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老美对中国船只收费 150 万,这事儿影响可不小。煤炭出口都没人愿意接单了,船东一看费用这么高,根本不想做这生意。不只是煤炭,石油、天然气这些,成本一下子就涨了 9 亿,而且这还只是暂时的。要是一直这么下去,成本肯定越来越高。很多企业出口效益变差,只能开
最近,老美对中国船只收费 150 万,这事儿影响可不小。煤炭出口都没人愿意接单了,船东一看费用这么高,根本不想做这生意。不只是煤炭,石油、天然气这些,成本一下子就涨了 9 亿,而且这还只是暂时的。要是一直这么下去,成本肯定越来越高。很多企业出口效益变差,只能开始裁员,失业潮感觉都要来了。
这表面上是针对航运业的关税争斗,实际上反映出世界经济格局在深度调整时必然经历的痛苦过程。中国制造业在产业金字塔里闯出了自己的路,打破了原来的格局,全球分工体系也就跟着开始重新调整了。
咱们先看看产业金字塔是怎么坍塌和重构的。以前的全球产业链,就像一套运转得很精密的齿轮系统。发达国家牢牢抓住芯片设计、精密仪器这些核心部分,赚走了 80% 的利润。
但这背后,是发展中国家在承担环境破坏、压榨人力成本的代价。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把这种平衡彻底打破了。就拿光伏产业来说,中国企业不断创新,十年时间就让组件成本下降了 92%,全球市场份额超过了 80%。这么快的技术进步,让原来高高在上的产业金字塔开始晃动了。
美国制造业空心化可不是偶然的。金融资本赚的钱比产业资本多 3 - 4 倍的时候,资本为了赚钱,就把制造业都弄到国外去了。底特律汽车工人的时薪从 35 美元一下子降到 15 美元,背后是 3 万家中小制造企业倒闭。这些因为产业外迁形成的 “铁锈带”,成了美国想重新发展制造业的大难题。
再说说技术封锁和产业突围。美国对中国搞技术封锁,手段可不少。把 600 多家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半导体出口管制限制在 14 纳米以下制程,投资审查涉及的金额超过千亿美元。不过,这反倒让中国科技创新像火箭一样发展。
长江存储用三年时间,就赶上了三星十年的技术积累,在 232 层 3D NAND 领域和国际水平一样了。中微半导体研发的 5 纳米蚀刻机,也在改变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的情况。中国产业升级在很多方面都有突破。C919 大飞机国产化率达到 60%,动力电池全球装机量占比 56%,工业机器人年产量 44 万套,5G 标准必要专利占比 38%。中国制造正在建立新的技术体系。而且这种突破不是简单扩大规模,深圳 - 东莞的电子产业集群能在 2 小时内完成产业配套,这种优势正在重新划分全球创新地图。
全球供应链也在发生变化,“短链化” 趋势越来越明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之间的贸易占比提高到 35%,墨西哥对美国出口额突破 4000 亿美元,这都显示出近岸外包的新趋势。不过,供应链想要韧性,也不是完全和中国脱钩就行。中国在全球中间品贸易里还占着 31%,从稀土精炼到光伏玻璃,从锂电池隔膜到工业母机,中国有完整的产业链,别的国家很难复制。中美经济博弈现在到了争夺规则制定权的阶段。
航运费用的争夺只是中美经济博弈里很小的一部分。真正决定谁能赢的,是对产业链的控制能力和创新能力。中国制造业在 41 个工业大类、207 个中类、666 个小类里都在不断突破,全球产业版图的重新构建已经无法阻止。这场变革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而是在冲突和融合中找到新的平衡。那些能最先让产业链实现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的国家,才能在新的经济赛道上领先。
来源:纵横观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