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樊川镇坚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将普法工作贯穿于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通过规范引领、精准滴灌、阵地建设、创新实践四项举措,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法治宣传新格局,为樊川镇法治建设注入新动能、展现新气象。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樊川镇坚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将普法工作贯穿于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通过规范引领、精准滴灌、阵地建设、创新实践四项举措,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法治宣传新格局,为樊川镇法治建设注入新动能、展现新气象。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樊川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工作,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研究制定“八五”普法规划,分年度印发樊川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实现普法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先后召开7次专题会议听取法治工作汇报、研究部署相关工作,逐步构建齐抓共管、权责明晰、协同有序的“大普法”工作格局。
二是落实责任机制。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建立普法责任清单制度,细化分解普法任务,优化考核评价机制,加大普法考核权重,强化考核结果应用,推动普法责任落实从“软任务”向“硬指标”转变。创新建立“清单管理、全程普法、跟踪督导”全链条闭环管理模式,督促各部门 、各单位切实履行普法责任,把普法工作融入服务全过程,形成司法所统筹协调、各单位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普法工作合力。
三是健全普法队伍。通过整合多方力量,组建由党员干部、政法干警、法律顾问、“子在川”青年团队、五老乡贤等力量构成的普法联络员、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法律明白人专业队伍。近年来,樊川镇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通过省级线上培训、“两亮一赛”技能比武、“1+N”法律顾问结对培养等方式,累计培养128名法律明白人,进一步推动普法宣传向村居延伸、向网格下沉,打通法治宣传教育“最后一米”。
一是聚焦“关键少数”。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定期学法、重大决策专题学法,组织镇党委中心组集中学法20余次,开展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主题的宣讲报告会12场,组织全镇党员干部参加“应急普法知识竞赛”、“百万党员学宪法”等线上学法用法考试10余场,举办宪法、民法典、反电信网络诈骗等法治讲座20余场,受教育1000余人次,通过法治讲座、法治研讨、旁听庭审、法律知识测试和竞赛等活动,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决策能力和水平。
二是聚焦“青春幼苗”。每年常态化开展 “法治第一课”,依托爱心暑托班设置法治课堂;创新普法形式,植入“互动问答、情景模拟、非遗传承”环节,通过法治剪纸、击鼓传“艾”、手工DIY、非遗漆画等形式,点燃青少年学法热情;同时联合团委、消防、公安等部门开展“端午糖游记 非遗童传承”、“七夕情缘 脸谱绘梦”、“以演筑防 临暴不乱” 、走进交警中队等法治实践活动,有效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是聚焦“绝大多数”。紧扣群众生产生活高频法律需求,通过节点普法精准发力、常态活动持续浸润双轮驱动,提升广大群众法治意识。一方面围绕农民工普法周、“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民法典宣传月、“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时期,深入推进“法律七进”活动;另一方面精心组织“法治闹元宵”、“文明共建 送法下乡”、“守住钱袋子 护好幸福家”、“崇尚科学 远离邪教”等常态活动;2021年以来开展法治宣传活动200余场,累计发放普法资料3万余份,提供法律咨询2000余人次,惠及群众超4万人次,进一步推动法治精神入脑人心。
一是打造线下实体阵地。以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为抓手,深挖樊川法治文化基因,在各村(社区)精心打造法治文化广场、法治书屋、法治长廊等实体阵地,巧妙利用村落廊、亭、墙等载体植入法治元素,使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遍布学法点,营造“出门有法、抬头见法、休闲学法”的浸润式环境,让法治文化触手可及。
二是丰富线上媒体平台。构建“1+N”智慧普法平台,依托“云上樊川”微信公众号主阵地,联动村组网格微信群,高效链接千家万户,定期精准推送普法图文、以案释法短剧及政策解读,实现法治理念“指尖传递”,显著提升了群众对法治建设的关注度,法治文化的传播力、知晓度不断增强。
三是用好流动普法网络。充分发挥普法志愿者、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等法治力量,以身边人说身边事、身边事育身边人,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协助基层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利用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一是深化“普法+调解”融合。“八五”普法以来,樊川镇将法治宣传深度嵌入人民调解全过程,积极开展“人民调解员入网格进千企进万家”、“基层突出矛盾排查化解”专项行动等活动11场次,成功化解矛盾纠纷3517件。聚焦群众法治需求,重点普及婚姻家庭、劳动合同、损害赔偿、邻里关系等民生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使普法工作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实际,实现调解成功率和普法满意度双提升。
二是强化“普法+执法”融合。创新监管服务新模式,围绕安全生产、道路交通、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同时推行“阳光执法”机制,严格规范执法程序,实现执法信息全公开、全过程留痕。根据“三张清单”事项,严格执行自由裁量基准,将释法说理贯穿执法全过程,推动“刚性执法”向“柔性服务”转变,形成执法监管与普法教育的良性互动。
三是推进“普法+治理”融合。创新实施“三全”法治服务工程,即:全域覆盖法律服务网络,实现26个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64个网格法律明白人全覆盖;全面推进示范创建工程,培育10个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法治建设样板;全程规范议事决策机制,健全援法议事制度,依托“有时好商量”平台,搭建援法议事工作室,实现法治元素全面融入基层协商民主,探索形成“法治筑基、德治润心、自治聚力”的“三治融合”新路径。
供 稿:王艳秋(樊川司法所)
审 核:刘 峰
法治江都
FaZhiJiangDu
法治江都欢迎您
来源:江都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