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第三季圆满收官。本季自开播以来,一直保持高收视、高热度。首播累计观众规模2.41亿人,首重播累计触达观众7.39亿人次,节目相关话题阅读量累计超36亿,全网视频播放量累计超17亿。数据背后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第三季圆满收官。本季自开播以来,一直保持高收视、高热度。首播累计观众规模2.41亿人,首重播累计触达观众7.39亿人次,节目相关话题阅读量累计超36亿,全网视频播放量累计超17亿。数据背后,是精心选择的特色乡村构成了有故事、有温度、有厚度的“山水之旅”,见人见物见生活,让更多人了解和爱上乡村。
◆◆◆
全国首播收视率0.80%,收视份额达4.17%,节目内容相关话题#当长城遇见黄河惊艳了##这里的黄河水绿得像翡翠##内蒙古做果丹皮还讲究老带新#霸榜热搜前十,伴随着第十二期的播出,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第三季圆满收官。本季自开播以来,一直保持高收视、高热度。首播累计观众规模2.41亿人,首重播累计触达观众7.39亿人次,节目相关话题阅读量累计超36亿,全网视频播放量累计超17亿。数据背后,是精心选择的特色乡村构成了有故事、有温度、有厚度的“山水之旅”,见人见物见生活,让更多人了解和爱上乡村。
俯身聚焦一线 热度口碑高开高走
沉浸探访体验 寻找山水之间“心安处”
如何以直观、生动的传播方式,将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展现给广大受众?《山水间的家》第三季以多元的乡村体验、细腻的镜头语言和温情的叙事手法,透过生动的镜头语言,将寄予着中华传统文化审美理想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向往,映射到各地乡村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的创新图景中。
根据CSM数据,自2024年8月《山水间的家》第三季开播以来,节目首播平均收视率0.74%,全国收视率最高达0.81%,平均收视份额3.89%,全国收视份额最高达4.17%,双网首播平均收视率、收视份额创三季以来新高。其中,首播收视率在节目播出当天全国上星频道所有综艺节目中多次排名第一,成高收视率波段。在表现亮眼的收视率背后,是稳定、高质量的收视群体,CVB数据显示,多期节目首播触达观众超过4000人万人次,最高一期触达观众4618.3万人次,收视粘性强劲。
当下讲述乡村振兴的综艺节目并不鲜见,观众对于《山水间的家》的喜爱,在《山水间的家》词云图中,能够找到一些答案。“治愈”“诗意栖居”等是被提到次数较多的词语。静伫青山绿水间,远村近寨胜诗篇。万亩荷塘、薰衣草花海、云海梯田、陇上江南……节目中,各具特色的村庄焕发着蓬勃生机,带给观众沉浸式唯美体验和心灵震撼。在#中国乡村版限定色卡惊艳了#这一节目热搜话题下,网友表示:“每一帧都美的像流动的山水画,看完这段航拍被中国山水的壮美与细腻震撼住了!”“真的好喜欢央视镜头下的中国乡村,感觉美得淋漓尽致,也让人忍不住的向往!”节目展现了最真实又自然的山水,打捞出最具烟火气的乡村生活图鉴,让观众放松身心,回归自然,寻得那一份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归属感。
“新农人”“幸福”“返乡创业青年”等词也在词云图中占据较大的位置。潘先进心系宝塔坝村,打造“莲虾共养”产业模式;李震利用短视频、直播探索菌菇家庭农场发展新路径;汪育楠运用互联网思维给妙西黄桃穿上“花衣裳”……节目在深度探访、深入对话中层层递进,立体呈现这些蓬勃生长于旷野的个体故事,让观众对返乡创业的环境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对扎根乡村的信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山水间的家》第三季有效呼应当下年轻人的新选择、新趋势,展现了“新农人”的新形象、新风貌,迸发出“返乡筑梦”的新活力、新机遇,更易引发年轻观众的情感共鸣。据统计,收看节目的全国大学及以上学历观众占比较播前三个月同周天同时段提升12%。
四季更迭皆是景,万物成长住满情。《山水间的家》第三季契合了现代人重新探索乡村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带去了关于乡村生活的观察与想象,这也成为节目赢得高口碑和高收视的关键一招。
真诚扎根泥土 收获450个全网热搜
多元观察视角 共建乡村振兴“基因库”
当观众选择透过综艺节目了解今天的乡村,他们会看到怎样的景象?是传承乡土文明的优秀实践、特色产业发展的突出成果、亦或是把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动人故事……截至目前《山水间的家》全网累计收获的470余个热搜热榜,或许能告诉我们答案。
