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剂泄漏检测:看不见的威胁,看得见的守护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8 15:26 1

摘要:无论是工业生产、商业运营,还是家庭生活,制冷系统如同“生命线”般维持着冷链物流、中央空调、工业冷库等场景的高效运转。然而这条“生命线”中潜藏着一个隐形杀手——制冷剂泄漏。

无论是工业生产、商业运营,还是家庭生活,制冷系统如同“生命线”般维持着冷链物流、中央空调、工业冷库等场景的高效运转。然而这条“生命线”中潜藏着一个隐形杀手——制冷剂泄漏。


传统检测手段的滞后性与局限性,让无数企业承受着安全风险与经济损失的双重压力。幸运的是,基于NDIR(非分散红外)技术的制冷剂泄漏检测传感器,正以革新者的姿态重构行业安全防线。


制冷剂泄漏绝非简单的设备故障,而是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的系统性风险。R32、R410A等常用制冷剂的易燃易爆特性,曾让多起工业事故登上新闻头条;R290(丙烷)泄漏达到2.1%浓度时,一个静电火花就可能导致灾难性爆炸。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环保层面:1kg R134a的温室效应相当于1300kg二氧化碳,而泄漏量超过15%的制冷设备,其碳足迹将骤增40%。

尽管制冷剂泄漏的威胁迫在眉睫,许多企业仍受限于传统检测手段的固有缺陷,在效率与可靠性之间艰难取舍:


人工巡检效率困局
超70%的工业场景依赖肥皂泡检测、卤素检漏仪等人工手段,单次全系统检测耗时可达8小时以上。更严峻的是,人工检测对微量泄漏(


隐性成本黑洞
传统检测的维护成本远超预期:专业检漏团队日均服务费超5000元,而设备停机检测导致的产能损失可达日均产值的20%-35%。


复杂场景响应失灵
多设备联动区域、高空管道、振动环境等特殊场景,传统检测工具难以覆盖。


因此准确、快速、科学、专业地发现泄漏故障并及时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从目前的传感器技术来说,针对可燃性制冷剂泄漏检测的传感器主要包括NDIR非分散红外、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技术。相比之下,非分散红外型制冷剂泄漏检测传感器利用可燃气体吸收特定波长红外线的特性,具有气体选择性好、检测精度高,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使用NDIR检测原理进行制冷剂泄漏检测逐渐成为主流。



炜盛科技制冷剂泄漏检测模组ZRT510采用多气体补偿算法,并搭载温度、湿度、压力多维补偿机制实现多种制冷剂气体浓度检测(R454B/R32/R290)。


此外,ZRT510也按照炜盛科技企标进行29项型式实验,均已通过;还通过了美标和欧标(UL/IEC60335-2-40:2022)认证、

CQC可燃制冷剂空调器用零部件安全认证,并先后获得了中国室内健康舒适环境CCMSA-Wie Tec创新奖、全球智慧生活领域奥斯卡2025AWE艾普兰核芯奖。


产品在工业制冷、商业建筑、家用空调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为方便用户应用,支持对结构件、硬件、软件进行定制,实现不同项目需求。



从人工经验到智能感知,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防御,红外传感技术组成的监测网络覆盖更多的制冷节点,由小小一枚传感器为起点,终将推动整个行业走向“零泄漏、零事故、零碳排”的终极目标。


未来已来,让我们以技术创新发展为炬,照亮安全的每一处暗角!

来源:传感器前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