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好,最近和几位国学爱好者在聊《中庸》的关于“性”的话题,关注加点赞,值得反复看。请看二十二章的部分原文内容: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好,下面我
大家好,最近和几位国学爱好者在聊《中庸》的关于“性”的话题,关注加点赞,值得反复看。请看二十二章的部分原文内容: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好,下面我们来逐段解释原文。
1.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至诚” :指至诚、至诚不欺,是儒家所推崇的最高道德境界。“尽其性” :指充分发挥人的本性,即“性”是天所赋予的本性,人应尽其本性,发挥其善性。“能尽其性” :只有至诚的人,才能真正发挥其本性,达到“性”的极致。
2. “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尽人之性” :指不仅发挥自己的本性,还能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本性。这体现了儒家“仁”的思想,即“仁者爱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3. “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尽物之性” :指理解并尊重万物的本性,即万物各有其性,应顺应其自然规律。这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4. “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赞天地之化育” :指帮助天地化育万物,即顺应自然规律,促进万物生长。这体现了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应顺应自然,与天地共处。
5. “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与天地参” :指与天地并列,达到“三才”(天、地、人)合一的境界。这是儒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即“天人合一”,人与天地并列,共同参与天地化育。
小结:这段话是儒家思想中关于“诚”与“性”关系的重要论述。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诚”来达到“尽性”,进而实现人与天地的和谐统一。这段话层层递进,逻辑严密,表达了从“诚”到“尽性”再到“与天地参”的境界提升过程。好,这期视频日记聊到这里,点赞加关注,少走弯路早致富。
来源:日本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