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抵达远方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4 10:22 2

摘要:写作抵达远方。对于写作者来说,这个远方,可以是远方的人,读者通过文字间共通的情感,和写作者实现了美好链接;也可以是远方的空间,一个建立在琐碎日常中又超脱于日常的诗意空间。今天推荐的文章,作者讲述了他通过写作到达的远方。

今日导读

写作抵达远方。对于写作者来说,这个远方,可以是远方的人,读者通过文字间共通的情感,和写作者实现了美好链接;也可以是远方的空间,一个建立在琐碎日常中又超脱于日常的诗意空间。今天推荐的文章,作者讲述了他通过写作到达的远方。

2025年4月,我加入河南省作家协会。在这之前,我已经断断续续写作了许多年,我并未有志于成为专业作家,写作对我来说就像花儿盛开时的一缕香气,不是说花香不重要,而是说有了独属于自己的花香,我也能够称得上一株具有个性的花卉。

我不是天生的写作者,经过后天的努力方才唤醒了自己对文字的种种感知。在小学作文里,我常会在结尾时写一个“啊”字,接着拉出不会少于三个的“!”,只为抒发当时并不存在的某种感情,我天真地认为感叹号越多,感情就越强烈,就越能够打动语文老师的心。那时候,除了语文课本,我没有读过其他和文学相关的书,既不会使用丰富的词语,也无力写出得体的句子,却单单记住了一个书写形式。每每想起这个细节,我都会为那时的幼稚可笑羞愧,也会提醒自己,我的写作没有出彩的源头,却有一个空洞无物的形式。要对这种形式保持足够的警觉,我的写作才能真正开始。

改变发生在上初一以后。因为家距离学校较远,我只能住校,课余时间一下子多了起来。学校在乡镇附近,步行一刻钟便可到新华书店,我原想找一些故事书翻翻看看,却很幸运地遇到了普希金的抒情诗、泰戈尔的散文诗,那些诗句不难懂,我模模糊糊地感觉到一种特别的美,便凑钱买下,在安静时读一读。渐渐地,我喜欢上这种诗歌的气息和调子,甚至开始模仿普希金写一些抒情诗,抒发一下少年的迷茫愁绪。他们的诗歌使我心生愉悦,我独自在葱郁的树林里诵读过,在茫茫原野中对着白雪皑皑的青山高声吟诵过,一种苍茫孤寂携带着深情真挚的美一点一点地渗入我的内心。

我的心思变得复杂起来,开始写日记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日记以语言片段呈现,也以抒情诗的形式呈现,“啊”和“!”隐匿得愈来愈远。我的性情也发生了变化,变得含蓄内敛,甚至孤独腼腆,只有自己知道心里时常燃着一团火,绚丽热烈,默默地对抗着学习和生活的平淡无奇。得不到出口,我越来越深地走进文字,阅读更多文学作品,包括散文、小说和童话,连并不受其他孩子欢迎的老掉牙的故事,我也看得津津有味。

家里经济条件不足,从未有过一本藏书。我的父母会在农闲时借几本厚厚的侠义故事消磨时间,星期天或者放假回家,趁父母干农活儿,我也会捧起书来连读几个章回,深受当中离奇情节的吸引。我的外公是小学校长,家里订阅有连环画、故事类期刊,并有部分藏书。我在外公家第一次读到外国童话,是意大利小木偶匹诺曹的精彩故事,这给了我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童话故事以独有的力量默默地启迪、培养着我的想象力,多年以后,童话成为我的至爱,我自己也出版了四本短篇童话集,它们是我送给孩子们的一份爱的礼物。从一开始,我的读书种类就很杂,逮到什么书就看什么书,细粮粗粮一锅炖,虽然糊涂杂乱,却使我避免了口味和感觉上的偏执单一,所得营养也更加丰富一些。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只看一个人的著作是不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与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使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语文课本中选有鲁迅先生的文章,顺藤摸瓜,我又找来先生的其他文章,特别喜爱《野草》中的一篇《雪》。这篇散文诗直接影响了我的语感,字里行间的节奏韵律犹如一首迷人的音乐,越读越觉得有一种声音上的力与美。我模仿先生写过几篇作文,受到老师的表扬,有的还登上学校的手写墙报,张贴在引人注目的位置。

上初一时,周边几所学校联办了一份文学小报,铅字印刷,折叠后大小如一本杂志,鼓励同学们写作各种体裁的文章,择优刊发。我写了一篇千字散文诗《鸟之死》,悄悄地邮寄给编辑部,结果发表了,称得上我的处女作。我高兴得无以言表,在校门口的两棵白杨树下“翩翩飞舞”了一圈又一圈。隔壁班级的语文老师又在我的虚荣心里掷进一把火,第二天早读课,竟然让同学们背诵这篇散文诗。自己的文字变成了声律,一遍一遍地回响在耳畔,我激动得坐立不安,不知如何表达对这位老师的感激。受到鼓舞,我连续写出几篇散文,投给市里的作文报,再次被刊用,还参加省市的作文比赛,获奖后独自去市里领取奖品奖金,一时间小有名气。就这样,我学会了写稿投稿,写作上的兴趣得以巩固加强,学习和生活都开始染上不同的色彩。

每次有人问我是怎么成为一名作家的,我都要多讲一点个人读书的经历,因为我的身边没有一个作家,我的人生阅历又非常简单贫乏,不足以支撑和延续我的写作。作家的写作奥秘大部分保存在他的读本当中,只有多读、持续读、慢慢读,我才能领悟出一星半点,激发自己对文字的敏感。上初一时,我省吃俭用买到一本《红楼梦》,如获至宝,饿着肚子读了几页,竟然昏昏欲睡起来。长大后,我总会不时地拿出来翻一翻、看一看,直到人已中年,方才读出其中的种种妙处、百般滋味。后来,我成为一名语文教师,经常提醒孩子们的一句话就是:读得好方能写得好。

其实梦想远比我深情,我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梦想的光亮曾经微弱如萤火,但是终归照亮过自己,还在生命的深处尝试塑造过我的灵魂,我的与众不同都跟读过的书籍、写过的文字有关,也许这些就已经足够……梦想的力量实在不可思议,它以滴水穿石的耐心默默地等候你,在你认为自己已经漠视放弃它时,梦想却仍有未尽之意、未绝之路,一边暗中护佑你迈上正途,一边不动声色地鼓舞你去完成所爱之事,去追求所爱之美。”

当老师以后,我坚持购书、读书,为学生写过下水文,写过人生感悟的鸡汤文,也指导学生发表过作文和童诗。这些有意无意的读写行为激活了旧梦,我开始写作童话童诗、寓言故事,包括散文、杂文和短小说,除公开发表外,还获得过几个全国性的奖项。

我在业余时间点点滴滴地写着,自得其乐地写着,为孩子、为读者,也为自己。写得越久越感到,我的写作虽然来自童年的经历和以往的生活经验,却执着明晰地指向远方,指向那个造梦的地方。我个人抵达不了的秘境幻境,我写出的文字可以抵达,至少风能够提携着文字绽放时的馨香抵达那里。如果要问我在写作时究竟在做些什么,我会回答:依靠个性的想象力及诗意摆脱庸俗、孤独和脆弱,努力走得远一些,再远一些。

作者:孙君飞,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作品散见于多家报刊,著有短篇童话集《鱼孩子》。

图源:神笔PRO

投稿信箱:mcxiaozuojia@163.com

来源:江苏莫愁杂志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