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开幕!亮点抢先看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4 15:49 1

摘要:作为宁波推介城市形象、推动产业合作的重要平台,智博会至今已走过十四个年头,在助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明天,我们将正式迎来第十五届智博会。本届智博会由宁波市人民政府、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中国电信、

▲发布会现场。

今天上午,第十五届智慧城市与智能经济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市行政会议中心举行,邀请宁波市政府、浙江省经信厅、宁波市经信局等相关负责人作介绍并答记者问。

现场发布

宁波市副市长李关定介绍第十五届智慧城市与智能经济博览会总体情况。

当前,人工智能正加速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塑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作为宁波推介城市形象、推动产业合作的重要平台,智博会至今已走过十四个年头,在助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明天,我们将正式迎来第十五届智博会。本届智博会由宁波市人民政府、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共同主办,将聚焦 “AI赋能,数智向新”的主题,全面展现人工智能在产业创新、城市治理、民生服务中的深度融合,加速推动AI赋能全域数智化转型与新型工业化。

在各方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目前第十五届智博会前期各项筹备工作已全部就绪。

本届智博会的特色和亮点

01

展览焕新,领航数智新趋势

第十五届智博会在展览展示方面将实现全方位的创新突破。

展示规模和层次创历届新高

展示方式和主题方向突出四个首次

前沿科技展示内容和项目云集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领航者”、均普智能的“贾维斯”、柏奥尼克的“亚当”、七腾的全球首款量产式防爆四足机器人、智昌柔性制造机器人等超50台人形机器人和机器狗将同台亮相;阿里云AI一体机、华为昇腾智算网络、中科曙光算力平台等共同呈现算力底座矩阵;舜宇车载模组、国氢科技系统、鸿蒙智行等,将汇集智能出行的理想架构。

▲“领航者”。企业供图

02

智慧碰撞,共话数智新未来

第十五届智博会重点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前沿趋势,广泛汇聚了一批业内知名院士、专家及企业家,共同探讨数智化新路径。

开幕活动上,中国工程院潘云鹤院士及智元机器人、灵伴科技等新锐企业创始人将围绕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等热点话题发表主旨报告、分享创新实践。2025年宁波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智能经济战略咨询委专家咨询会上,邀请了包括丁汉、陈纯、王建宇等多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10余位行业专家学者,为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提供决策。

围绕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落地需求,多维度展开交流研讨,议题全面覆盖AI+制造、AI+电子信息、AI+空间规划、AI+智慧医疗等细分场景,并深度聚焦智能体、数据要素、低空经济等前沿热点。如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将邀请 中国工程院郑纬民院士及大华、北方华创等企业高管共同探讨AI赋能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对策。浙江省数字经济百人会将邀请专家成员围绕智能体的创新与应用交流分享观点见解,助力浙江加快智能体发展。

一批具有前瞻性的重磅成果和典型实践将集中首发,加速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和数智化转型赋智赋能。如工信部信发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将分别首发《石化行业数字化转型场景图谱》《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赋能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将揭晓2025年度电子信息竞争力前百家企业名单。此外,《物联网应用水平评价规范》团体标准及《2025浙江省首批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典型案例》等多项创新实践成果也将同步亮相。

03

合作共赢,打造数智新生态

开展项目路演、场景对接、供需对接等系列活动

浙江省经信厅将同期开展“十链百场万企”系列对接活动之人形机器人专场、浙江省产业数字化转型现场交流活动等两场对接活动,致力推动全国、全省人形机器人上下游产业资源,实现产业数字化解决方案与场景需求的精准衔接。

华为、曙光、金蝶等一批业内头部企业将分别实施生态交流活动,广泛邀请各自的生态伙伴齐聚甬城,交流探讨合作新空间。百度云智基地、中科城市等平台载体也将分别组织人工智能主题的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力争引进一批项目落地。

着重突出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区域合作

首次邀请了阿根廷、柬埔寨、哥伦比亚、捷克、老挝、蒙古、荷兰、尼日利亚等11国的驻华使节及宁波友好城市代表,出席智博会相关活动,共同促进数字经济领域的国际合作。也将与北京、深圳等地多个行业协会紧密联动,合作开展AI+农业、AI+智能传感等多个细分产业合作对接,促进数字经济领域区域资源共享与互鉴交流。

此外,本届智博会面向全国百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和行业协会、央国企代表等专业客商团组发出参观邀请,并推出五大特色主题路线,更好服务展客商的交流对接。

关注资本与人才等创新要素的汇聚和赋能

上海证券报将继续携国内一线投资机构资源走进智博会,促进基金等金融资本与企业、项目的精准对接和交流互动。同时,进一步扩大升级举办“有智青年 职为你来”数字经济人才专场招聘活动,现场预计将有近百家单位发布超2500个就业岗位,有效促进了创新人才与相关产业发展的双向奔赴。

