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对我说‘我只要快乐’,成绩真的重要吗?我:你快乐你XX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4 16:41 2

摘要:最近和几个妈妈聊天,大家都说到同一个头疼事儿: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考试成绩不理想,你刚想念叨两句,人家一扭头甩来一句“我只要快乐,不想被分数绑架”。当妈的瞬间血压飙升——你快乐?吃穿用度是谁给的?现在躺平,将来喝西北风吗?可话到嘴边又咽下去:孩子说的也没错啊,

最近和几个妈妈聊天,大家都说到同一个头疼事儿: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考试成绩不理想,你刚想念叨两句,人家一扭头甩来一句“我只要快乐,不想被分数绑架”。当妈的瞬间血压飙升——你快乐?吃穿用度是谁给的?现在躺平,将来喝西北风吗?可话到嘴边又咽下去:孩子说的也没错啊,谁不希望孩子开开心心长大?但这快乐和成绩,真的只能二选一吗?

咱们这代家长,大概都听过两种极端声音。一种说“快乐成长比成绩重要”,另一种骂“没成绩拿什么谈快乐”。我有个朋友特别典型,女儿上初二,周末想和同学去公园玩,她非让在家刷题:“现在玩得开心,中考考不上好高中,将来找工作都没人要!”结果孩子直接把房门一锁:“你眼里只有成绩,根本不在乎我开不开心!”

可现实真的这么残酷吗?复旦大学做过一项“少年儿童快乐成长指数”研究,结果让人挺意外——孩子们觉得幸福的五要素是“有知心朋友、有温暖的家、健康、快乐、自由”,而快乐的五要素里,“考了好成绩”只排第一,后面还有“和朋友玩、被长辈表扬、上网、被同伴赞扬”。换句话说,孩子的快乐从来不是只有“躺平玩游戏”,成绩好带来的成就感,和朋友相处的开心,被爸爸妈妈夸“今天进步了”,都是他们快乐的来源。

但问题出在哪儿呢?同样是这项研究,对比中美日韩四国高中生发现,中国家长最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最不关注孩子的情绪和交友。可情绪和交友,恰恰是孩子快乐幸福的关键啊!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数据更扎心:7.7%的中学生有高抑郁风险,5.5%重度焦虑,18.1%有过自杀想法。这些数字背后,有多少孩子是因为“只有成绩重要,我的感受没人在意”才慢慢封闭了自己?

那到底怎么平衡?我观察了身边几个“既快乐又有后劲”的孩子,发现他们的父母都做对了这三件事。

第一件:先接住情绪,再谈成绩

上周邻居家孩子数学考了75分,哭着回家。她妈没像以前那样吼“怎么又退步”,反而蹲下来抱了抱她:“这次没考好,你肯定特别难受吧?”孩子哇地哭出声:“我明明复习了,可最后两道大题还是不会。”妈妈递过纸巾:“那咱们一起看看错题?你先说说,哪道题是真不会,哪道题是粗心?”孩子抽抽搭搭翻出试卷,母女俩一起分析了半小时。最后妈妈说:“其实你这次应用题比上次进步了,这就是收获呀!下次咱们把几何再巩固下,肯定能行!”后来孩子跟我说:“我妈没骂我,我反而觉得特别愧疚,想好好学。”

孩子考砸了,心里比谁都难受。这时候吼“你怎么这么笨”,只会让他觉得“我连成绩都不好,爸妈肯定不爱我了”;而蹲下来问“你是不是很难过”,孩子才会觉得“原来我的感受被看见,我值得被爱”。情绪被接住了,他才有动力去解决问题。

第二件:让孩子尝到“努力的快乐”

我表姐家儿子以前特别抗拒写作文,一提起笔就喊“没灵感”。表姐没逼他背范文,反而带他去菜市场观察:“你看卖鱼的阿姨怎么吆喝,买西红柿的奶奶怎么挑,把这些写下来,肯定比‘今天天气很好’有意思。”孩子回来写了篇《菜市场的交响曲》,表姐拿到班级群里晒,老师还当范文读。现在孩子一放学就说:“妈,咱们去公园看看花开了没?我想写春天!”

李玫瑾教授说过:“孩子成长中的心理阳光比智力更重要。”所谓“阳光”,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让他在努力中尝到甜头。考了85分,别急着说“怎么没上90”,先夸“比上次进步了5分”;背会了10个单词,别只说“继续背”,而是说“你今天专注了半小时,真厉害”。当孩子发现“努力能带来成就感”,他自然会主动往前跑。

第三件:给孩子“无用的快乐时间”

“双减”后,有位教育专家说:“一定要让孩子做三件‘无用的事’——发呆、和朋友疯玩、做自己喜欢的‘没意义’的事。”我同事家女儿爱养多肉,每天放学要蹲在阳台看半小时。她老公觉得“浪费时间”,同事却支持:“她观察叶子怎么变胖,记生长日记,这不也是学习吗?”后来孩子写观察作文,全班第一,还被科学老师夸“有探究精神”。

成绩是一时的,成长是一生的。孩子需要刷题,也需要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需要背古诗,也需要和同学追着跑着喊“我抓到你了”;需要考高分,也需要在“没用”的小事里感受“我喜欢,我愿意”。这些“无用的快乐”,会变成他心里的光,将来遇到挫折时,能照亮他继续往前走。

前两天接孩子放学,听见两个小学生聊天。一个说:“我妈说我这次考95分,就带我去迪士尼。”另一个说:“我爸说只要我开心,考多少分都行。”你看,孩子的快乐从来不是“不要成绩”,而是“成绩不是唯一,我的感受也重要”。

所以,当你家孩子再说“我只要快乐”,别急着反驳。蹲下来问问他:“你说的快乐,是想多玩会儿游戏,还是想和朋友多待一会儿?”然后告诉他:“妈妈希望你快乐,但快乐不是躺平,是努力后能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咱们一起,把快乐和本事都抓住,好不好?”

最后想问问你:你家孩子最近有因为“快乐”和你闹矛盾吗?你是怎么解决的?不妨在评论区聊聊,说不定能帮到更多迷茫的家长。

来源:二孩平衡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