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毫米波专网牌照,意义何在?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4 13:40 2

摘要:大家都知道,现在是信息时代,在包括工厂、园区、港口、货场、矿区、医院等在内的各个行业,都有大量的数字化设备在工作。这些设备都有连接网络的需求。通过网络,才能够实现数据采集和设备控制,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字化系统。

前几天,有媒体报道,工信部即将向数家公司发放我国第二批毫米波专网频率许可牌照。这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今天这篇文章,小枣君打算给大家做一个深入解读。

什么是5G毫米波专网牌照?

5G毫米波专网牌照,说白了,就是国家将部分毫米波频段资源授权给企业使用。企业可以基于这些频段,建设自己的5G专网。

大家都知道,现在是信息时代,在包括工厂、园区、港口、货场、矿区、医院等在内的各个行业,都有大量的数字化设备在工作。这些设备都有连接网络的需求。通过网络,才能够实现数据采集和设备控制,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字化系统。

最早的时候,设备都是以有线连接为主,采用的是工业以太网等技术。但是,有些设备(例如AGV小车、矿区卡车等)需要随时移动,不方便插线。而且,工程布线也比较麻烦,不易维护。所以,企业开始探索使用无线技术取代有线技术,用于设备连接。

AGV小车

想要用无线技术,就必须拥有无线频段资源。以前,摆在企业面前的选择只有两个:

一是采用Wi-Fi、蓝牙等技术,使用免授权的ISM(Industrial Scientific Medical,工业,科学和医用)频段。

二是与运营商合作。运营商利用自己的频段资源,为企业建设5G专网。

这个5G专网又分为虚拟专网和独立专网。

虚拟专网,是运营商通过网络切片技术,在公共网络中为企业用户划分出一条专用通道。这种模式部署快、成本低。但是因为是虚拟通道(物理上没有隔离),在数据安全、网络自主可控性和性能(速率、时延、可靠性)方面,始终无法满足生产场景中的严苛需求。

独立专网,是运营商专门给企业建设一套网络,采用独立于公网的频段,专频专用。这种模式,频率资源有保障,不容易发生干扰和冲突,企业拥有更多的自主可控性,数据安全性更强,网络性能更好。但是,成本更高。

过去这些年,其实很多企业都建设了5G专网,其中大部分是虚拟专网。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我国已部署的5G行业虚拟专网数量为6.4万个。

5G专网

随着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虚拟专网越来越无法满足场景需求,建设独立专网的呼声越来越高。这加速了上层将更多频段资源用于5G专网的决策。

目前,Sub-6G频段(6GHz以下频段)中,5GHz以下频段资源已极度匮乏,早就被瓜分殆尽。国内5-6GHz频段很有可能也会给运营商,或为6G做储备。所以,可供专网使用的,只有毫米波频段(频率为30-300GHz,3GPP标准组织定义的毫米波频段见下图)。

本文开头提到,这次工信部计划发放毫米波专网频率许可牌照,是第二批。

2022年,工信部发放了第一批,当时只给了一家企业,那就是中国商飞。发放的具体频段有两个,分别是5.925~6.125GHz和24.75-27.5GHz。后面这个,也就是常说的26GHz频段。

这次的第二批,发放的企业更多,范围更广,将会涵盖港口、制造、电网等多个关键行业。更值得关注的是,这批频谱获批单位除了大型国有企业之外,也有民营企业,符合目前国内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风向。

5G毫米波专网,有哪些优势?