南京高淳区花山村的村民们渔火不眠捕蟹忙、浙江仙居县赵岙村的村民们星夜兼程锁梅鲜,节目内容衍生出的话题词#螃蟹结伴上岸散步当场被抓##摘杨梅的场面原来这么壮观#霸屏热搜榜单,话题阅读量均超过5000万。黄河之畔,节目又带领观众在内蒙古呼和浩特老牛湾村远眺长城与黄河两大奇观的“浪漫邂逅”,其相关话题词#当长城遇见黄河惊艳了#登上热搜第三,超100家媒体参与讨论。这些热搜话题无不传递出各地乡村积极书写用“土特产”撬动“大产业”的振兴文章。在话题词讨论区,“原来螃蟹是昼伏夜出的动物,又是涨知识的一天!”“千人凌晨行动,只为锁鲜,尽显勤劳智慧,厉害!”“没有滤镜,真实的山水之美最震撼人心,给《山水间的家》点赞!”等观后分享,也充分表达着广大观众对节目的认可,发挥了节目寓教于乐的正向作用。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一村一品,一村一韵。江苏省无锡市严家桥村打造“无人农场”,实现了插秧、播种、收割全过程无人化,相关内容衍生出的热搜话题#中国农村插秧机都可以无人驾驶了#阅读量超7000万。节目展现了贵州省遵义市山堡村积极推进辣椒标准化种植,做优、做强辣椒产业,成功让遵义辣椒“辣”上热搜,节目相关话题阅读量超8700万,引发众多网友自发安利遵义辣椒。《山水间的家》呈现的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样本,不仅让广大观众看到逐梦乡野、赋能乡村的无限可能,也为更多奋斗中的乡村拓宽了视野,提供了借鉴学习的参考实例。
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2024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的云南省红河州阿者科村,注重保护绵延千年的梯田文化,发展生态旅游产业。这里的门票写着 “不要给村中小孩零食或财物,以免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这一细节折射出阿者科村村民“用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价值观,相关话题#第一次见门票上这样的注意事项#也在网友的点赞声中冲上热搜。在贵州省六盘水市舍烹村,别开生面的“联村开放日”,让观众看到布依族扎染等多彩民族文化,宛若繁花竞相绽放。播出当晚,#中国扎染每次打开都是开盲盒的惊喜#就登上了微博热搜第16位,有网友评论“在这古老技艺的传承下,我们感受到了时光的沉淀和文化的厚重。”在一段段乡村探访之旅中,历史与风景相映,文化与生态交融,《山水间的家》第三季发掘建构乡愁、赓续乡村文脉,彰显新时代和美乡村新风尚。
视听+文旅 构建线上线下传播矩阵
“流量”转为“能量”点燃农文旅融合新引擎
品一杯“村咖”,拍一组乡村“松弛感”大片,到乡野来一场“微度假”……乡村游逐渐风靡全网,离不开乡村文旅节目的“种草”。本季《山水间的家》也在不断探索“视听+文旅”深度融合的创作思路。
节目不仅积极关注各地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如#江西万物皆可做盐果子#的热搜背后,是江西省萍乡市茅店村借武功山景区旅游热度,成功走出一条“以景带村,景村融合”的发展之路。节目也为美丽乡村提供了对外展示交流的窗口。在传播数据,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多地文旅账号集中贡献了一波热搜话题数以及视频播放数据。从策划到收官,本季《山水间的家》与文化和旅游部以及地方政府部门、文旅部门、媒体机构积极合作,结合地区特色进行有针对性的推广和传播,助力各地交出“文旅答卷”。录制期,节目根据录制花絮推出“花式”路透视频;开播后,结合节目亮点内容进行全方位预热和推广,多地文旅账号也积极转发,通力合作让节目内容在全网迅速发酵,助推乡村出圈。其中#中国山水原来藏着巨型几何图案##祖国山水是一本太美的诗词集##中国山水藏着一整个乐团吧#等话题霸屏热搜榜,进一步带动“Country Walk”风潮,促进“视听+文旅”共同发展。
节目的高口碑、高收视获得了包括《光明日报》、《收听收看》、《文汇报》在内的主流媒体,以及业内专家学者的发文点赞。《光明日报》点赞节目:“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与成就,展示了山水田园间中国乡村的多彩魅力,同时也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为乡村题材电视文艺节目创作拓展了丰富空间。”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评价《山水间的家》“在创作过程中围绕全会部署的农业农村改革重点任务,结合政策要点,描绘美丽乡村风貌,发掘乡村文化底蕴,展现乡村产业活力,使观众对乡村振兴带来的和美乡村形成更加直观的感受。”在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段怀清看来,《山水间的家》打开了重新认识“乡土中国”的一扇新窗口,“节目三季播出以来,已经先后走进了72个乡村,而当代中国农村、农民和农业的基本状况,亦因此而得到了一个广泛而又集中的表现,这在中国的电视节目中,应该是一种全所未有的开拓创新”。
捕捉秀美于山水间铺展,见证希望在家园中成长,《山水间的家》第三季徐徐勾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乡村产业欣欣向荣的幸福图景,为世界观众提供了解新时代和美乡村风貌和人民美好生活的崭新窗口。在全国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背景下,我们期待更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中国乡村“吸睛”世界。
来源:传媒大眼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