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四川凉山州一则"17岁少女代孕产子"的新闻引爆网络。这名出生于2007年的女孩,在直播间认识陌生男子后被诱骗至广东中山参与代孕产业链,28万的黑色交易背后,折射出未成年人保护、网络监管与社会治理的多重漏洞。
17岁少女深陷代孕黑产:直播平台成犯罪温床,谁该为未成年人保护失守买单?
近日,四川凉山州一则"17岁少女代孕产子"的新闻引爆网络。这名出生于2007年的女孩,在直播间认识陌生男子后被诱骗至广东中山参与代孕产业链,28万的黑色交易背后,折射出未成年人保护、网络监管与社会治理的多重漏洞。
一、事件复盘:直播间成犯罪"中转站"
2024年5月,女孩通过某直播平台结识陌生男子,仅一个月后便被带至广东中山。知情人透露,该男子以"高薪兼职"为幌子,实则充当代孕中介。代孕机构开价28万元,但作为"卵妹"的女孩究竟分得多少?目前仍成谜。更令人揪心的是,该少女产子时尚未成年,生理心理遭受双重创伤。
二、法律红线:代孕黑产暗藏三重违法
根据《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我国明令禁止代孕行为。律师指出,此案至少涉及三项违法:
刑事犯罪:组织未成年人代孕涉嫌构成非法经营罪、组织卖淫罪
民事侵权:未成年人的身体权、健康权遭到严重侵害
平台失责:直播平台未尽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义务
三、暗网调查:代孕产业链的"精准狩猎"
记者暗访发现,代孕机构在社交平台使用"爱心助孕""试管顾问"等隐晦话术,通过大数据筛选经济困难、心智未成熟的未成年女性。某地下代孕机构负责人坦言:"偏远地区辍学少女最抢手,她们社会经验少、急需用钱。"
四、平台之殇:算法推荐成"帮凶"
此次事件中,直播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客观上成为犯罪推手。网络专家分析:
未成年人浏览记录被大数据抓取后,可能被推送"轻松月入过万"类内容
平台实名认证形同虚设,未成年人可轻易注册成人账号
私信功能缺乏敏感词过滤,为不法分子提供隐蔽沟通渠道
五、社会反思:如何斩断罪恶链条
技术治理:平台应建立未成年人保护AI模型,对异常转账、跨省轨迹等行为触发预警
司法亮剑:参照上海2023年"全国首例组织未成年人代孕案",主犯获刑12年
教育干预:凉山州已启动"护蕾行动",对留守女童开展防骗教育
行业整顿:网信办需建立代孕信息全网筛查机制,封禁关联账号
深度追问:当记者联系涉事直播平台时,客服仅回应"需警方协查",这种消极态度是否变相纵容犯罪?广东中山作为代孕重灾区,2023年已查处相关案件17起,为何黑色产业仍屡禁不止?
目前,川粤两地公安、妇联已成立联合调查组。但比追责更重要的是,全社会需要构建起未成年人保护的立体防线——网络平台不能沦为犯罪温床,偏远地区留守少女不应成为黑色产业链的牺牲品。此案后续进展,我们将持续关注。
来源:一个人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