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字工作法”打造东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牌”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8 11:04 1

摘要:东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工作导向,实施“五字工作法”,围绕“帮、引、带、推、享”,深挖实践内涵,选准切入点和发力点,打造东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牌”。

东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工作导向,实施“五字工作法”,围绕“帮、引、带、推、享”,深挖实践内涵,选准切入点和发力点,打造东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牌”。

志愿服务“帮”,帮出新气象

打造活动载体,整合社区力量,充分发挥志愿队伍优势,培育壮大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力量。打造“网格服务队”,助力基层治理。对全街道志愿者进行网格化管理,广泛开展扶贫助困、文艺宣传、科技科普、移风易俗等志愿服务活动。打造“政策宣讲队”,助力正能量传播。组建宣讲团,梳理群众关心关注主题,制作“宣讲菜单”。今年以来,创新性的以辖区天骄公园及各处口袋公园为载体,充分发挥户外文明实践所(站)的积极作用,构建“处处可志愿、人人可志愿、时时可志愿”的全域化志愿服务体系。通过特色孵化项目、依托项目培育队伍,精准对接居民实际需求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做大做强东河地区的志愿服务“朋友圈”。

百姓需求“引”,引出新服务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开展“点单+派单+接单+评单”式志愿服务,群众“点单”,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派单”,志愿者服务团队“接单”,最后群众“评单”,实现志愿服务“点对点”高效对接,不断满足不同层次群众需求,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足感。通过“菜单化”服务,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起来、“实”起来、“乐”起来。

基层能人“带”,带出新活力

文明实践的主体是广大群众,抓住基层能人这些“关键少数”,就抓住了文明实践的突破口,找到了浇灌文明种子的活水。抓“头雁工程”,带动群众创业就业。抓“草根明星”,带动社区文化繁荣。把文明实践深深扎根群众中,聚焦群众需求导向,优化整合“能人”特点和优势,完善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创新志愿服务活动形式,让文明实践深入人心,助推基层治理全面创新。

创新机制“推”,推出新常态

今年以来,东河街道深耕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从功能配置、队伍建设、活动开展三个方面,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以机制改革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提档升级”。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中心,构建“1+7+N”格局,即一个实践所+7个实践站+N个实践点,在原有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工作架构基础上,加大服务功能的拓展和延伸,打通基层文明实践“堵点”,初步实现文明实践全域覆盖。

基层群众“享”,享出新生活

政府搭舞台、百姓唱大戏,群众“乐”起来。吸纳调动文化专业人士、文艺志愿者,挖掘和培育文化能人,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文艺节目创作、表演热情。立足街道各文明实践站实际,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精准发力,演出内容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让广大居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融合的文化大餐。通过汇聚丰富优质文化资源,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持续落实文化惠民政策,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丰盛的“文化大餐”,进一步满足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需求,奏响“精神共富”新乐章!

来源:中国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