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亚洲高发癌症,为什么大半都在中国?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8 12:39 1

摘要:这里是自然宝库,戈勒斯坦国家公园中,河流穿过茂密的森林,秋天五彩缤纷的树叶,让人流连忘返。这里也是美食之都,土库曼人是烹饪豆类和肉食的专家,有的美食被列为伊朗的国家遗产名录。

文 | 菠萝

亚洲高发癌症

伊朗东北部的戈勒斯坦省,面积不大,人口只有180万。

这里是自然宝库,戈勒斯坦国家公园中,河流穿过茂密的森林,秋天五彩缤纷的树叶,让人流连忘返。这里也是美食之都,土库曼人是烹饪豆类和肉食的专家,有的美食被列为伊朗的国家遗产名录。

图片来自于网络

但这里还有个不太好的标签,那就是全世界食管癌最高发的地区之一!

食管癌的地区分布非常不均匀,全球最严重地区的发病率是最低地区的20倍以上!

从人数来看,中国才是食管癌第一大国,全球患者近一半都在中国。尤其是河南、河北、山西交接的太行山区,患者特别多。

大家不禁要问:凭什么这些地方食管癌这么多?

由于发达国家的食管癌很少,说明它最大的风险因素肯定不是寿命。那到底是什么导致了食管癌?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明白,所谓的食管癌其实包括了两种本质上截然不同的癌症:食管腺癌和食管鳞癌,它们的风险因素是不同的。

两种不同的癌症

这两种癌症,虽然都发生在食管,但从基因突变类型、肿瘤生长特点、对治疗药物的响应等各个方面都非常不同。

从生物学角度,食管腺癌和胃腺癌有很多相似之处,而食管鳞癌则和其它器官的鳞癌更像,因此它们各自的最优治疗方案,也差别很大。

所以,如果被诊断食管癌,第一个需要知道的,就是到底是哪种亚型,不然有可能被错误治疗。

不止如此,这两种肿瘤的主要发病因素也是截然不同的,因此预防的方法也不同。

下面这个表格总结了它们各自常见风险因素。

加号(+)个数代表风险强度

食管腺癌的主要风险因素是胃食管反流、肥胖和吸烟。欧美的食管癌,腺癌比例相对比较高。

在中国,绝大多数都是食管鳞癌。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国癌”,也可以说是“亚洲癌”,因为全世界超过75%这种亚型的患者都在亚洲,绝大多数都在中国!

比起腺癌,食管鳞癌的已知风险因素更加复杂一些。

对于鳞癌来说,吸烟和喝酒是最大的两个风险。这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绝大多数食管鳞癌患者都是男性。

接下去就是“喝太烫”!

喝太烫或者吃太烫也都会增加鳞癌的风险。中国人喜欢“趁热喝”就不说了,开始提到的食管癌高发的伊朗戈勒斯坦省,这里的人就非常喜欢喝烫茶。

图片来自于网络

2009年的一项对这个地区近5万人的研究发现:喝烫茶的人,患食管癌的概率是普通人的2倍,如果喝特别烫的茶,风险是普通人的8倍!

最危险的是抽烟+喝酒+喝烫茶。

北京大学曾有一项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抽烟喝酒,同时再喝烫茶,食管癌风险是普通人的5倍!

所以,不管你爱喝什么,请一定放凉了再喝!

越来越少的“穷人癌”

食管癌不仅是个“男人癌”,还被称为“穷人癌”。这和患者个人有没有钱无关,而是指经济落后地区的发病率显著高于经济发达地区,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都是如此。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很多原因叠加的。包括新鲜蔬菜水果不够,室内空气污染,饮用水污染,口腔和牙齿健康问题等等。

这些因素,在经济落后地区都更容易出现。

新鲜水果吃得少,会导致维生素缺乏,尤其是维生素B2缺乏。

室内空气污染,主要来自各种燃料,包括煤、柴油、木炭等。它会产生一种叫多环芳烃化合物(英文缩写是PAH)的致癌污染物。农村很多人长期在取暖、做饭过程中,自己就暴露在这些致癌物之中。

口腔卫生也有关系。如果口腔细菌滋生,残余的食物在细菌作用下可能产生亚硝胺等致癌物,或者导致慢性炎症,长此以往就会导致癌症发生。

通常经济发展以后,食管癌就会慢慢减少。

比如伊朗的戈勒斯坦省,虽然食管癌依然不少,但从1968年到2008年,短短40年之间,食管癌的发病率下降了70%!

为什么呢?

因为经济快速发展了。

居民有了更好的房子,有了更好的通风,加上天然气取代了煤炭和柴火,所以室内空气污染大大减少。

有了冰箱(拥有率从5%到了98%),可以吃更多的新鲜食物,更少腌制或者烟熏的食物,类似腊肉和咸菜。

有了更好的卫生条件,更多人开始规律刷牙,口腔卫生得到提高。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有了自来水!这大大降低了致癌化学物质比如亚硝胺等的摄入。

图片来自于公共图片库

无独有偶,在我国食管癌发病率最高地区:河南省林州市,自从居民的饮用水,从地表水/浅井水改为深井水后,食管癌发病率就下降了一半!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食管癌发病率也已经开始下降。虽然它依然是我国的大难题,但至少看到了希望。

新型治疗兴起

除了患癌人数减少,食管癌的治疗手段也开始出现新的突破,尤其是免疫治疗。

以往只有手术和放化疗,如果肿瘤转移,选择就很少。但在精准治疗的理念下,靶向药物、免疫药物开始进入食管癌治疗的清单,给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尤其是PD-1类免疫治疗,是最近食管癌治疗领域的一个突破。

2020年6月,帕博利珠单抗(K药)和卡瑞利珠单抗两款PD-1抑制剂同一天在中国获批,用于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二线治疗。标志着中国食管癌治疗首次引来了免疫药物。

接下去,K药、纳武利尤单抗(O药)、卡瑞利珠单抗、信迪利单抗、替雷利珠单抗、特瑞普利单抗等进口和国产免疫药物,陆陆续续都被列入了一线或二线治疗方案,很多都是和化疗连用。

尤其如果患者PD-L1高表达,或者属于MSI-H亚型,那从免疫治疗获益的概率就会比较高。

相对免疫治疗,食管癌靶向疗法进展相对少。并不是食管癌没有突变,而是针对最常见的突变还没有好的药物。

除了各种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药,还有抗EGFR信号通路的西妥昔单抗,HER2阳性食管癌患者还可以考虑治疗中加入HER2靶向药,除了曲妥珠单抗,有些患者还可以选最新的抗体偶联药物德曲妥珠单抗。

Claudin18.2靶向药、TRK靶向药、cMET靶向药等也都在积极研究中。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好消息。

希望食管癌越来越少,也希望它逐渐成为慢性病。

致敬生命!

*本文旨在科普癌症背后的科学,不是药物宣传资料,更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疾病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 https://iarc.who.int/cards_page/world-cancer-report/

2. Tea drinking habits and oesophageal cancerin a high risk area in northern Iran: population based case-control study. BMJ.2009 Mar 26;338:b929.

来源:德上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