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瓜类大多性寒,比如西瓜、甜瓜,吃多了会把脾胃的“ 小火苗”浇灭;而秋果是“收着养”的——秋桃带点温,梨煮过是润,芡实能填脾胃的“空子”, 刚好补秋天的虚。
最近早晚风里裹着凉,早上起床喉咙干得发紧,前天贪嘴吃了块冰西瓜,结果胃里泛酸到下午——这才想起奶奶说的“秋瓜坏肚”。
秋天的身体像晒了一夏的土地,表面干得起皮,底下的 “脾胃根”早被冷饮、西瓜泡得寒凉了。
《黄帝内经》讲“秋三月,此谓容平”,意思是秋天要 “收敛”,像树上的果子往枝桠里缩。
瓜类大多性寒,比如西瓜、甜瓜,吃多了会把脾胃的“ 小火苗”浇灭;而秋果是“收着养”的——秋桃带点温,梨煮过是润,芡实能填脾胃的“空子”, 刚好补秋天的虚。
夏天的桃脆得扎嘴,秋天的桃不一样,皮上蒙着层粉,咬开是软甜的,像吸了口加蜜的温水。
《本草纲目》说桃“补心活血,生津涤热”,其实就是秋桃里的维生素C和铁比夏桃足。吃秋桃要“温着吃”:我会用温水泡5分钟,把表皮的凉气冲掉,不然直接啃生桃,胃弱的人容易胀。。
《本草纲目》说梨“润肺凉心”,其实就是秋天燥得喉咙痒、老想咳时,喝口热梨汤像给喉咙敷了层润喉糖。
我煮梨汤的方子特简单:梨带皮切小块(皮里有膳食纤维),加两颗冰糖、一片陈皮(中和梨的凉),倒清水没过梨,煮15分钟。去年秋天我连喝了半个月,早上起床喉咙 不卡痰了,连说话都比以前润——当然也可能是我同时少喝了奶茶,个体差异哈~
芡实,圆滚滚像小珍珠,是“水生秋果”——秋天的芡实最饱满,粉得能抿出香。
《神农本草经》讲芡实“补中除暴疾”,现代营养学也说它含淀粉和膳食纤维,能帮脾胃“填空子”。
我吃芡实的方法是泡2小时再煮:和大米熬粥,或者加银耳汤里。上周妈妈煮了芡实粥,我喝了一碗,下午居然没饿到翻零食柜——可能是淀粉慢慢消化,帮着稳血糖。提醒下:芡实要泡够时间,不然煮出来像生米,嚼得腮帮子酸~
黑芝麻不算水果,但它是秋天成熟的种子,我管它叫“种子类秋果”——秋天的黑芝麻油亮油亮的,抓一把能闻见香。
《神农本草经》说黑芝麻“补五内,益气力”,现代营养学说它有亚麻 酸和维生素E,能补点气血。
我吃黑芝麻是磨粉:买熟芝麻用料理机打细,装玻璃罐里,早 上撒粥上,或者加蜂蜜揉成小丸子(每颗像葡萄大)。我吃了半年,发现掉在梳子上的头少了点——当然我也同时少熬夜了,不能全算芝麻的功劳~不过每天10克刚好,吃多了会腻。
我家秋天的零食盘里,永远有一盘盐水花生——秋天收的花生最饱满,煮出来软嫩带点甜。
《滇南本草》说花生“健脾和胃”,现代营养学说它有蛋白质和铁,能补点气血。我家煮花生的方法:花生洗干净,用牙签扎几个孔(入味),加清水、一小勺盐,煮20分钟,关火焖10 分钟。
妈妈说她吃了花生后,晚上腿不怎么抽筋了——可能是花生里的钙和镁起作用,但她也同时喝了牛奶,所以别光靠花生。不过比吃薯片健康多了,追剧时抓一把,越嚼越香。
秋天的养生日记,其实就写在果盘里:把冰箱里的西瓜换成秋桃,把冰奶茶换成煮梨汤,把薯片换成盐水花生——这些小事做对了,脾胃的“小火苗”慢慢烧起来,燥气也被“润”回去了。
我这3年这么吃,感冒比以前少,早上起床脸也没那么苍白。
但记住:秋养要“收”,不是“补 ”——秋桃一天一个,梨汤一天一碗,花生一天10颗,够了。
每个人体质不一样,比如胃热的 人多喝梨汤,胃寒的人多吃花生,吃之前先问自己:“胃舒服吗?”舒服,就继续;不舒服, 就换一种。秋天的风里已经有桂香了,愿你捧着热梨汤,咬着甜秋桃,把日子过成“暖融融” 的模样~
解放军健康 . 2015 (04) 《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莹烛
来源:德怡运动养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