毫米波频段,确实拥有Sub-6G频段所不具备的一些优势。

这个频段的资源更加丰富。Sub-6G频段一般就是40MHz或100MHz,毫米波直接100MHz起步,多的可以给到800MHz甚至2000MHz。

5G的工作频宽

这么大的频率宽度,能够轻松实现1Gbps甚至10Gbps(万兆)的连接速率。

毫米波频段也可以更好地支持大规模天线阵列(Massive MIMO)技术。通过波束赋形,动态调整信号波束指向,增强信号方向性与增益,减少干扰。

波束赋形

毫米波的天线也更短(天线长度和工作波长成正比),可以让基站和终端的体积变得更小,提高设备的集成度。

5G早期时候宣传的很多优点,其实都是基于毫米波频段的。国内一直没有将毫米波频段用于运营商的5G公共网络,也是很多用户觉得5G在“吹牛皮”的原因之一。

当然,毫米波也有缺点。它最大的问题在于覆盖能力弱。因为波长短,绕射能力差,所以,信号容易被障碍物阻挡,信号覆盖范围有限。这个缺点对企业专网反而有一点好处。因为专网都是园区的区域覆盖,需要尽量减少对周边企业的影响。

目前看来,5G毫米波专网在好几类行业场景中都有落地需求。

例如在工业制造领域,毫米波的大带宽、低时延优势,可以支持AR远程质检、设备状态实时监测、柔性生产调度等场景。通过毫秒级响应能力,确保生产设备协同运作精准同步,减少流程卡顿,提升整体生产效率。

再例如,在比赛或演唱会中,毫米波的超大带宽可以支撑超高清视频(4K/8K)的稳定、高速传输。今年2月份的亚冬会上,中国联通就基于毫米波,为赛场提供了媒体转播的相关服务,效果非常不错。

此外,在电网巡检、边境防控、园区安防、港口物流、智慧矿山等各个场景,毫米波都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现在AI浪潮高速发展,会刺激机器视觉、具身智能等应用的发展。这些应用,对带宽、时延、稳定性也有更高的要求。采用毫米波,能够更好地满足这些需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毫米波除了通信之外,也具有很强的感知能力和定位能力。

毫米波的波束窄、方向性好,空间分辨力高,室内定位优势突出。在现在非常热门的低空经济领域,毫米波也可以用于通感一体,可以更精准地定位低空飞行器。

毫米波通感一体AAU

发放5G毫米波专网牌照,会带来哪些影响?

国内5G于2019年开始商用。这些年来,我们一直都是用Sub-6G频段,毫米波频段是一个敏感词。之所以没有使用毫米波频段,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今,5G应用进入深水区,适时启用毫米波频段,符合市场和行业发展的需求。

对于企业来说,毫米波频段的优势,有利于建设质量更好的专网,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助力数字化转型的推进。

对于产业链来说,这无疑也是重大利好。毫米波5G的生态链,和传统Sub-6G有一定的区别(主要集中在无线设备上)。在射频芯片、基带芯片、射频前端材料(双工器、滤波器)、天线材料、测试仪器等方面,毫米波的规模商用都会带来一波红利。

越多越多的企业建设5G毫米波专网,也会带动光传输和核心网设备的销售。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5G毫米波专网的建设模式问题。

传统5G专网,采用运营商的频段,企业就离不开运营商,需要共同进行网络建设,也需要运营商进行维护。

现在,企业有了工信部的毫米波频段授权。是不是意味着,企业可以像建设Wi-Fi或园区有线网络一样,绕开运营商,与设备商直接合作。这样的话,企业会拥有更多的网络自主权。但是,对于运营商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可能会被边缘化。网络的建设模式,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无线频谱资源的授予,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情。授予容易,将来想要收回,就很难。这背后不仅涉及到产业链的投入,也涉及到企业的固有投资。这也是国家一直采用逐步试点推进的原因。近年来,有关部门也一直在频繁调研,为决策做准备。

最后的话

毫米波5G在国外已经有成功的商用案例,我们在这个领域已经稍显落后。

积极布局和商业化应用毫米波技术,是5G发展到新阶段的一个合理选择,有助于充分发挥频段资源的价值,也有利于推进5G技术在垂直行业的深入落地。

总之,期待更多的企业能够建设属于自己的5G毫米波专网,也希望这项技术能够进一步加速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升我国在全球科技竞赛中的竞争优势。

来源:鲜枣课堂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