04

体验升级,畅享数智新生活

本届智博会坚持“数智为民、数智惠民”理念,统筹政府、企业、社会三方资源,联动基础电信运营商和多家参展单位,在展馆内开放数十项特色数智场景体验。

首次上演超20场“机器人秀”,数十台最新款人形机器人和机器狗将轮番展示各种场景中的实践应用,让广大市民现场体验人机共生的创新乐趣。电信智慧康养、移动智联家庭、联通银龄课堂、教育智慧课堂等数智场景,将让市民在可感、可用、可及的沉浸式交互中共享数智化转型新成果。

今年将首次开展“镇馆优品”评选活动,鼓励全民参与探营体验评选,以此增进市民与展会的交互。人工智能“少儿研学”之旅同步上线,让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在少儿群体中推广普及。

本届智博会将同步关注产城联动的全域数智化体验。两条“数字经济产业巴士行”线路贯穿宁波重点园区、未来工厂、创新平台,参会者将亲身体验“宁波智造”的强劲脉动。9月5日到7日,“数字三江口”灯光秀全新焕亮,为市民献上一场虚实交织的人工智能新体验。

答记者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能否介绍一下浙江省在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具体举措和成效?

詹佳祥:近年来,我省大力推动制造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举措和成效主要有五个方面:

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今年,我们对去年全省55172家规上工业企业作了数字化水平调查评估,结果显示:达到数字化水平1.0的企业数30428家,2.0企业数21482家,3.0企业数2996家,4.0企业数266家,提前三年实现了全国的目标。

推动优质企业智能化梯次升级。按照“轻量化数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路径,开展未来工厂梯次培育,并落实工信部智能工厂分级建设体系,已建成基础级智能工厂(省级数字化车间)1509家、先进级智能工厂(省级智能工厂)463家,省级未来工厂93家,卓越级智能工厂13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雄鹰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分业实施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杭州、宁波、绍兴、金华、温州、丽水等6个市成为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组织纺织印染、智能电气等17个行业3476家试点企业实施数字化水平2.0及以上的改造。宁波、嘉兴、湖州成为国家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点线面推进数字化改造。组织48个县域以“一县一业一样本”开展省级试点,覆盖汽车零部件、智能电器、轴承等52个细分行业,首批试点改造企业2655家,数字化水平2.0覆盖率达45.51%。

分类培育数字化服务商。聚焦新技术应用、特定场景优化和企业整体提升,分类培育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的服务商,目前已累计培育省级数字化服务商601家,特别是去年以来涌现出人工智能服务商31家、数据服务商70家。

聚力打造数字化转型生态。培育国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提供场景培育、方案孵化、技术验证等专业化服务。培养数字技术工程师等数字化人才。举办各类数字化转型交流对接活动,精准匹配供需。开展护航新型工业化网络安全专项行动,获工信部网络安全总体成效突出地区。

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请问宁波推动AI助力城市数智化转型着重开展了哪些工作,有哪些创新举措?

王懿栋: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正迎来爆发式发展,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改变着我们生产生活方式。近期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宁波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先行的发展基础,正在构建以“行业垂直模型+高质量数据集”为主导、以“标志性产品+广泛场景应用+新型人才培养”为特色的人工智能创新生态体系,大力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加快推动城市各领域数智化转型步伐。主要有三个方面。

推动人工智能助力产业转型再增效。我们大力推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的数智化解决新方案。在全国率先发布《“人工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首批发布制造业典型场景63个。国产智驾芯片、高阶传感器、AI消费终端、具身机器人等一批标志性产品相继涌现。开发港航服务大模型,打造港航可信数据空间,全面赋能港口运行、物流集散、口岸通关全链环节。

推动人工智能助力民生福祉再提质。组织开展“人工智能+民生”场景创新系列计划,通过整合技术创新与场景资源,推动人工智能在民生各领域深度渗透。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的肿瘤多模态数字病理数据库等7个项目入围国家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天一阁数字孪生体、全屋健康智能照明方案等一批数智场景相继落地。

在本次智博会的科技助残展区中,我们也同步推出软体手部康复机器人、导盲机器狗、康复训练VR眼镜等一批助残数智产品,深入践行数智为民的理念。

推动人工智能助力社会治理再创优。发布宁波市数字政府2.0建设方案,出台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建设工作指引,推动建立全市“人工智能+政务”场景、模型、算力、语料和智能体“一本账”,累计开放公共数据92.9亿条,建成高性能算力2980P。应急管理领域“久安”大模型、自然资源领域“后土”大模型、交通管理领域“鹰智”大模型等一批政务领域行业模型纷纷落地试点。

下一步,我们将以城市数智化转型为引领,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大力建设数智化先锋城市,为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示范持续注入数智新动能。

浙江日报记者:能否介绍一下浙江省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詹佳祥: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也是国务院部署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重点领域之一。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主要有四个方面措施:

育产业。全力打造人工智能万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智能机器人、类脑智能、AI服务器、AI眼镜等智能终端和智能体应用,推动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落地。2024年,全省规上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业收入5796亿元,同比增长11.6%,今年上半年3158亿元,增长22.6%。规上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企业1677家,通义千问、DeepSeek引领全球开源模型创新发展,魔搭社区成长为全球第二、全国最大的开源模型社区,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全球出货量第一,灵伴科技(Rokid)AR眼镜在文博市场占有率达99%。

