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阅兵:以实力为后盾的和平宣言 | 新京报社论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4 06:25 2

摘要:这一庄严宣示,不只是国家意志的表达,也在社会层面引发了广泛共鸣。九三阅兵甫一开始,即在互联网上呈刷屏之势。许许多多的北京市民,发出了属于自己的“现场直播”,共同进入阅兵的“宏大场域”——

9月3日上午,在北京东便门,市民挥舞国旗欢迎空中受阅方队飞过。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中国人民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部队。

这一庄严宣示,不只是国家意志的表达,也在社会层面引发了广泛共鸣。九三阅兵甫一开始,即在互联网上呈刷屏之势。许许多多的北京市民,发出了属于自己的“现场直播”,共同进入阅兵的“宏大场域”——

有市民一早在北京天坛公园丹陛桥上支起“长枪短炮”,拍摄空中梯队与天坛的“相遇”,记录最难忘的古今同框;有市民在复兴路与西翠路交叉口附近等待,当有装甲车从路口经过,围观市民齐声激动高呼;还有人来到佟麟阁路等英雄路,缅怀为国牺牲的先烈……

不仅是北京市民热情地参与,全国网民同样在全方位地扫描阅兵式的细节。有网友发现,两辆阅兵车的车牌号分别是1945和2025,这一细节迅速全网刷屏;参加过抗战的老战士老同志,颤颤巍巍地起身敬军礼,这一镜头迅速被网友捕捉,纷纷表示“看哭了”等等。

这种来自不同空间、不同身份的共鸣,恰恰表明阅兵不仅是一场国家级的纪念仪式,更是一种全民共赴的历史体验。无论是亲历现场的激动,还是通过网络传播的热泪与点赞,普通人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其中,把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意义,从庄严的广场延展到城市的街道、指尖,直至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正是这种自下而上的呼应,让纪念活动从宏大的国家叙事,转化为鲜活的社会记忆。

这何尝不是当年抗战胜利的重要原因,又何尝不是今天珍视和平的深刻启示。过去,正是亿万民众的团结与牺牲,才汇聚成了战胜侵略的磅礴力量;今天,也正是我们所有人,在和平年代不约而同铭记抗战精神,才铸就了守护和平最坚实的基石。

这场阅兵,不仅令中国人由衷地自豪,也向世界传递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据环球网报道,CNN援引专家的话称,阅兵式是“中国努力弘扬经常被忽视的东西……那就是中国对(结束)战争的贡献”;中新网援引BBC报道,此次阅兵,是中国向世界传递实力与影响力的窗口,也是一个民族对历史的铭记、对未来的自信;曾经历两次战争的中阿卫视记者,在阅兵现场看到8万羽和平鸽放飞之时,忍不住哭泣,“特别希望中东能实现和平……”

国际社会的广泛报道与热议,说明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活动已经超越国界,成为全球理解中国发展道路与共同守护和平愿景的契机。

当然,本次阅兵上展出的新式装备,顺理成章地成了最吸引眼球的部分之一。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东风-61陆基洲际导弹、歼-20S、歼-35A、高能激光武器……据此前国新办发布会介绍,此次阅兵所有受阅武器装备都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是继2019年国庆大阅兵后我军新一代武器装备的集中亮相。

也正如“军迷变军盲”话题热搜所描述的那样,“陌生”也说明本次阅兵的科技含量与更新速度已大幅提升,不仅让外界直观感受到国防建设的跃升,也折射出中国在自主创新道路上的坚实步伐。

以此而言,九三阅兵是以实力为后盾的和平宣言。今天的中国,捍卫和平的力量前所未有,既有来自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厚支撑,也有来自科技进步与国防现代化的坚实保障。中国正以自信的姿态走和平发展之路,全世界都能听见来自东方的步履铿锵。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盛大阅兵,最终汇成一句清晰的宣告——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是中国人的心声,更是全人类对明天的共同期盼。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张彦君 付春愔

来源:东坡不做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