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成千上万只鸽子振翅高飞,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结束后,七万只和平鸽再次腾空而起,形成壮观的白色海洋。每当重要庆典,鸽子总是作为和平的使者出现在我们眼前。但
起源:从诺亚方舟到古希腊神话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成千上万只鸽子振翅高飞,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结束后,七万只和平鸽再次腾空而起,形成壮观的白色海洋。每当重要庆典,鸽子总是作为和平的使者出现在我们眼前。但为何偏偏是这种常见的鸟类,成为了人类和平愿景的象征?
这一传统的源头可追溯至数千年前的古老文明。《旧约·创世纪》中记载了诺亚方舟的故事:大洪水退去后,诺亚先后放出乌鸦和鸽子打探情况。当鸽子衔着鲜嫩的橄榄枝飞回方舟,诺亚便知道洪水已退,上帝与人类和解的时刻到来。从此,鸽子和橄榄枝成为希望与和平的双重象征。
在古希腊罗马时代,鸽子被赋予了更多和平内涵。希腊神话中,爱神阿佛洛狄忒的座驾由鸽子牵引,将爱与和平洒向人间。罗马自然学家老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记载,鸽子具有温和的性情,它们不像其他鸟类那样用爪和喙相互攻击,这种天性使它们成为和平的自然代言人。
艺术升华:毕加索与和平鸽的现代重塑
鸽子作为和平象征的真正普及,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1949年,世界和平大会在巴黎和布拉格同时召开,西班牙艺术大师毕加索为大会绘制了著名的石板画《鸽子》。画中一只白鸽栖息在地球之上,简洁而有力地传递出和平信息。这只鸽子并非凭空想象——毕加索以他的同志、法国共产党领袖马蒂斯赠送的一只白鸽为原型创作此画。
毕加索与鸽子早有渊源。1940年巴黎沦陷期间,一位老邻居带着鸽子找到毕加索,哀伤地说这些鸽子可能活不过战争。毕加索后来创作了《生者与死者》,画中一只白鸽对抗着可怕的猫头鹰,象征着光明与黑暗的搏斗。1949年,当毕加索的女儿出生,他为其取名"帕洛玛"(Paloma),在西班牙语中正是"鸽子"的意思。
现代国际政治中,鸽子继续扮演着和平使者的角色。1950年11月,为纪念华沙世界和平大会,毕加索又创作了《飞翔的鸽子》,这幅画被印制成邮票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冷战时期东西方共同认可的和平象征。
东方意象:鸽子在亚洲文化中的和平寓意
东方文化中,鸽子同样承载着和平寓意。佛教经典记载,释迦牟尼佛曾经化身为鸽子,以身饲虎,展现舍己为人的慈悲精神。中国古代,鸽子被称为"和平鸽",因其温顺的性格和归巢的本能,被视作和谐与秩序的象征。唐朝诗人白居易写道:"鸽栖低树枝,蝶舞芳草地",描绘了一幅宁静和平的自然画卷。
1952年,亚太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与会代表们共同放飞鸽群,表达亚洲人民对和平的渴望。这一传统延续至今,在中国的重要庆典中,放飞和平鸽已成为表达对和平美好祝愿的固定仪式。
生物特质:为何鸽子成为和平的自然选择
鸽子之所以能够跨越文化、宗教和政治界限成为和平象征,源于其生物学特性与人类心理的共鸣。
温和的习性:鸽子是单配制鸟类,终身只有一个伴侣,象征着忠贞不渝;它们以谷物为食,不像猛禽那样捕猎其他动物;它们的咕咕声柔和而不具攻击性。
信使的天赋:它们强大的归巢本能使它们成为信使的理想选择,而信息的传递往往意味着冲突的化解。在战争年代,信鸽常常冒着炮火传递重要信息,为结束冲突贡献力量。
视觉象征:白鸽的纯洁色彩与和平的抽象概念形成完美契合,使其成为理想的视觉符号。
当代意义:阅兵式上的和平宣言
在9月3日阅兵这样的重要场合放飞和平鸽,既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期许。当数万只白鸽腾空而起,它们不再仅仅是鸟类,而是承载着人类最古老、最持久愿望的使者——在那个愿望中,战争成为过去,和平长驻人间。
正如毕加索所说:"我画鸽子不是为了展示它的外形,而是为了传递它的精神。"那只衔着橄榄枝的鸽子,经历了数千年的飞行,依然在人类集体想象中振翅高飞,提醒我们和平的珍贵与脆弱。
当今,和平鸽已超越文化符号的范畴,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情感寄托。每当白鸽展翅,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鸟类的飞翔,更是人类对和平永不止息的向往与追求。
来源:今律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