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 暑中:暑伤元气,卫气大虚,气不足而晕倒,身体凉冷。气乃火所化,愈冷反而气愈不足,不是身上无水气,而是体功能不足以化水成气,气不行则血不动,所以缺氧晕倒,常常发生在不吃早餐或元气不足的人,在大太阳底下毛孔散发太多水气而卫气不足,这个时候要提供能量让体功能生
类中风与真中风相似,但不是风病所引发的(手足瘫软无力者,必定不是真中风,不可用真中风的方法去救治,否则反成风病。),简单可以分成八大类:
1. 暑中:暑伤元气,卫气大虚,气不足而晕倒,身体凉冷。气乃火所化,愈冷反而气愈不足,不是身上无水气,而是体功能不足以化水成气,气不行则血不动,所以缺氧晕倒,常常发生在不吃早餐或元气不足的人,在大太阳底下毛孔散发太多水气而卫气不足,这个时候要提供能量让体功能生热化气,而不是一味的降肤表的暑热,身体愈寒反而气愈不足,岂不要人老命?(中暑的篇幅太多,之后在夏天防中暑一章会细说分明)。
2. 寒中:寒气造成气血瘀凝不通,所以气血交换不顺而昏倒,全身皆冷。像是爬高山时被冻伤,若马上进入温室必死无疑,就像冬天泡温泉,寒气被外界的热气包围,反入攻五脏六腑、非死即伤,所以一定要先由内温化,灌烈酒(五谷所制的,不可以用水果酒,用高梁之类的最佳,加点姜汁更好),先从肠胃暖起来,再用吹风机吹命门、肚脐、手脚掌心(小范围的加热,则让寒气有路可出,这和入温室、泡温泉、用火烤,这种全面性包围逼寒气入内是不同的),醒后再用救急回阳汤回复阳气。
3. 湿中:手足偏废、不良于行,一般外面坐轮椅的老人家多为此类,常被误认为中风,但其实是属于瘫痪的一种,可以用渗湿汤辈的调养。因为湿气把筋泡软了,所以手脚会痿软松跨(肢体若废)。因为有湿气在身上,所以体功能会生热以蒸散水气(如同黄疸的成因),此时就会出现高血压的情况;但若再降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体功能完全没有排湿的能力,则水湿无法发透、神仙也难救!
4. 气中:生气晕死,因为怒伤肝,肝气逆而突然不能顺行,气不动则血不行,若不急救会闷绝而死,要先掐人中之类的救醒,再用五磨饮子急救之。(在此是肝气不动,人会缺氧但不会脑溢血;而真中风的肝风内动会上头部,所以脸会胀红、脑溢血)
5. 虚中:元气不足而气血交换不顺,无外邪的干扰,像是血糖过低而昏倒就是此类。气虚者要以补中益气汤辈大补元气;血虚者则需先养脾胃,因为要有营养才有造血的本钱,光是补血是没有效果的。
6. 食中:突然一下子吃太饱,胃气不能运行。相传唐朝的爱国诗人杜甫就是因为饥荒后,突然吃太急、太多而活活被咽死的。之前也有听说过某大学办大胃王比赛,结果有同学就因为吃太撑而送医不治,其实只要催吐让胃中空出来,胃气可以顺行就不至于出大事,但平时大家还是保持吃七分饱、忍三分寒的保健原则,才对身体真正有益。
7. 中恶:尸腐菌所伤,民间常说的卡到阴。像是清明扫墓或是去到一些有山岚瘴气的地区,觉得身体不舒服时可以服用(轻症)胃苓汤或是(重症)苏合香丸,有避邪、除秽气的作用。
8. 火中:大便不通,火气过旺,胃气不能上行,所以卫气不足而昏迷者,用大承气汤辈通便即可;三焦大热者则需用到黄连解毒汤(坊间有些中医师动不动就开黄连解毒汤,其实身上若非有实火急症,断不可轻用大苦大寒之剂,久服令人瞎,不可不慎!)。
以上仅列出一些类中风的分类,作为大家平时防范的参考,然则未经辨证清楚,断不可轻易投药!
风病的分类:
1. 真中风:肝风内动属于内在的风病(肝所引起的);其它底下所言的风病,都起因于外在的风邪。
2. 中风:又再细分成中风凉、中风温2种,都是风邪客于足太阳而伤卫气(风邪位在皮肤的表层),头痛项强,发热恶寒,自汗出(自己会冒汗),汗出黏腻是相同的病症;由于胃气仍强,所以没有内伤的里症。
中风(凉):肺气无法顺行进入足太阳(因为有风邪),而反壅入肺会造成鼻鸣(鼻塞),反壅入胃则造成干呕,桂枝汤(桂枝仅用3钱)主之。
中风温:属于温病的范围,变化太多了,在此仅举桂枝汤症与中风凉相对应。温风进入毛孔伤及卫气,温耗卫气比风更凶,所以桂枝汤要重用桂枝6钱(而肺燥会干咳,与中风凉凝气成鼻鸣不同)。
3. 伤风(无汗):外感风邪,所以头痛项强,发热恶寒,但卫气并没有大耗而造成荣血独亢,所以不会自汗出;又内伤于胃,所以造成有痰而咳嗽,鼻流清涕为其主要的差异点。受风邪难免会伤表而有表症,但伤风是由于胃中空虚,所以风凉直入伤胃,以内伤的里症为主,因为胃中有寒,所以胃气被凝而咳嗽有痰、鼻流清涕。
4. 感风:中风凉(自汗出、汗出黏腻的表症)再加上伤风(鼻流清涕、咳嗽痰多的里症),起因于表里俱虚,所以里外皆病。
中风是因为脾胃仍强健,所以风邪只伤皮表;伤风是因为胃中空虚,所以风邪的主要部队直入伤胃,而留下轻微的部队伤皮表;感风是因为胃中空虚加上风邪实在是太强了,所以表里俱伤。
中风以后,因为风吹水涸(如同浴室用电风扇可以吹干水湿),在足太阳的风邪会消耗表层的卫气,而造成荣卫不平衡,荣血中的热火独亢,所以血中之气被蒸发出来而汗出黏腻(本来荣血提供热能,而卫气就像锅中的水可以维持水温在100度,但现在卫气不足就如同锅中的水干了,多余的热能就会去蒸发血中的液体,血浆本来就比较黏稠,所以汗出黏腻),所以要用桂枝汤,温脾升胃气,以补卫气之不足(因为卫气不足以维持体表的温度,所以会恶寒;荣气独亢,蒸血中之气而出,所以会自汗出)。
荣卫不平衡,气血交换不顺就会全身痛;卫气不足以保持体温则会恶寒;荣血独亢则会发热(在此非体功能升起来的热;伤寒的发高烧才是体功能的热)。
来源:经方中医张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