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0万起步,4年翻500倍!但结局值得深思:兄弟4人,3死1缓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8 15:10 1

摘要:袁宝璟(1966年2月16日)出生于辽宁辽阳市一个贫困家庭,家中兄妹五人,他排行老三。

如果给你20万,要求半年内翻10倍,你敢接吗

不敢?

好,那我换个方式问你,

如果给你20万,让你再4年内翻500倍你觉得可能吗?

不可能?

那我告诉你,现实中真有那么一位“神”人,他只用20万起步

4年便吞并了60家公司,狂赚30亿。

不对,也有可能是500亿!

他就是红极一时的“收购大王”、“商业奇才”、“北京李嘉诚”的袁宝璟

只不过,他的结局却让人唏嘘

01

袁宝璟(1966年2月16日)出生于辽宁辽阳市一个贫困家庭,家中兄妹五人,他排行老三。

彼时,这个五口之家仅靠父亲微薄的工资度日,甚至连新生儿的襁褓都是兄长从旧衣上拆解的碎布拼成。

八岁那年,因生计所迫,他被送往乡下亲戚家寄养。田间地头的农活、补丁摞补丁的衣衫、填不饱的辘辘饥肠,这段深刻的生存烙印让袁宝璟明白: 唯有读书与奋斗,方能改写命运。

寄养期间,袁宝璟白天帮亲戚插秧除草,夜晚在煤油灯下苦读。

1983 年首次高考虽过录取线,却因志愿未果,他选择在辽阳一中复读两年。

凌晨教室的孤灯、草稿纸堆砌的书山,终在 1985 年化作中国政法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大学期间,为赚取生活费,他给教授抄写书稿(每万字 2 元)、替企业填写信封(每千个 5 元),甚至加入校运动队换取每日两毛钱的伙食补贴。

周末骑一辆二手三轮车,穿梭胡同为杂货店运送油盐酱醋,人称 “校园货郎”。

1986 年,天龙、天桥证券发行,他在崇文门、宣武门街头叫卖股票,被路人视作 “投机倒把”,却悄然埋下金融启蒙的种子。

四年间,他放弃所有娱乐,将 “生存” 与 “学习” 拧成一股绳,寒暑假倒腾家乡特产补贴路费,毕业时已攒下一笔小额本金。

1989 年毕业季,同窗们都等待分配,袁宝璟却揣着自制的推荐信,“扫楼” 式叩响建国门沿线的写字楼。

建S银行的橄榄枝落下,他成为证券部的一名科员。凭借早年推销股票的经验,这个 “门外汉” 创造了单日 6700 万元交易额的纪录,震惊业界。

然而,体制内的安稳难缚野心 ,他目睹股份制改革的浪潮,嗅到财富裂变的气息。

1992 年,32 岁的袁宝璟辞去 “铁饭碗”,带着 20 万元积蓄奔赴怀柔。买下 “黑小麦” 专利、租赁 300 亩农田、与农民同吃同住整地播种……

半年后,麦种热销带来 200 万元回报,完成原始积累。慢慢的资金越滚越大,袁宝璟的心也越来越大...

1994 年,国企股份制改革启幕,袁宝璟以 510 万元收购HR生物 51% 股权,以 “股权回购” 锁定剩余股份,再抵押融资收购WY制药。这种 “连环杠杆” 玩法,两年内吞并 60 余家企业。

1996 年,建昊集团账面资产达 30 亿元,负债率仅 11%,至此,“商业奇才”“收购大王” 的名号响彻商界。

此后,袁宝璟的目光转向更广阔的舞台 ,捐资 1000 万元设立 “建昊奖学金”,成为首位获 “世界青年创业者大奖” 的华人31岁即执掌最年轻的上市公司。

彼时,中国期货市场处于野蛮生长阶段,刘汉与袁宝璟作为南北两大资本玩家,在高粱期货交易中狭路相逢。

据财新网报道,刘汉受成都商人邀请介入高粱期货,交易所副总亲自引荐了袁宝璟的代表,提出 “合作炒高行情” 的提议。

袁宝璟方也开出的条件极具诱惑,5 万手交易额度与 5000 万元现金分成,意思就是 “联合坐庄” 来操作市场(彼时中国期货还是萌芽期,规则不完善)。

要说啊,袁宝璟确实是没有好好做功课,刘汉是何许人也?

