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说清楚隋朝咋亡的,咱得先掰扯明白关陇集团是个啥玩意。这伙人可不是普通官老爷,他们家的族谱上写的都是“专业造皇帝三百年”。
要说清楚隋朝咋亡的,咱得先掰扯明白关陇集团是个啥玩意。这伙人可不是普通官老爷,他们家的族谱上写的都是“专业造皇帝三百年”。
从北魏分裂那会儿开始,西魏权臣宇文泰搞了个“八柱国十二大将军”的班底,李渊他爷爷李虎是八柱国之一,杨坚他爹杨忠是十二大将军之一。
这帮人互相通婚、抱团取暖,活脱脱一个“皇帝生产合作社”。
最绝的是他们玩权力的手段。
北周皇帝宇文赟想收拾老丈人杨坚,结果反被杨坚篡了位;杨坚建立隋朝后,转头又防着亲家李渊家。
这就好比几个老司机轮流开一辆叫“皇权”的老爷车,谁方向打得猛了,后座的老伙计们立马抢方向盘。杨广倒是想一脚油门踩到底,可他忘了这车是人家组装的!
大业元年(605年),杨广干了件捅马蜂窝的事,迁都洛阳。表面说是“中原乃天下之中”,实际就是要甩开关陇集团的老窝。
《隋书·食货志》里写得明白,迁都时把长安城里关陇贵族的宅子强拆了三分之二,连独孤家的祠堂都给改成菜市场。这独孤家可不得了,杨广亲妈就是独孤伽罗,他这等于把舅舅家的祖坟刨了。
更狠的是科举制。
过去当官全靠关陇集团推荐,杨广偏要“考试选官”。大业三年(607年)第一次科举,录取的山东寒门子弟占了七成,关陇子弟气得在朱雀大街砸考场。
《资治通鉴》记载,元家子弟元寿当街大骂:“我等骑射打天下,岂容竖子文章取功名!”这话听着耳熟不?像不像现在既得利益者反对改革?
杨广三征高句丽,老百姓都说他是穷兵黩武。
可您细看《隋书·炀帝纪》就发现猫腻,每次出兵前都要关陇贵族“捐马五万匹,粮百万斛”。陇西李氏一次性被摊派三千匹战马,气得李渊躲在太原装病。仗打输了,关陇集团的钱粮打了水漂;打赢了,功劳全是寒门将领的。这买卖搁谁都得急眼。
最损的是大业八年(612年)那仗。
杨广告诫关陇将领:“此战当用新人。”结果三十万关陇精锐被派去冰天雪地里啃冻土豆,山东来的新兵反倒吃热乎饭。
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在辽东冻掉三个脚趾头,回来就撺掇老爹造反。这哪是打仗,分明是借刀杀人!
等李唐得了天下,李世民对关陇集团那是客客气气。
您看《旧唐书》里记载,贞观六年(632年),李世民想把女儿嫁给山东士族,结果被关陇大佬长孙无忌拦住,最后改娶了独孤家的闺女。有次房玄龄建议裁撤关陇贵族封地,李世民吓得直摆手:“此辈树大根深,动不得!”
最明显的是科举改革。李世民嘴上说要“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可贞观年间科举录取的关陇子弟占六成。
他儿子李治想提拔寒门,立马引发“房遗爱谋反案”,关陇集团直接砍了三个亲王。这手段,比杨广当年狠多了!
大业十一年(615年),杨广在雁门关被突厥围了四十天。
按理说关陇集团手握精兵该来救驾,可您猜怎么着?陇西李氏的私兵在二百里外看热闹,独孤家的骑兵忙着在长安抢地盘。
最后还是靠萧瑀(关东士族代表)带着农民军解围。《隋书·突厥传》里写得很直白:“诸将皆持兵自守,无敢先击者。”
这事儿彻底撕破脸皮。杨广回洛阳就搞“大清洗”,一口气罢免了三十多个关陇将领。
结果人家转头就支持李渊在太原起兵,大业十三年(617年)打进长安时,城墙上守军看见关陇贵族的旗号,直接开城门投降。这哪是造反?分明是董事会罢免CEO!
后世都说杨广修运河劳民伤财,可翻开《元和郡县图志》就知道:运河沿岸七成劳役是关陇集团属地百姓。挖河死的十万人里,六成是陇右、关中的汉子。
更蹊跷的是,大运河刚通航,关陇贵族就垄断了漕运生意,山东士族连口汤都喝不上。
那些“杨广夜夜笙歌”的段子,多半是唐朝修的《隋书》抹黑的。敦煌藏经洞出土的隋代账簿显示,杨广晚年穿补丁龙袍,一顿饭就四个菜。
倒是关陇贵族在长安城里夜夜宴饮,宇文述家光舞姬就养了三百人。这黑锅甩得,比运河还长!
您以为李世民杀兄逼父真是为了皇位?看看参与者名单就明白了:长孙无忌(关陇代表)、尉迟恭(山东寒门)、房玄龄(江南士族)。这分明是关陇集团在搞平衡术,既不能让李建成完全倒向山东士族,也不能让李世民脱离掌控。
等李世民坐稳皇位,关陇集团立马把女儿塞进后宫,长孙皇后一口气生了三个皇子。
再看李世民征高句丽,跟杨广一样三征三败,可关陇集团屁都不敢放。为啥?因为这次打仗用的是山东兵,死的是寒门将。
等班师回朝,关陇贵族反倒趁机吞并山东土地。这套“借力打力”的把戏,比杨广高明多了!
说到底,隋朝不是亡于杨广昏庸,而是亡于他不守关陇集团的规矩。李世民后来学乖了,把“董事长”位置坐得稳稳的。历史从来都是胜利者书写的,杨广那些改革放在今天看,科举制、大运河哪个不是功在千秋?
可谁让他动了既得利益者的蛋糕呢?这道理,放哪朝哪代都一样,你可以改革,但不能砸人饭碗,否则再英明的皇帝也得“被昏君”!
1. 《隋书·炀帝纪》(魏徵等撰)
2. 《旧唐书·太宗本纪》(刘昫等撰)
3.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4. 敦煌文书P.2507号《大业四年敦煌郡会计账》
5. 韩国磐《隋唐五代史纲》
6. 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第43集《炀帝功过》
来源:硬核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