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天敌”找到了!医生提醒:除了吃药,还要记好4点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4 15:49 1

摘要:她这才想起,上次检查出来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医生说要吃药、注意饮食。可她总觉得自己吃得也不辣、不刺激,怎么就感染了这个“怪菌”?她不太懂,反倒是儿媳妇——一个做营养科普的“自媒体妈妈”,一边安慰她,一边开始琢磨得写一篇文章,把这个事讲清楚。

李阿姨这几天总觉得胃里不舒服,吃点油腻的就反酸,早上起来口臭也越来越明显。她一边抱怨“是不是年纪大了,胃口就变差了”,一边捂着肚子皱眉。

小孙子在旁边玩积木,突然抬头说:“奶奶你又喝剩茶了吧,昨天医生不是说,剩茶不能喝吗?”

她这才想起,上次检查出来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医生说要吃药、注意饮食。可她总觉得自己吃得也不辣、不刺激,怎么就感染了这个“怪菌”?她不太懂,反倒是儿媳妇——一个做营养科普的“自媒体妈妈”,一边安慰她,一边开始琢磨得写一篇文章,把这个事讲清楚。

幽门螺旋杆菌这个名字听着陌生,其实在咱们生活中很常见。医生说,中国成年人感染率超过50%。它不是靠空气传播的,而是通过“口口”传播。家里人共用筷子、勺子、牙刷,甚至一杯茶轮流喝,都有可能让这细菌传来传去。

有一次,小男孩感冒,奶奶心疼,用嘴给他吹凉饭。饭是凉了,细菌却可能已经传过去了。这种“爱”没少见,但一旦家里有人是带菌者,别人就很容易跟着“中招”。

那天李阿姨吃药第三天,感觉反酸的情况少了些,但她还是有点担心,“是不是以后都不能吃辣的了?”其实幽门螺旋杆菌不是靠辣的引起的,它更怕的是我们生活里的几个“细节克星”。

第一点就是筷子必须分开用。说来不怕你笑,李阿姨结婚三十年了,从没用过公筷。家里做饭的人总觉得,反正是一家人,用同一双筷子夹菜是习惯。但医生说:哪怕是一口口水,也能把细菌传过去。尤其是爷爷奶奶和孩子吃饭时,一定要分餐。这不是讲究,而是保护。

她孙子现在已经会用自己的儿童筷子吃饭了,饭桌上专门给他准备小碗小勺。虽然一家人吃饭看起来没那么“热闹”了,但大家胃口都更踏实。饭后不再有人喊胃胀、胃痛,李阿姨也慢慢适应了。

第二点是茶水、剩饭不能随便喝吃。有天早上,李阿姨泡了一壶茶,喝了一半放在桌上,下午又热了一下继续喝。儿媳妇看见了,赶紧拦住她:“这个茶放久了容易滋生细菌,幽门螺旋杆菌最喜欢这些‘温热潮湿’的环境。”

再加上她喜欢一边喝茶一边吃点饼干,嘴里残留的糖分更容易让细菌繁殖。医生说,隔夜茶、剩饭菜如果没在低温密封保存,最好别再碰。尤其是胃本来就不好的人,这种“省”是对健康的不负责。

第三点,牙刷、毛巾绝不能共用。李阿姨以前跟老伴就一人用一面毛巾架,牙刷放在一个杯子里。她觉得“反正刷完都干净了”,可其实潮湿环境最可能滋生细菌。幽门螺旋杆菌在牙刷毛、杯壁上都能存活好几天,一家人轮流用,就像给它们搭了“顺风车”。

她现在家里给每个人都买了不同颜色的牙刷、毛巾,还教小孙子识颜色,“蓝色是爸爸的,红色是你的”。这种从小培养的卫生习惯,比长大之后才说“注意卫生”要有效得多。

第四点,就是吃药期间不能乱停、不能吃错。李阿姨吃药第三天时胃口变差,想着“是不是药太伤胃了”,就自己把一种药停了。儿媳妇一看药盒,赶紧让她别停,“抗幽药物是联合用的,停一种就等于没治。”

医生开的三联或四联疗法,是科学根据菌体特性设定的组合,哪怕只漏一天,也可能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到时候不仅这轮治疗白费,还可能让下次更难治。

她后来每天吃药都拍照打卡发给儿媳妇看,像完成任务一样认真。吃完一疗程再复查,确定清除干净了才安心。

除了这四点,李阿姨还养成了一个新习惯:每顿饭前都要认真洗手。以前她觉得洗手是小孩子才需要的事,现在她自己也养成了“饭前洗手、饭后刷牙”的规矩。这其实也是对自己胃的一种“重视”

有一次小孙子感冒,李阿姨主动戴起了口罩,不再像以前一样嘴对嘴喂药。她说:“不是嫌弃孩子,是怕自己身上有细菌传给他。”这种意识的转变,是吃药换不来的。

她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自从开始讲究这些“卫生小事”,家里人拉肚子、胃胀的次数都变少了。不是每个人都查出幽门螺旋杆菌,但生活习惯一旦变好了,很多小毛病自然也就不闹了。

她现在每次跟街坊聊天,都特别爱说一句话:“不是吃了啥坏东西,是细菌自己找上门。”那几位邻居一听她说得头头是道,还问她是不是去上了什么课。她笑着说:“我儿媳妇整天念叨那些健康知识,耳朵都听出茧子了。”

其实她心里是感激的。因为这些看起来“琐碎”的细节,真的让她感觉身体轻松了不少。她说:“以前以为胃不好就是老毛病,现在才知道,是细菌搞的鬼。”

她还学了个新本事:看菜谱的时候,会特别留意有没有“杀菌”的食材。比如大蒜、洋葱、生姜这些,她现在都愿意多放点。虽然不能完全靠食物杀菌,但增加胃部的抵抗力,总比不管强得多。

她甚至开始做“泡菜”了,用姜片、蒜末、萝卜调味,说是“自然发酵的好菌对胃也有帮助”。儿媳妇一边拍视频发平台,一边夸她“真是越活越年轻”。

有时候她也会遇到难题,比如吃药期间有点拉肚子,或者睡不好。她就会记下来,问医生或者儿媳妇怎么调整。她说:“现在不是靠感觉生活,是靠知识生活。”

她最得意的一件事,是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公公说他胃口不好,她立马说:“你去查查幽门螺旋杆菌,看是不是它在捣乱。”那语气像极了一个小医生。她说:“以前觉得吃饭是件随便的事,现在知道,每一顿饭都得讲究点,这不是麻烦,是爱惜自己。”

有一次她在厨房炒菜,小孙子跑来问:“奶奶,幽门那个怪菌怕什么呀?”她一边炒菜一边笑着说:“怕你不跟它一起吃饭,怕你用自己的筷子,怕你不喝剩茶,怕你每天都洗手。”

她说完自己都乐了,“这细菌怕干净怕讲究,那我们就让它哪都不敢待着。”

参考文献:

1. 国家消化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管理指南》.2021年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旋杆菌相关疾病诊疗共识意见.2020年

3. WHO."Helicobacterpyloriandgastriccancer",2019

4.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居民口腔健康行为指南》.2023年

5.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家庭健康管理指导手册》.2022年

来源:汪医生健康百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