在当时,刘汉已掌控四川汉龙集团,形成以期货投机、矿产资源、房地产为主的商业版图,江湖人称 “刘三爷”,在川渝商界具有绝对话语权。

以凶悍的 “逼仓” 手法闻名,擅长利用资金优势操纵市场。1995 年曾联合四川本地资本操控绿豆期货,逼空北方空头,获利数亿元,奠定 “期货天才” 地位。

据参与 1996 年高粱期货交易的业内人士回忆,刘汉在西南期货圈 “说一不二”,与交易所管理层关系密切,能直接影响交易规则。

在刘汉看来,彼时的袁宝璟是个“愣头青”,还是一个不懂规矩的“愣头青”,理都没理他。

所以,刘汉不仅拒绝了合作,反而反向做空,导致袁宝璟损失近 9000 万元。

就这样,两人的梁子彻底结下了。

02

这事,袁宝璟回来,是越想越气,也越想越不对劲。因为刘汉做空他是看不到的,他只能是怀疑刘汉在交易做了手脚。

于是,他找到昔日合作伙伴汪兴商量对策,这个汪兴可不简单,曾在辽阳刑警队当过队长,1992年下海追随袁宝璟。

两人商量的结果是,对刘汉实施报复,由袁宝璟出资16万元,汪兴找人并安排刺杀行动。

1997年2月1日晚,受汪兴委托的杀手李海洋在广汉某酒店外对刘汉连开两枪,但因刘汉乘坐的车辆装有防弹玻璃而刺杀未遂。

刘汉被袭击后,戒备加强,杀手李海洋再也找不到下手机会,刺杀的事就这样黄了。

钱花了,事没办成,袁宝璟肯定不高兴,他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还是有疙瘩。

对汪兴爱搭不理,慢慢的两人的关系疏远,也埋下后续冲突的伏笔。

1997年下半年,汪兴因与建昊集团员工矛盾及个人财务问题向袁宝璟借款遭拒,两人关系急剧恶化。

掌握袁宝璟犯罪证据的汪兴开始频繁以举报相威胁,甚至扬言绑架其子、邮寄炸弹,迫使袁宝璟多次支付封口费。

2001年初,不堪骚扰的袁宝璟找来二哥袁宝琦,让他找几个人将汪兴灭口,并且还嘱咐要找信得过的。

于是,袁宝琦就找到堂兄弟袁宝福、袁宝森,这哥俩也是性情中人,钱都没谈,满口就答应了。

同年11月,袁宝森以鉴赏古董为由将汪兴诱至楼下,持刀猛刺其背部7刀,不过,汪兴命硬,竟然在医院躺了几个月后,奇迹康复。

本来袁宝琦对此事也不是很满意,但回头想想好歹也给了对方一个教训。

最终,袁宝琦给了袁氏兄弟一个友情价9万元,毕竟没功劳也有苦劳。

汪兴重伤出院后,不但没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地勒索袁宝琦,甚至向公安机关实名举报袁宝璟挪用公款、伪造金融票证等四项重罪。

2003年7月,袁宝璟再次指使袁宝琦携带18万元经费潜回辽阳,要求彻底铲除汪兴。经过三个月蹲守,袁宝福、袁宝森于10月4日晚在汪兴住所楼下持双筒猎枪近距离连开两枪,当场将其击毙。

随后,将凶器抛入护城河,逃之夭夭。

03

警方接到报案后,抽调精干警力成立专案组,随后袁宝琦、袁宝福、袁宝森、袁宝璟相继被抓。

2004 年 8 月 18 日,袁宝璟涉雇凶杀人案在辽阳ZY首次庭审。侦查阶段四兄弟均作有罪供述,

但庭审中袁宝璟率先翻供,指控侦查机关存在非法取证行为,称有罪供述系出于保全性命的虚假陈述。其否认认识刘汉及涉案资金流向,指认汪兴主动提出报复。

随后袁宝琦否认共谋,袁宝森推翻杀人指控,称系替兄顶罪并遭非法取证。庭审尾声,袁宝福首次指控遭受疲劳审讯及暴力取证。

四被告集体翻供引发控辩双方对取证合法性、主从犯关系、涉案资金流向、凶器鉴定等核心证据的激烈质证,法院宣布休庭。

2005 年 1 月 13 日,辽阳ZY作出一审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袁宝璟、袁宝琦、袁宝森死刑,袁宝福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四被告均提出上诉。辽宁GY经法定程序审理后,依法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然而,本该执行死刑的袁宝璟,却在2005 年 10 月 14 日,改判为死缓。

顿时,舆论一片哗然。

04

此时,网上流传最多的是 "500 亿资产捐赠""换命"的说法。

那么这种说法到底是真的吗?

据报道,2005年10月12日,袁宝璟确实在律师的协助下,将其香港公司位于境外某能源项目,市值495亿(按照当时原油价格),无偿捐赠与国家,并且在捐赠书上写下:无论我生与死都捐赠。

所以,案件之所改判,并非源于资产。而是他检举的另一起跨境经济犯罪线索,经辽阳检察机关认定构成重大立功。

据司法程序记录现,袁宝璟之妻卓玛(某高校教师)配合完成法律文件签署,但其也明确否认财产处置,与司法决定存在关联。

也就是,暂缓执行系基于《刑法》第 68 条立功规定作出的,合法合规。

2006 年 3 月 17 日,袁宝璟被依法执行死刑,终结了 "资产换命" 的舆论争议。

同时他也是注射死刑的首位亿万富豪。

那么袁宝璟到底有多少钱呢?

坊间传言虚虚实实。

但话说回来,人都没了,要钱还有什么用呢?

来源:新咖探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