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只要活得足够长,那些讨厌我的人终会被熬出局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30 06:33 2

摘要:然而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他竟然没有被一次次的贬谪“熬”出局,到最后不仅熬到了回京,更熬出了流芳百世的名声。那刘禹锡的人生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刘禹锡他创造了唐朝官史上最长贬谪记录,23年。在被贬官这方面,估计就连北宋的苏轼也要甘拜下风,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然而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他竟然没有被一次次的贬谪“熬”出局,到最后不仅熬到了回京,更熬出了流芳百世的名声。那刘禹锡的人生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刘禹锡出生在公元772年,从小熟读儒家的经典,诗词歌赋写起来得心应手。他还有一个好朋友叫柳宗元,在他21岁的时候他和柳宗元一起登上进士及第。 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那前途一片光明啊。


初入官场的刘禹锡满怀抱负。但彼时唐朝国力已不如从前,许多有识之士看到国家弊病,便推动了一场变革,即‘永贞革新’。

刘禹锡毫不犹豫加入这场革新运动,可谁也没料到,变法才进行几个月,唐顺宗突然退位,新皇帝上台后立刻叫停变法,这场革新运动仅持续了100多天。


刘禹锡一夜之间从云端跌落,直接被赶出京城,贬为朗州司马。那一年他才33岁。这要换做任何一个人可能会一蹶不振,但没想到他是天生反内耗第一人。


跟他一块被贬的还有柳宗元,贬为永州司马。然而他就非常难过,写下《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写天地间大雪封山、空无一人的冷寂,一如他的心境那是冰天雪地呀。

而刘禹锡却写下了《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他上来就推翻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悲叹秋天的寂寞萧索,他说我却认为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晴空万里,一只白鹤推开云层直冲云霄,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蓝的九霄。


满满的对生命豪情一览无余,好似在说你把我贬到事业的谷底,但是我无所谓,不影响我对生命的希望。没曾想这一贬就是10年。

元和十年,他奉诏回京。回京刚月余,他就在游览玄都观时写下《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因诗中这一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被政敌解读为讽刺新贵、影射朝政,触怒了掌权者,结果刚回京就又被贬为连州刺史,开启了第二次贬谪生涯。

这次贬谪辗转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又是十四年。也是在和州,遭遇了下属的刻意刁难。

按当时规制,刺史本应住在配有三间三厢的官宅里,可刘禹锡刚到和州,半年的时间,就被逼的搬了三次家,房子是越搬越小,最后仅能容下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的破旧小屋。


这要换做任何一个人受如此欺凌,也是需要一点活下去的勇气。然而即便被如此刁难,刘禹锡也是打不死的小强,内心越练越强大,反而借这间小屋写下流传千古的《陋室铭》。

他说这个破屋子又怎么样?我住在里面注定是要流传千古,借“诸葛庐、子云亭”和孔子“何陋之有”的话,表明自己即便身处困境,也能“安贫乐道”。如此境地还能铿锵有力表达不在乎,这胸襟也是没谁了。

最后被召回洛阳,刘禹锡已年近55岁。虽然又过了10余年,再次回到京城的刘禹锡依然没有放过玄都观。这个时候的玄都观千树桃花已荡然无存,满是荒凉感,他感慨万千。忍不住又写下一首《再游玄都观》。

估计刘禹锡也是高兴过头了,把那帮人又骂了一遍:那些风光无限的人又怎么样了呢?被贬的我现在又回来了。


这要是那帮人还活着,估计也得被活活气死。然他旺盛的生命力还不仅限于此。

据说晚年刘禹锡和白居易做了朋友,两人都在洛阳赋闲,常聚在一起饮酒赋诗,聊人生境遇。

后来白居易感慨自己年老体衰,写下《咏老赠梦得》,说自己常常拄着拐杖出门,多数时候就关着门待在家里,连新磨的镜子都懒得照,小字的书也看不动了,字里行间都是对时光流逝、身体衰退的无奈。

刘禹锡见了这首诗,就回赠了一首:《酬乐天咏老见示》。写下千古名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劝白居易别觉得夕阳西下就落寞,那晚霞映红天空的景色,照样绚烂动人。

刘禹锡一生颠沛流离,却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他告诉我们真正的“人间清醒”,是看清人生有低谷、世事有不公,却不把精力内耗在抱怨和焦虑里——就像他被贬仍写“沉舟侧畔千帆过”,居陋室仍守“惟吾德馨”,不困于境遇,始终做自己心态的主人,在困境里也能找到生活的底气与价值。

来源:丹妮儿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