脚底,甚至借钱买来针灸设备。2022年春天,当张娟的手指第一次微微蜷缩时,老人跪在地上嚎啕大哭。
三、那声迟来13年的“妈妈”**
2023年5月12日母亲节,李秀英像往常一样给儿媳梳头时,突然听见一声模糊的“妈…妈…”。她愣住十几秒,才颤抖着确认:“娟子,你再叫一次?”当张娟用尽全身力气重复这两个字时,老人紧紧抱住她,泪水浸透了病号服。
目前,张娟已能进行简单交流。当被问及为何能认出婆婆,她断断续续地说:“梦里…一直…有人…叫我…别睡。”而李秀英的皱纹里终于有了笑意:“值了,这辈子值了。”
### **四、苦难中的光:超越血缘的亲情**
这个故事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网友感慨:“这才是‘妈妈’这个词最重的分量。”心理学专家指出,植物人苏醒本就是医学奇迹,而13年不离不弃的照料更罕见,“爱的确能创造神经复健的生理基础”。
如今,李秀英多了许多白发,但每天仍扶着儿媳练习走路。她们的故事被写入当地小学教材,出版社前来洽谈时,老人只提了一个要求:“别把我写得多伟大,我只是尽了一个母亲的本分。”
在这个快餐式情感泛滥的时代,这对婆媳用13年光阴诠释了亲情的另一种可能——**不是血脉相连的必然,而是日复一日的不弃。**正如张娟苏醒后写下的第一行歪扭字迹:“妈,我们…回家。”
来源:妈妈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