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些谎报校园枪手事件的电话正日益成为困扰多所高校的顽疾,它们不仅严重浪费了警方资源,更在学生中制造了普遍的恐慌和严重的心理创伤。相关研究人员指出,要有效遏制这类恶作剧,眼下面临巨大挑战。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日新说观点
随着秋季学期大幕拉开,学生们重返校园,一种源于网络匿名性的恶意行径也随之猖獗——针对大学校园的虚假枪击报警恶作剧。
这些谎报校园枪手事件的电话正日益成为困扰多所高校的顽疾,它们不仅严重浪费了警方资源,更在学生中制造了普遍的恐慌和严重的心理创伤。相关研究人员指出,要有效遏制这类恶作剧,眼下面临巨大挑战。
据美联社报道,近期“校园枪击虚假报警电话激增,部分来电背景中甚至能听到枪声,这引发了一股学生恐慌浪潮”。这些被称为“SWATing”的恶作剧,强迫高校启动紧急预案,向学生发出“逃离、躲藏、反抗”的紧急指令,与此同时,“大批警员蜂拥而至,在校园内展开地毯式搜寻”。
自高校秋季学期开学以来,全国已有十余所院校成为此类恶作剧的受害者。在宾夕法尼亚州的维拉诺瓦大学和田纳西大学查塔努加分校,虚假报警让学生们四处躲避。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称,包括德克萨斯理工大学、爱荷华州立大学、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和北亚利桑那大学在内的全美多所高校,都收到了类似的虚假威胁。
尽管这些恶作剧的来源尚不明确,但据《纽约时报》披露,至少有一个网络团体“自称策划了近期多起虚假紧急报警事件,导致执法部门对大学校园展开大规模响应”。该团体自称为“炼狱”,他们高调地在其公开频道——一个常被犯罪分子使用的社交媒体应用Telegram上,展示了近期恶作剧事件的新闻报道,以此炫耀“战果”。
升级威胁与追责尽管有组织宣称对部分虚假报警事件负责,但要追查肇事者仍困难重重。据美国新闻网站Axios报道,部分原因是此类报警电话“通常来自互联网、境外或人工智能软件”。报警者常常利用技术手段来掩盖其真实身份,例如使用人工智能生成的声音、伪造来电显示以及隐藏用户的IP地址。
全国学校资源官员协会执行主任莫·卡纳迪向Axios表示,针对高校的威胁呈现“起伏波动”的特点,而随着开学季的到来,“当前可能正处于回升阶段”。他将此类恶作剧活动比作“炸弹威胁”,其影响范围和危害性不容小觑。
随着这类威胁的持续蔓延,联邦官员正全力以赴,力图追查肇事者并将其绳之以法。纽约市警察局退休侦探长罗伯特·博伊斯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新闻(ABC News)采访时指出,对大学实施SWAT欺诈的嫌疑人可能面临多项联邦指控:虚假信息与恶作剧罪最高可判处五年监禁并处以“巨额罚款”;若跨州传播威胁并造成人员伤亡,最高可判处二十年监禁;而电信欺诈罪则构成“重刑,将处以监禁及罚款”。
博伊斯强调:“现在正是起诉这些人的时机,我们必须向社会传递一个明确信号:此类行为将导致入狱,或在起诉后可能面临长期监禁。”他指出,对实施虚假报警者,必须施以严厉惩处。
作者:贾斯汀·克劳恩斯自2022年起担任《美国周刊》的专职撰稿人。
来源:日新说Copernicium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