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基石药业延续了上市以来年年亏损的传统,但各项费用得到了有效控制,新的产品也在不断涌现,努力证明着生物科技公司也能够学会用最少的钱、打最硬的仗。
2024年,基石药业延续了上市以来年年亏损的传统,但各项费用得到了有效控制,新的产品也在不断涌现,努力证明着生物科技公司也能够学会用最少的钱、打最硬的仗。
3月27日,基石药业(苏州)有限公司(2616.HK,以下简称“基石药业”)在公司官网披露的《2024年年度业绩及公司近期业务进展》显示,录得营业收入4.07亿元,继2023年之后再度收入下滑。净利润继续为负,不过亏损有所收窄,公司上市6年,仍未实现扭亏。
图片来源:基石药业官网
基石药业还披露,在下个月即将于芝加哥举行的备受全球癌症研究领域瞩目的AACR(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上,公司将一次性携多达5项最新研究成果亮相。在公司看来,这并非简单的学术汇报,而是一场关乎未来癌症治疗的“预告片”,三抗药物、双抗药物、三款抗体偶联药物(ADC)……这些晦涩的术语背后,也是无数患者对“治愈”二字的期待。
然而新药研发从来不是一条平坦的赛道,公告中那句“未必能够成功研发及推广”也提醒我们,科学突破与商业风险始终如影随形。
收入构成调整,加快变现速率
2024年,基石药业的收入结构发生剧变。公司营业收入从2023年的4.64亿元减至4.07亿元,其中销售药品收入从3.37亿元陡降至1.75亿元,占比从73%下降至43%;而授权费收入却从0.96亿元升至2.04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从20%直接蹿升至50%。这种转变源于一项关键决策——将核心产品的商业化权益打包出售。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比如舒格利单抗,国内权益授权辉瑞,海外则与Ewopharma、Pharmalink等公司合作,覆盖中东欧、非洲、拉丁美洲等市场,首付款及里程碑收入最高可达5130万美元。普拉替尼与阿伐替尼则分别授权艾力斯和恒瑞医药推广,借助合作伙伴的销售网络降低成本。
不过授权模式虽快速输血,但也意味着放弃长期利润分成,其带来的现时价值可能远低于其未来市场潜力,买方没有把握也不会掏钱。作为卖方,基石药业实现了资金的快速回笼,可以加快新技术的研发,有可能提高资产收益率,但这也是对未来的一种透支。
期间费用显著降低,成本控制效果显著
研发开支减少74.48%,从2023年的5.28亿元降至2024年的1.35亿元,主要由于里程碑费用及第三方合约成本降低。研发投入的锐减虽然有利于短期净利润,但可能侵害公司的长期竞争力。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行政开支削减57.42%,从2023年的1.83亿元降至2024年的0.78亿元,主要由于雇员成本降低。2022年年报数据显示,基石药业的员工数量为476人,但截至2023年年底,这一数字为230人,员工数量减少超过一半,2024年6月底,基石药业的员工数量进一步下降到164人,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内减员了65%。
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降低了32.87%,从2023年的1.99亿元降至2024年的1.34亿元,主要是由于雇员成本和其他费用的降低,但部分被渠道服务费的增加抵销。
基石药业虽然收入比上年有所下降,但得益于成本减少更加显著,因此净利润虽然延续亏损,但亏损额有所减少。长期来看,要想扭亏为盈,关键还是在于提高整体毛利。节流固然有效,开源更加重要。
多线并进,收入有望逐渐增长
关注基石药业的盈利可持续性问题,海外市场的发展或更具决定性。2024年7月,舒格利单抗获欧盟批准用于一线肺癌治疗,成为首个登陆欧洲的国产PD-L1药物。这一突破意义重大,临床方面,舒格利单抗覆盖Ⅲ-Ⅳ期肺癌全病程,潜在患者超3.8万人;商业价值方面,与Ewopharma合作的首付款即可达3.5亿元,后续销售分成也可期。不过欧洲市场已有默沙东、罗氏等巨头盘踞,舒格利单抗想要抢占市场,恐只能靠性价比突围,以价换量。
管线2.0重磅产品CS5001全球研发进度第二,针对淋巴瘤的ORR(客观缓解率)达100%,计划2025年启动注册性Ib期试验。CS2009临床前数据显示疗效优于现有联合疗法,已在澳大利亚启动I期试验。另外两款引进药物普拉替尼、阿伐替尼完成地产化生产,成本得到显著降低,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将快速增长。
未被满足的需求与拥挤的赛道
肺癌目前已成为基石药业的主战场,在即将亮相AACR的五项研究中,有四款药物均将非小细胞肺癌列为核心适应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肺癌每年导致近180万人死亡,占所有癌症死亡人数的约18%。肺癌的整体五年生存率相对较低,非小细胞肺癌的五年生存率大约为24%,而小细胞肺癌的五年生存率仅为6%。尽管部分药物已大幅改善患者生存期,但耐药性和毒性问题仍待解决。
CS2011和CS5007的“双靶点围堵”策略,可通过阻断下游信号通路与化疗药物释放,可能延缓耐药发生。临床前研究显示,两者均具有与单抗相当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且协同抑制肿瘤生长。
图片来源:基石药业公告
CS5005瞄准的SSTR2阳性肿瘤(如神经内分泌瘤)属于相对小众的适应症。资料显示,欧美人群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大在2.5~5人/10万人,在过去30年内发病率增加了5倍,相比其他肿瘤,神经内分泌瘤的发病率的增加更加迅速。过去20年中国台湾地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也显示出和欧美类似的增长趋势,但中国大陆尚缺乏发病率数据。其治疗选择有限,尤其是晚期患者。
SSTR2靶点药物目前以放射性核素疗法为主,CS5005作为ADC可能提供更便捷的治疗方式。不过小众适应症的研发投入回报率较低,且患者招募难度大,可能影响商业化速度。
来源:新民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