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总裁阿列克谢·利哈乔夫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俄罗斯会和中国在核电领域展开更深层次合作,助力中国的核电装机容量超越美国。这一消息背后,其实牵扯出大国之间的复杂博弈——尤其是对特朗普来说,中俄在核能领域的紧密合作,直接影响了他的不少决策。
据俄罗斯《消息报》9月2日报道,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总裁阿列克谢·利哈乔夫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俄罗斯会和中国在核电领域展开更深层次合作,助力中国的核电装机容量超越美国。这一消息背后,其实牵扯出大国之间的复杂博弈——尤其是对特朗普来说,中俄在核能领域的紧密合作,直接影响了他的不少决策。
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总裁利哈乔夫
可能有人会问,中俄核能合作到底怎么影响特朗普的?这个问题看着简单,实际上涉及能源安全、地缘政治和大国竞争等多个复杂层面。
大家如果仔细观察特朗普第二任期的行事风格,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位一直喊着“美国优先”的总统,却在很多场合特别关注中俄核能合作,甚至透着一股焦虑。而且这种关注不只是嘴上说说,还变成了一项项具体的政策和行动,这背后到底有什么原因呢?
特朗普在2025年5月的一次公开讲话里,毫不掩饰自己的担忧,他说:“太可怕了,全球87%的核电站都基于中俄设计。”这句话其实点出了美国的尴尬处境——在核电这个关系到能源安全和国家战略的关键行业里,美国已经远远落在了中俄后面。
有数据显示,不光现在大部分核电站用的是中俄设计,全球正在建和准备建的核电机组里,大概七成也交给了中俄来造。这种情况对一心想“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特朗普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打击。
那为什么特朗普这么看重核能发展呢?这其实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脱不开关系。马斯克这些科技领域的领军人物早就说过,中国的发电能力比美国强太多,增长速度快得像“火箭上天”,而美国的发电量却一直没什么变化。现在人工智能竞争越来越激烈,电力供应成了影响发展的关键。就拿训练GPT-5这样的大模型来说,得用几万张高性能芯片,每运行一小时至少要消耗7000度电。要是没有强大的电力设施,美国在AI竞赛里很可能会输给中国。
说到中俄核能合作,就不能不提那些实打实的合作项目。连云港的田湾核电站就是个典型例子。这个项目从一号机组到四号机组,用的都是俄罗斯的VVER-1000技术。现在田湾核电站已经成了中俄核能合作的最大项目,不仅发电量高,运行起来也很稳定。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项目,中俄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信任。俄罗斯专家常年待在连云港,和中国技术人员一起工作,这种密切的合作关系可不是短时间能建立起来的。
田湾核电站
还有辽宁葫芦岛的徐大堡核电站,这也是中俄合作的重点项目。这个项目用的是俄罗斯第三代VVER-1200技术,安全性更高,发电效率也更好。这些项目顺利推进后,中国在核电技术上有了很大进步,俄罗斯的核能技术也得到了实际应用和市场认可。这种双方都能受益的合作模式,正是中俄核能合作能不断深化的关键。
在建中的徐大堡核电站
面对这样的情况,特朗普采取了不少措施。他打算签署行政令,简化新反应堆的审批流程,加强燃料供应链,通过这些办法推动美国核能产业发展。更特别的是,他又一次动用了《国防生产法案》,理由是美国在浓缩铀核燃料加工和先进反应堆组件方面“依赖中俄”,还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虽然这种做法有点政治作秀的味道,但也能看出美国在核能领域确实着急了。
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总裁阿列克谢·利哈乔夫说得很清楚:“中国有宏大的核能发展计划,目标是在装机容量上超过美国,这意味着总装机容量要达到100吉瓦以上。”他还表示,俄罗斯正在帮中国实现这个目标,目前已经建成4座装机容量超过1吉瓦的反应堆,另外4座还在建设中。这些话可不是空口说说,背后有实实在在的项目支撑。现在中俄在核能领域的合作已经进入快车道,这种合作不只是为了商业利益,还有更长远的战略考虑。
