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都是我一生绕不开的地方。它和北京都是故乡。”3月28日,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2025成都演艺经济高质量发展对话”现场,著名歌唱家韩红放下讲稿,用这句充满个人烙印的开场白,为成都献上一场10分钟的“非官方推介”。
“成都是我一生绕不开的地方。它和北京都是故乡。”3月28日,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2025成都演艺经济高质量发展对话”现场,著名歌唱家韩红放下讲稿,用这句充满个人烙印的开场白,为成都献上一场10分钟的“非官方推介”。
在韩红的口中,成都是艺术创作最好的城市,街头既有十来元的小面,也有黑珍珠餐厅,川菜馆旁开着粤式茶楼,火锅店挨着西北面馆。“就像艺术需要殿堂,也需要市井,成都给得起所有可能性。”
她特别提到,成都音乐人才的培养体系与政策支持,为行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无论你是刚刚起步的音乐新人,还是已经成名的音乐大咖,成都都欢迎你。在这里,你可以找到灵感的源泉,实现音乐梦想。”
为什么韩红会向音乐人推荐成都?在这场对话活动上,或许能找到答案。
▲韩红
感想:
“成都,音乐人的梦想之城”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本次活动吸引了腾讯音乐娱乐集团、网易云音乐、咪咕音乐、携程、猫眼等头部平台,以及美国倪德伦环球娱乐公司(百老汇)、IMC Group Asia等国际机构参与,覆盖演出制作、票务、文旅融合全产业链。成都金芙蓉演艺经纪联盟作为成都演艺产业核心推动力量,现场推荐了2025年计划引进的重点演艺项目,包括韩红、华晨宇、陶喆等明星演唱会,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呼啸山庄》、话剧《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国际IP,以及《金沙》《蜀道》《薛涛》《金面》等本土原创剧目,展现出2025年成都演艺市场“本土+国际”双轮驱动的内容矩阵。
活动现场,多位知名音乐人、演艺企业负责人讲述了他们为什么来到成都,为什么留在成都,以及为什么看好成都。
成都籍说唱冠军杨和苏以一首《玛利亚》点燃开场秀。这位从成都走向全国的音乐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成都是全中国最适合做说唱音乐的城市,这里有最好的土壤。”
“选择《玛利亚》开场,是因为成都就像母亲。”谈及创作初衷,这位在成都长大的音乐人表示,家乡的成长经历深深烙印在作品中:“我和这里的人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经历的每件事,让我的一些作品带着家乡的影子。”
对比北漂经历,他直言回归成都后创作更高效,“以前总觉得做说唱必须去北上广,但在这个圈子待久了就会发现,成都的新鲜血液、制作人资源、文化氛围都难以替代。”
▲杨和苏
他特别提到成都的音乐生态:“凌晨的录音室总有人在创作,年轻音乐人的自发活动场场爆满,政府的扶持政策甚至细化到设备补贴——这些在其他城市很难同时具备。”
金芙蓉演艺经纪联盟的推介官王婵则开玩笑地介绍道,成都有三宝,分别是火锅、茶馆,还有看演唱会的手速要快得不得了,“去年我们联盟引进了546个优质的演出项目,其中超过5000人以上的大型演出有近百场。同时,从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成为一个阶梯式的跃升,第四季度已经达到71.3%,成为激活成都演艺市场非常重要的一个活力和引擎。”
青桔音乐创始人李淘则介绍,青桔音乐项目在2015年开始创立,和教育部共同在全国800所高校,孵化全国的校园原创音乐人。
李淘提到成都籍Z世代创作音乐人郑润泽,他在去年获得华语音乐盛典最佳新人奖,QQ音乐巅峰盛典、年度巅峰新锐男歌手,网易云音乐年度瞩目音乐人。“我们2025年正式在成都组建个人音乐工作室,因为他是成都人,之前在北京工作,一直就想回成都。”李淘认为,郑润泽的成绩和他个人的努力分不开,也和成都这座城市给他的滋养和灵感分不开。
亮点:
“新成都音乐人计划”启动
作为活动亮点之一,由谭晶工作室与孙楠工作室联合发起的“新成都音乐人计划”正式启动。
