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0/50后爱生,也生了很多,一般家庭都有3-5个孩子。60/70后爱生,但抓得严,不准他们生,大都是1-2个孩子;80后/90后就主动不爱生了,1对夫妇平均生不到1个孩子。
很多研究表明,经济发展得越好,人口出生率越低。
以前穷的时候,大家拼命地生,哪怕被罚款到倾家荡产也非得生出儿子来才肯罢休。现在生活水平高了很多,大家却不愿生了。
请注意,以前的“大家”和现在的“大家”不是同一拨人。
40/50后爱生,也生了很多,一般家庭都有3-5个孩子。60/70后爱生,但抓得严,不准他们生,大都是1-2个孩子;80后/90后就主动不爱生了,1对夫妇平均生不到1个孩子。
只要对比一下3代人思想的代际变化,就很容易看到问题在哪儿?以及该从什么地方下手解决?
繁衍是人类的本能,只要不刻意外在打压,人类都会不顾资源的承载力,“盲目”地生育,直到战争和瘟疫大量消灭人口,然后进入下一轮的拼命生育。
自由主义就是这样一种瘟疫,它的作用是大量消灭人口,说得准确点是大量消灭劣质基因的人口,留下更强壮、更优秀的基因。
自由主义表现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就是个人主义、精致利己主义。追求个人的利益、享受,放弃对他人和集体的责任。这样的想法普遍存在于几乎所有人身上,古今中外皆是如此。
就个体而言,那些自由主义者、个人主义者往往非常有魅力。对于种族的繁衍发展来说,自由主义者、个人主义者就是劣质基因,他们的个人魅力,消耗了本可用于生育的能量。
能够用淘汰机制将个人主义基因予以消灭的种族,会在种族竞争中幸存下来。
现存的那些成功的文明和种族:东亚、南亚、基督教、伊斯兰教等,都有强大的自由主义淘汰机制。比如沙特非常不人道地处死私奔的公主,印度人对于强奸衣着暴露的妇女不以为耻。
一个令人触目惊心却心照不宣的事实是:这些成功的文明和种族,无一例外地打压女性权利。
婴儿出生需要母亲承担辛劳、痛苦、不便,乃至于付出生命的危险。这是男性无法代替的,也是无法工业化代替的。
如果从功利的角度看,从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角度看,生育孩子对女性是极其不利的。很少有女性自愿大量生育、连续生育多个孩子。
成功的文明都有一套办法,用道德和法律的手段,“逼迫”女性生育,完成从女性到母亲的转变。
用脚趾头都能想得出来,这些办法无非就是打压女性的地位,抬高母亲的地位,母以子贵,多子多福。
从物质上,“强迫”男性将财产转移支付给母亲,丈夫的钱要交给妻子,儿子的钱要交给母亲,父亲的钱要给女儿做嫁妆,公婆的钱要分给儿媳妇。整个家族的财富都用于生育。
从精神上,给予母亲崇高的地位。女人的最好归宿就是当老祖母,成为家庭知识、智慧和温暖的源泉。做一村的老祖母就是令人尊敬的半仙、巫婆,做一国的老祖母就是太后、祭司。
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在歌颂母亲,很少有歌颂父亲。强大的组织都爱自称“亲爱的妈妈”。
母亲不是神,不可能没有错。但是作为母亲这个身份,是不容批评和侵犯的。侵犯母亲的人,会以“大不孝”治罪。孝顺母亲的人,即使得罪了皇帝也可以被原谅。
过去40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是反其道而行之,对母亲进行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惩罚。强制征收抚养费,强行堕胎、上环和结扎,大报大会批评其封建思想,在全社会宣传“少生光荣、多生可耻”,形成“不生光荣、生育可耻”的社会氛围。
80/90后从出生就耳濡目染这样的社会现实,就会形成少生不生的固有信念。可以说独生子女一代人,是个人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民族的悲剧。他们只是顺从命运的安排,却要承受悲剧的命运。
出生率崩塌,其实是生育的逻辑被彻底颠覆了——母职惩罚代替了母职补偿,财富的性别间转移渠道被打断。
在新生人口雪崩的现实面前,人口政策会在巨大惯性中缓慢转向,也许需要一代人的时间,泛起的沉渣会澄清。愿生的生,不愿生的不生。催生只能改变个体的意愿和命运,一代人的意愿和命运自有其内在规律。
可以预见,下一代出生的人口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又会回到以前的个位数。也就是10/20后,他们从出生时就在多子女的家庭和班级里成长,在他们看来,生育多名子女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所以,我很确信,2035年到2050年间,新生儿数量将会触底反弹,逐步恢复,回到年均1600万人的水平。
之后,等到中华文明向外传播,需要更加大量人口支撑这个伟大历史进程时,还会回到年均3000万人的新生人口规模。
世上所有的穷、苦和恶,都源于愚蠢。愚蠢是因为蒙昧,蒙眼昧心是因为拒绝真相。有人之所以闭目塞听,拒绝真相,因为真相很冰冷,他怕冷。
有效沟通,是人世间的温暖。
↓千叔三句话,牢记必开挂↓
来源:五子千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