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已经上市?哈佛研究:高血糖患者吃猕猴桃时,多注意这5点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4 13:50 3

摘要:最近有一项来自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营养研究指出,猕猴桃作为一种低升糖指数(GI)的水果,适量食用对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来说是相对安全的。但话说回来,水果毕竟含糖,误吃、吃多了,血糖也可能飙上天。那些血糖高的人,面对诱人的猕猴桃,真的不能随心所欲。

一转眼,秋天就到了,街边水果摊上那一抹翠绿又亮眼的猕猴桃,开始吸引人的目光。

软软糯糯的果肉、酸甜平衡的味道,确实让人垂涎。

.特别是对于正在控制血糖的人,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猕猴桃是不是可以放心吃?

会不会影响血糖?到底该怎么吃才安心?

最近有一项来自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营养研究指出,猕猴桃作为一种低升糖指数(GI)的水果,适量食用对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来说是相对安全的。但话说回来,水果毕竟含糖,误吃、吃多了,血糖也可能飙上天。那些血糖高的人,面对诱人的猕猴桃,真的不能随心所欲。

猕猴桃这种水果,表面毛茸茸,内里却是营养满满。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维生素C含量特别高,甚至比柠檬还多。每100克猕猴桃大约含有92毫克的维C,差不多相当于一个成年人一天所需量的1.5倍。吃一个猕猴桃,等于喝了一杯天然的“抗氧化饮料”。

但不仅仅是维C,它还富含膳食纤维,尤其是可溶性纤维,对肠道蠕动有帮助,也能延缓糖分吸收,这点对糖尿病患者尤其重要。

猕猴桃中的钾元素含量也不低,对心血管有一定保护作用。还有一项不太被注意到的优势是它的低热量,每100克只有大约61千卡,这对需要控制体重和血糖的人来说,是个福音。

别看它小巧精致,如果一次吃太多,糖分累积起来照样让血糖上升。关键还得看怎么吃,吃多少。

猕猴桃到底安不安全?

不少人一听到“水果”,就直接和“糖分高”划等号,干脆不碰了。但其实并没那么绝对。猕猴桃的GI值大约在50左右,属于低GI水果,也就是说,它进入身体后不会快速让血糖飙升。相比之下,西瓜、菠萝这些高GI水果,才是糖友们更需要谨慎的。

低GI不代表可以随便吃。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指出,血糖管理最怕的就是“隐藏糖”,水果中的果糖和葡萄糖虽然天然,但依旧会影响血糖波动。尤其是空腹吃、一次吃多、搭配高碳水主食这些行为,是最容易让血糖出问题的。

血糖高的人不是不能吃猕猴桃,而是要“聪明地吃”。

切记控制量。大部分成年人每天吃水果的推荐量是200克左右,糖尿病患者更应该控制在这个范围内,甚至稍微少一点。一个中等大小的猕猴桃大概在80克左右,两颗已经接近上限。

吃的时间很重要。空腹的时候千万别吃猕猴桃,这时候血糖更容易波动,建议在两餐之间当加餐,或者饭后30分钟再吃,比较安全。

还有就是不要榨汁喝。看起来省事,其实是大错特错。榨汁会破坏掉猕猴桃中大部分膳食纤维,让糖分更快地被吸收,升糖速度也会更快。吃的时候保留果肉和果籽最好,连皮吃虽然更营养,但毛茸茸的口感很多人接受不了,不强求。

第四点是要搭配蛋白质或健康脂肪一起吃。比如吃猕猴桃时配点坚果或者一小块低脂奶酪,能减缓糖的吸收速度,让血糖更稳定。

最后一点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点:要注意个体差异。有的人对果糖代谢比较慢,哪怕是吃低GI水果,也会出现血糖波动。最稳妥的方式是吃完后隔1小时测一下血糖,看自己对猕猴桃的反应,用数据说话,别光靠感觉。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猕猴桃在众多水果中的“升糖表现”,我们看一下下面这张表格:

从表中可以看出,猕猴桃的升糖指数虽然比苹果稍高,但糖分比香蕉、菠萝都低,整体来说属于比较“温和”的水果。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可以适量摄入的安全选项之一

其实不止是升糖指数低,猕猴桃还有几个特点,特别适合血糖不稳的人。首先是丰富的抗氧化成分,像维生素C、维生素E、多酚类物质,这些都能减缓细胞老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长期食用,对稳定血糖、保护血管都有益。

它的膳食纤维含量高,尤其是可溶性纤维,能在肠道中形成胶状物质,延缓葡萄糖的吸收速度。再加上天然的微酸口感,不容易暴饮暴食,也有利于控制食欲。

还有一点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猕猴桃中的一种天然酶——猕猴桃蛋白酶,有助于蛋白质的分解和吸收,改善消化功能。这对于很多年纪稍大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大加分项。

虽然猕猴桃好处多,但也不是人人都能吃。有些人一吃就嘴麻、喉咙痒,这很可能是对猕猴桃中的某种蛋白质过敏。尤其是有花粉过敏史的人,更容易出现“口腔过敏综合征”,轻则不适,重则过敏反应。

还有一些肠胃功能本来就不太好的人,吃猕猴桃后容易出现腹泻、胀气。因为它富含可溶性纤维和天然酶,对敏感肠道是一种“刺激”。这类人群如果实在想吃,建议少量尝试,观察身体反应。

正在服用抗凝药物的人,也应谨慎食用猕猴桃。它中的天然成分可能会增强抗凝血作用,增加出血风险。特别是正在服用华法林的人,吃猕猴桃前最好先咨询医生。

市面上有不少“猕猴桃新吃法”,比如冰镇、加糖、拌酸奶、榨汁、做果冻……看起来新鲜,其实对血糖控制并不友好。尤其是加糖或者搭配高糖酸奶的吃法,等于“糖上加糖”。

有些人喜欢吃软到流汁的猕猴桃,认为这样更甜更好吃。其实这种熟透的猕猴桃,糖分已经充分释放,对血糖的影响也更大。那些刚刚变软、略带酸味的猕猴桃,才是血糖患者更合适的选择。

还有人喜欢一次买一大堆,放冰箱慢慢吃。这样其实不太好,猕猴桃放久了,糖分还会继续转化,甚至产生酒精味。建议一次买三到五个,保持新鲜吃,才是明智选择。

猕猴桃作为一种低GI、营养丰富的水果,对高血糖患者来说,是一个“可以吃,但不可以乱吃”的存在。掌握好量、选对时间、吃对方式,就能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把血糖控制得稳稳的。

别因为怕血糖高就拒绝所有水果,也别因为它“低GI”就毫无顾忌地大吃。多一点了解,多一点观察自己的身体反应,才是健康饮食的关键。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哈佛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2022)。100多种食物的升糖指数和升糖负荷。

“食用奇异果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临床营养杂志,38(4),213-219。

中国营养学会.(202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来源:医璐健康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