成都籍歌手江映蓉、郑润泽、杨和苏的经纪人在现场积极响应,同步分享了回蓉发展音乐产业的未来计划。该计划旨在创作更优音乐作品、挖掘本土潜力音乐人,深耕创作扶持、国际交流、商业孵化等全链条,打造“成都造”音乐新星。北京能量悦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代表李天鹏透露,“未来三年,将联合四川与高校音乐联盟构建‘产学研’一体的音乐人才孵化平台。”
李天鹏认为,成都作为拥有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的四大城市之一,也是中国流行音乐之都,历史文化深厚,城市活力澎湃,音乐人才储备量庞大。他介绍,去年12月份,团队和成都结缘,谭晶《歌如少年》演唱会最后一站在成都举行,除了斩获演唱会票房和影响力,他们在成都得到了各方的支持。
“我们一直在探讨如何在成都这座城市找到新的增长点、新的机会和新的人才,我们希望能够在这片沃土里享受到它的营养。”李天鹏说。
▲2024年3月2日,成都,房东的猫《世界/青年》演唱会现场 图据视觉中国
在此次活动的演艺项目签约环节上,金芙蓉联盟与2025年落地演艺项目的企业代表签订框架合作协议。现场签约的众多项目涵盖产业园区建设、沉浸式街区开发、国际资源引进等多元领域,将构建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的音乐产业集群,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
2024年,成都市开展各类演出超2万场,同比增长67.1%,观众达1000万,同比增长52.53%,票房收入25.88亿元,同比增长39.48%。其中,音乐演出5810余场,音乐演出票房收入约16.93亿元,同比增长27.71%,带动消费约63.5亿元。
这一年,音乐产业被纳入全市建圈强链重点发展的28条产业链之一;同年,成都广播影视集团联合62家优质演艺行业公司组成的“成都金芙蓉演艺经纪联盟”正式成立,通过发挥聚合效应、彰显优势特色、做大产业经济,进一步推动演艺建圈强链,助推成都“国际音乐之都”建设。
发展:
构建全球音乐“超级链接器”
今年是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此前成功举办十一届,已成为全国网络视听行业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盛会。
本届大会共吸引来自有关主管部门、互联网平台、广播电视机构、内容制作发行机构、MCN机构、高校科研单位、数字文创企业、通信运营商、新闻媒体、社团组织的逾万名嘉宾报名参会,参会机构总数近4500家。成都城市机会清单同时发布,包含104个重点项目,投资超过3800亿元。
针对演艺经济,成都正在不断发力。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推出了强有力的政策方针,在《推动演艺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里明确以“奖励+服务”双轨制激发市场活力:对年度举办营业性演出活动票房累计达2亿元的,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并为大型演出提供交通接驳、景区联动等配套支持。
▲2024成都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台下观众和舞台互动 资料图
依托成都广播影视集团和成都金芙蓉演艺经纪联盟的聚合势能,“音乐+文旅”正塑造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产城融合范本,“音乐+科技”的创新实验与“音乐+商业”的消费拓展,成都正加速搭建演艺产业国际合作新支点。形成“政策护航+市场主导+联盟赋能”的三维生态,推动成都从区域性演艺高地向全球音乐资源配置枢纽跃升,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演艺生态注入强劲动能。
面向2025年,成都提出以“国际表达”激活文化IP,借力世运会等国际赛事提升演艺产业发展能级。成都广播影视集团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将深化“芙蓉花开”演艺繁荣计划,引进世界级音乐节、艺术展,并推动蜀绣、川剧等非遗与现代设计融合出海,构建“音乐之都朋友圈”,让成都成为中外音乐交流的“超级链接器”。
正如韩红所言:“成都正迎来演艺经济的黄金时代。”从街头艺人的即兴演奏到城市音乐厅的恢宏交响,从政策红利到生态聚合,成都正以大会为契机,以音乐为纽带,书写着产城融合的全球叙事。
红星新闻记者 昌娟 摄影记者 王勤
编辑 于曼歌
来源: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