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西城区陶然亭街道大吉巷社区,由186名5至17岁青少年组成的“巷阳少年”志愿服务队,自2023年8月成立至今,带动了近200个家庭建立志愿服务档案。这支队伍,不仅让社区环境焕然一新,更带动“巷阳家长”主动参与社区治理,书写了“小手拉大手”的社区治理新故事。
在西城区陶然亭街道大吉巷社区,由186名5至17岁青少年组成的“巷阳少年”志愿服务队,自2023年8月成立至今,带动了近200个家庭建立志愿服务档案。这支队伍,不仅让社区环境焕然一新,更带动“巷阳家长”主动参与社区治理,书写了“小手拉大手”的社区治理新故事。
在社区清洁日的现场,孩子们和家长捡拾绿地里的垃圾。
小手拉大手
祖孙三代都成了志愿者
“奶奶快看,我们捡拾后的绿地多干净!”在社区清洁日的现场,8岁的于佳禾认真地捡拾绿地里的垃圾。别看她才8岁,却已经是“巷阳少年”志愿服务队的“老队员”。她从小就跟着奶奶参加社区里的各种志愿活动,还学着奶奶的样子把志愿红袖标戴在了手臂上。
“两年前,社区成立青少年志愿服务队时,孩子就报名参加了。如今,我们家祖孙三代五口人全成了社区志愿者。”于佳禾的妈妈说,社区里的志愿活动很丰富,适合孩子参加的不少,而且孩子通过参加活动,自信心和自主判断力越来越强,不少邻居也来向她打听怎么加入志愿队。
“妈妈,这次活动报名了吗?”“下次志愿服务的内容是什么?”卫生清洁、义务植树……只要时间允许,于佳禾都会第一时间报名参加。“通过参加活动,我不仅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还交到了3个好朋友。”每次参加志愿活动,于佳禾都特别开心。
组成治理联盟
带动近200个家庭参与
于佳禾所在的 “巷阳少年”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03年8月。大吉巷社区党委书记田琼向记者介绍,当时社区成立这支青少年志愿服务队的目的,就是想要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区发展贡献力量。活动主要围绕社区环境清洁、垃圾分类和消防安全宣传、寒暑假志愿服务实践等主题开展。
“队伍由社区来负责日常管理,日常活动的时间、内容安排会和家长协商,尽量让更多孩子能参与进来。”田琼说,“巷阳少年”志愿服务队前身是社区青少年志愿者服务队,现在共有队员186名。这186名“巷阳少年”的背后,是近200个家庭组成的“治理联盟”。其中,56名家长已经成为物管会、社区社会组织中的骨干,53名家长注册为志愿者。这些家庭,成为社区治理的积极力量。
家有“巷阳少年”
更多居民学会换位思考
大院运动会、家长沙龙、心理讲座、“一米花箱”绿地认养……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大吉巷社区的“小不点”变身“小太阳”,带动家长参与到社区事务治理中。
“周边大厦晚上不熄灯,浪费电不说,还影响居民休息,这事社区能管吗?”“我现在理解了社区工作的难处,不能只考虑居民的生活问题……”如今,在社区500人的大群里,投诉变少了,不少居民成了主动为社区建设发声的志愿者,而这种转变就始于家里的孩子参加志愿服务队的经历。在一场场亲子志愿服务活动中,居民对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以前大家觉得社区就该解决所有问题,现在大家逐渐明白治理需要共同参与。”田琼表示,因为家有“巷阳少年”,一些居民考虑事情的角度不一样了,不仅为社区建言献策,还带动家人一起参加社区无偿献血等工作。
通过“巷阳少年”志愿服务队的活动,社区的公益氛围得到了显著提升,居民们的归属感也得到了增强。这群充满活力的少年通过“小手拉大手”书写了社区治理的新故事。本报记者 骆倩雯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