权威发布
不过,特朗普的应对办法不只是调整国内政策,还想在国际上做文章,其中一个引人关注的举动就是想拉中国加入美俄核裁军谈判。
2025年8月,特朗普在白宫会见韩国总统李在明时说,美俄正在谈限制核武器的事,想让中国也参与进来。他给出的理由是,虽然中国现在的核武器数量比美俄少很多,但发展速度很快,只要五年就能赶上。
这个提议表面上是为了全球安全,实际上藏着私心。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的算盘是:如果中国答应加入谈判,美国不用付出什么就能放慢中国核武器发展的速度;如果中国拒绝,美国就可以反过来指责中国“不爱好和平”。这是典型的两难陷阱,不管中国怎么选,美国都能占到便宜。
中国很快就识破了这个策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明确回应,让中国加入中美俄三边核裁军谈判“既不合理,也不现实”。中方还指出,中美在核武库规模和核政策上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美国现役核弹头大概有3700枚,俄罗斯超过4300枚,而外界估计中国只有几百枚。让中国和美俄在同一个平台谈核裁军,就像让轻量级选手和重量级冠军一起比赛,既不公平也不合理。
从更深层次来看,中俄在核裁军问题上的立场也有细微差别。俄罗斯因为军费压力太大——军费占GDP的比例已经升到6.3%——特别希望通过核裁军减轻财政负担。虽然俄罗斯也想让中国参与谈判,但更多是想借助中国平衡美国的压力。而中国则坚持从自身安全利益出发,不想被其他国家的战略需求牵着走。这种“求同存异”的立场,体现了大国关系中复杂的博弈情况。
特朗普还有一个策略,就是想破坏中俄关系。据路透社报道,在2025年8月举行的“普特会”期间,美国谈判代表给俄罗斯抛出了一系列有吸引力的能源合作协议。这些协议包括承诺放宽对北极液化天然气二号项目的严厉制裁,希望俄罗斯不用中国的技术设备,转而买美国制造的能源设备。美国还开出了额外条件,比如允许美国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重新参与萨哈林一号油气项目开发,承诺购买俄罗斯制造的核动力破冰船。
这些提议表面上是能源合作,实际上藏着地缘政治的算计。特朗普政府想靠技术输出和放宽制裁当筹码,一方面从中国手里抢走俄罗斯能源项目的订单,抢占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更想借此机会破坏中俄关系,削弱两国的战略合作。尤其是在北极液化天然气二号项目上——这是中俄能源合作的重要标志性工程,美国明显想取代中国的位置。
不过,美国这个策略并没有成功。虽然美国开出的条件很诱人,但俄罗斯的立场毫不动摇,因为俄罗斯清楚美国的博弈手段,也对中俄战略合作的信任有足够信心。普京知道,美国的承诺向来不稳定,以前就多次用放宽制裁当诱饵拉拢其他国家,可往往达到目的后就立刻撕毁协议。
现在中俄能源合作已经不局限于单个项目,形成了全方位、多领域的深度合作格局。2025年1到5月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管道天然气同比增长了29.4%。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已经满负荷运行,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的谈判也在稳步推进。这么紧密的能源合作网络,根本不是美国一个技术订单就能轻易动摇的。
特朗普针对中俄核能合作采取的这些措施,反映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美国在核电设施更新、高端制造业方面依赖中俄,国际影响力也在相对下降。不管是推动国内核能发展,还是试图在国际上破坏中俄关系,都能看出美国面对中俄深度合作时的战略焦虑。
但要知道,中俄合作的基础是相互尊重、平等互利,而且双方优势互补,这种合作的稳定性不是美国轻易能打破的。特朗普调整政策,说明他意识到了问题,但要改变美国在核能领域的落后局面,绝不是短时间能做到的。核能产业发展需要长期稳定的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产业积累,这些都不是靠签署行政令或宣布紧急状态就能解决的。
大家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说明:文章取材于观察者网
来源:史韵烽火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