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袭人的结局翻来覆去,实在说不上是什么壮阔人生!有人说她嫁得挺体面,至少不是流落街头,这么一看好像还算幸运?可细想一层,哪里有半点幸福的味道?袭人离开宝玉,其实是带着大场面的离别,又像一场急匆匆的转身,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她的选择都沾满了妥协味。一半世俗逻辑,一
袭人的结局翻来覆去,实在说不上是什么壮阔人生!有人说她嫁得挺体面,至少不是流落街头,这么一看好像还算幸运?可细想一层,哪里有半点幸福的味道?袭人离开宝玉,其实是带着大场面的离别,又像一场急匆匆的转身,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她的选择都沾满了妥协味。一半世俗逻辑,一半贾府过去的辉煌,硬是把人按在“嫁出去”的框里,再没什么自由可言。
其实袭人的受宠时间,跟宝玉当年还算温柔挂念里正好赶上,可宝玉的感情一向浮躁,袭人还是更像“合适的人”。天平偏向谁都说不清,紫鹃、晴雯个性突出,遇事有主张,反而让袭人看起来好像更柔顺、更能忍。难道她真的甘心只是个“顺从”?外人不信,她也未必信。不过贾母喜欢她,王夫人器重她,这些名正言顺的褒奖,在蒋玉菡那边就一点都不值钱。就像给一个不想吃糖的人凭空加了一斤糖,播出去还是纯粹地浪费!
蒋玉菡的身份,开头就不是正统的豪门出身。大家只见他唱戏时风光无限,又觉得和宝玉关系密切(别忘了那个汗巾子事件),甚至逸事轶闻都有点挑眼。这种做演员的,为了角色,年轻时容易得到宠爱,但越到后来舞台灯光越暗,台下寂静无声,他还有什么可用的资源?古人唱戏吃青春饭,年纪一过,同样一副嗓子也没人能听进去。卫灵公的典故,弥子瑕不过是个宠儿,残桃故事里谁也没见结出什么好果子。蒋玉菡也是这样,年轻时有点风头,等老了呢,老的戏子在世间的地位似乎就是一眼被人看透的。
有网友说蒋玉菡置了一些房产地契,看起来还算有经济基础。其实社会地位这事,不是有钱就能抹平,很难说袭人是真心情愿。就像科班学生和那些“做相公”的戏子,根本不在一个层面。《秋海棠》里那个班主和军阀讲关系,撇得干净。你愿意成为晚清、民国的戏子吗?就算有几个银钱,也是很难脱离“低贱”标签的。
更有些人说袭人嫁给蒋玉菡是“下嫁”,也对。她在贾府里的“富贵生活”,一半是丫鬟,一半像下堂妾,被轻易就嫁了出去。比起贾母的宠爱、王夫人的安稳,那点小财产不值一提。她爱体面,虽然不愿受穷苦之苦,但摆在面前的不是好归宿,反而多了几分勉强。谁还不是盯着石榴裙下的花样年华,拼命往上一爬?但爬到哪里了,谁又看得准?
蒋玉菡本人,看着风流,其实身份遮遮掩掩。有人说他是娈童,也有人说他纯做艺伶。那个“分桃断袖”的典故,在史书里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古代同性爱情很普遍,但身份地位很难跃迁。送汗巾事件一出,大家便有了说话的把柄,什么“肌肤生香”的茜香罗,其实当时在圈子里也没有多少人敢拿出来炫耀。袭人对他的看法几乎是一种逆来顺受,在贾府里习惯了等级、名分,到蒋玉菡那里,却要自己调适心理。旁观的人说这是情深义重,其实更多是一种没得选的退步。
袭人一直被认为是温和、体贴,处处为主子着想。可是她内心真的是这样吗?曾经她也有自己的打算,为将来计较。她计划争荣夸耀,盼着总能分得一份好名声。可蒋玉菡带来的,不过是微弱的经济保障。他的社会地位不稳,谁又能把她当作正妻?从实际情况看,襄阳的归宿还不如边远乡下安全,其中的失落远比外人想象得多。她的选择与其说是理智,不如说是被推着走,身不由己才使人更加心软。
有网友质疑,袭人是不是对贾府太上心?其实并不会。外人眼中的“忠心”,本质是她惯于寻求稳定,贾府能带来安全感,只要能安稳,袭人早就放下自尊。这种安稳在蒋玉菡这里,并没有多少保障。哪怕蒋玉菡手头攒下几个钱,大多时候对外人的认可很难得到。身份决定了上限。“戏子”这个职业,不论有多少体面,总归是世俗偏见压顶。
也有些人说,袭人嫁给蒋玉菡,是对自己的一种解脱。换个角度看,这说法也成立。她厌倦了长久的侍奉,想得到独立。可独立的代价,就是丢掉那点虚名。名利场没有温情,她的理想与现实本是一对矛盾。有人认为,她心里并没有那么多舍不得。或许有时候,人的选择就是“为了将就”,为了不受苦而自我妥协,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晴雯那样的倔强。
旁观者难免替袭人惋惜——她原本有机会成就一段体面归宿,结果却落到和过气戏子过日子。不管人们如何解读,她的“好结局”只剩下经济的保障和平静的生活。再理想不过其实也是一种平庸。她失去了贾府的荣光,也没能得到蒋玉菡的独一无二。与其说她嫁出了好彩头,毋宁说只是借助蒋玉菡逃脱了困境。
袭人与宝玉的往事,早已埋葬在昔日的昏黄灯光下。好多人抱持同情,认为袭人值得更好的生活。其实她骨子里认命,不求大富大贵,哪怕是一纸婚姻,也愿意就这样安安分分过下去。可蒋玉菡给她的,也不是完整的归宿。她习惯了当绿叶,做配角,强说欢喜未必能真高兴。她不夸耀,也不争宠,只是安静地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据说,袭人曾几次想离开贾府谋活路,结果还是选择了蒋玉菡。这是不是说明她并不追求亮眼的目标?外界怎么看,其实她自己也没太在意。一个靠惯了寄人篱下的人,很难忽然拔高身价。蒋玉菡的好与坏,都是经过现实掂量的。有人觉得这很务实,有人觉得很悲哀。
袭人过上了平静日子,却始终是“贾府旧人”,翻不了身。表面上的好结局,其实是妥协后的冷静。她不像晴雯那样死得轰烈,也不像紫鹃远走高飞。无论多少人同情她,她也不会成为佳话。她的故事没有高潮,只剩下一步步变平常,像是舞台上的慢慢熄灯,灯光褪去,留下一句:“谁不是这样过的?”
总之,所谓好结局,并没有想象中明亮。袭人的命运展开,被岁月压成了碎片,现实远比想象更漫长。谁才是最后的赢家?很难说。没人要解释袭人的故事应该怎么收尾,也没人判定她是不是过得顺心。
生活有时就是这样,得到了就算不叫好,至少能有个安静的角落待着。
来源:半条鱼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