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进一步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中共一大纪念馆联合上海市各街道社区,推出“初心+课堂•红色力量浸社区”品牌项目。项目以每月一场主题化、场景化、可持续化的教育活动,下沉社区,打破场馆边界,将红色历史、文物故事转化为“可触、可感、可参与
为进一步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中共一大纪念馆联合上海市各街道社区,推出“初心+课堂•红色力量浸社区”品牌项目。项目以每月一场主题化、场景化、可持续化的教育活动,下沉社区,打破场馆边界,将红色历史、文物故事转化为“可触、可感、可参与”的社区教育实践,深度赋能社区文化,培育社区居民成为红色文化传播者,构建“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
5月30日,在纪念五卅运动100周年之际,首场“初心+课堂”携手淮海中路街道以“初心映淮海•红色润万家”为主题,走进无限极楼宇。
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共一大纪念馆宣传教育部主任杨宇以“选择——中共一大会议为什么选择在上海召开”为题进行授课。“两企三新”、居民区老党员、青年志愿者党员们纷纷分享“我的初心故事”,“红色记忆”故事会气氛热烈。
参与党课的党员在卡片上写下“初心寄语”,贴在淮海中路街道地图板上,点亮淮海初心地图,留存专属红色记忆。
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初心+课堂”带着建党故事来到淮海社区,为现场观众深度解读了深度解读“七一为何成为建党纪念日”;情景党课《庶民的胜利》生动还原李大钊先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场景。鲜活的党史课将百年党史与楼宇经济、社区治理、文化创新深度融合,勾勒出红色基因在淮海城市肌理中的传承与激荡。
7月23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纪念日,“初心+课堂”邀请淮海社区的居民走进中共一大纪念馆的初心教室,观看“红色印迹”故事会。初心教室变为一个“实景展厅和课堂”,三位“红色印迹”的代表人物在课堂上依次登场,为现场观众分享他们各自的红色故事。活动现场掌声不断,互动形式多样,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到革命故事的时代魅力。
8月28日,“初心+课堂”再次走进社区,通过回望近代史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背后的屈辱历史,为大家讲述百年前那群青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故事。
活动结束后,现场的社区居民感慨道:“‘初心+课堂’的党课真真切切入了心。听讲解员讲起那些不平等条约,字里行间都是旧中国的屈辱,鼻尖阵阵发酸。再看先辈们留下的手稿,那句‘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多滚烫。正是这初心撑着他们劈开黑暗,才让中国挣脱枷锁。如今我们站在光亮里,更得把这份担当攥紧了走下去。”
9月3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初心+课堂”带着抗战故事走进社区,向大家讲述抗战文物“新四军的臂章”里蕴含的红色故事和革命精神。现场展示了1941至1946年新四军“N4A”臂章图片,这些褪色的布片是当年战士们的“身份证”,是历史的活化石,每一针每一线都缝着永不褪色的信仰,是新四军指战员们英勇抗战的历史见证,也是当下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时序流转,初心永恒。当石库门的星火遇见梧桐树的绿荫,时光的列车驶入市井街巷,红色故事的声音回荡在居民心中,红色文化的脉络生根于社区肌理。
未来,中共一大纪念馆将持续深入挖掘“社区+”模式,通过加强与社区的合作,促进社会融合,进一步增强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将厚重的红色历史化作可触可感的社区生活,让真理的味道飘进千家万户。梧桐树下开启的“初心+课堂”,会将红色文化的种子撒遍社区的每个角落,让梧桐树的年轮里生长出这个时代最美的初心华章。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黄陂南路374号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版权说明:
中共一大纪念馆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图文作品均为版权作品,仅供订阅用户阅读参考。其他纸媒、网站、客户端、微信平台等媒体或个人如需转载使用,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并注明“中共一大纪念馆”。谢谢合作!
来源:中共一大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