强赋能。开展人工智能+制造业试点,聚焦“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启动萧山区、鄞州区、乐清市、柯桥区、路桥区5个省级试点,涉及化纤、印染、汽车零部件、电机、电气等细分行业,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打造“AI+制造”新范式。支持杭州、宁波争创国家人工智能行业应用中试基地,争取国家试点。突出“案例就是路径”,挖掘凝练一批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典型案例,今年将遴选发布103项AI赋能制造业典型案例。加强产业供需对接,举办“十链百场万企”系列活动,促进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打基础。深化产业数据价值化改革,实施工业领域高质量数据集建设行动,推动形成一批工业领域高质量数据集。开展企业和行业级工业可信数据空间试点建设,杭州入选国家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培育壮大浙江数商群体,累计遴选领军型浙江数商20家,成长型浙江数商124家。优化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推动公共数据面向工业领域开放,加强公共数据与产业数据互通共享。

树标杆。组织实施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五个百项”工程,到2027年累计遴选发布100项关键技术,300项数智优品,100家应用标杆企业,200个典型应用场景和100家人工智能服务商,打造一批示范标杆。推动蚂蚁百灵、新华三百业灵犀、海康观澜、中控时序等一批垂类模型落地,推出一批智能体应用。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记者:宁波市在推动制造业数智化发展方面,接下来打算开展哪些新探索,会采取哪些新举措?

李关定:我们认为新一轮的数字化转型工作,必须抢抓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机遇,积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我们将深化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 +”行动的意见》有关精神,按照省、市委全会部署要求,积极探索新路径、新模式,争取为全省全国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板。

深化场景牵引,推动供需有效对接。紧密围绕“361”现代化产业体系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需求,面向市内外数字化服务商、科研院校等开展“揭榜挂帅”。做精细分场景专用模型,打造轻量、高效、易于部署的中小型通用模型。加快研发推广面向典型场景的工业智能体,支持企业开展智能体试点建设。定期制定需求清单、供给清单、案例清单,积极开展路演对接,推进项目落地。今年将实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项目20个以上,培育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智能制造融合应用标杆。

聚焦创新赋能,培育高水平智能装备。瞄准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重大关切,聚力攻坚高精度伺服电机、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等“卡脖子”环节。用足用好装备首台(套)系列政策,支持国产智能制造装备规模化应用。加速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及系统集成创新成果的应用验证与迭代升级。今年力争推动本地企业研发国际国内首台(套)智能制造装备40个。

深化要素改革,推动数据流通共享。发挥数据要素的基础资源和创新引擎作用,深入实施产业数据价值化改革,全链条打通工业数据“采集、治理、应用、流通”价值释放路径。支持企业构建“通用+专用”工业数据集,围绕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需要,聚焦绿色石化、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推动建设一批标志性行业高质量数据集。探索推进工业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试点建设工业领域可信数据空间,推动跨企业、跨领域数据资源开放共享。

凤凰网记者:请问,接下来宁波在推动具身机器人发展方面,会有哪些新的举措和动作?

王懿栋: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具身智能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和热点领域。宁波依托较好的制造业基础,目前已经拥有较为完备的具身机器人产业体系,形成涵括本体整机、关键零部件、大小脑算法、系统集成应用等全产业链和创新链。今年以来,我们将具身机器人产业作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关键领域,主要开展了三方面的工作:

加强产业政策支持。今年6月市政府出台《宁波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和人形机器人领域专项政策,对广大企业、科研院所、创业人才在具身机器人领域开展技术创新、产业投资、整零协同、场景应用等给予大力支持。

强化产业技术创新。2023年12月率先成立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落地浙江省人形机器人创新联合体,搭建宁波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数据中心和训练场,已汇聚包括6家整机企业在内的超220家企业协同研发创新。在“科创甬江2035”重点研发计划和甬江人才工程中设立人形机器人专项,吸引40个创业创新团队落地。

构建产业生态体系。2025年宁波成功创建浙江省人形机器人未来产业先导区,正在筹建浙江省人形机器人产业技术联盟,联盟的成立大会将于9月5日下午在智博会期间召开。9月6日还将召开浙江省“十链百场万企”系列对接活动之人形机器人专场,省内外超过500家企业参加。

下步,我们将聚焦打造具身智能创新高地,从四个维度深化拓展:

深化企业创新引领,支持人形机器人整机和关键零部件企业高水平建设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加快关键技术和产品攻关迭代。

深化整零协同发展,以整机链主型企业为核心,促进产业链上下游高效衔接,全面提升整零协同率和本地配套能力。

深化应用场景示范,面向智能制造、养老陪护、医疗家庭以及港口物流等多领域,加速推动“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落地。

深化创新生态建设,聚焦“投早、投小、投长期”,推动设立宁波人形机器人产业专项基金。重点在保险领域率先推进人形机器人专属保险,护航场景应用。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