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高华健/邵玥团队团队提出“分子邮编”策略,多肽修饰LNP,实现mRNA的器官选择性递送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4 06:22 2

摘要:撰文丨王聪编辑丨王多鱼排版丨水成文基于 mRNA 的基因和蛋白质替代技术,为疫苗、癌症治疗和再生疗法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作为临床上最先进的非病毒 mRNA 递送系统,脂质纳米颗粒(LNP)已在全球范围内作为 mRNA 新冠疫苗的递送载体得到推广,证明了其安

撰文丨王聪编辑丨王多鱼排版丨水成文基于 mRNA 的基因和蛋白质替代技术,为疫苗、癌症治疗和再生疗法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作为临床上最先进的非病毒 mRNA 递送系统,脂质纳米颗粒(LNP)已在全球范围内作为 mRNA 新冠疫苗的递送载体得到推广,证明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要充分发挥其治疗潜力,需要实现将封装着 mRNA 的脂质纳米颗粒(LNP)进行器官选择性递送。到目前为止,LNP 介导的肝内 mRNA 递送已得到广泛证实。然而,在全身系统性给药的情况下实现肝外器官的选择性递送,仍具挑战性。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基于 LNP 电荷的简单二元调节及脂质化学修饰等策略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这些策略仍受限于对 LNP-环境界面的理性设计范围,而这一界面的精准调控对实现器官选择性递送至关重要。因此,开发一种多变量、模块化可调的 LNP 表面工程策略,将有助于拓宽器官选择性 LNP 的构建范围及功能灵活性。多肽(Peptide)是内在具有“编码”特性的生物聚合物,其性质(机械、光学、生化等)取决于氨基酸组成序列,这为通过调整氨基酸的编码来数字化编程多肽基材料的各种功能提供了可能。近来,多肽类物质还通过协助细胞穿透、基因编辑和体内筛选等方式应用于药物输送。因此,不难推测,通过固态合成可人工编码的多肽类物质,能够通过模块化调控 LNP 表面以及 LNP 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使其特别适合用于编码器官选择性的 mRNA 递送。然而,这种多肽编码的器官选择性 mRNA 递送的可行性和机制,目前仍不清楚。2025 年 9 月 1 日,清华大学邵玥副教授、高华健院士团队(常铁为第一作者)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Materials 期刊的题为:Peptide codes for organ-selective mRNA delivery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多肽编码的器官选择性靶向(peptide-encoded organ-selective targeting,POST,研究团队称为“分子邮编”)方法,通过利用特定氨基酸序列对 LNP 进行表面工程化模块调控,实现全身给药后将 mRNA 向肝外器官的高效特异性递送。POST 系统的器官选择性靶向源于多肽修饰 LNP 表面形成的特异性蛋白冠,其核心机制是通过多肽序列与血浆蛋白结合亲和力的力学优化实现靶向调控。该研究显著拓宽了器官靶向递送的适用范围与功能多样性,为精准递送系统的理性设计提供了可编程框架。总的来说,这项研究揭示了多肽编码此前未被重视的作用及其潜在的机械敏感机制在调控脂质纳米颗粒(LNP)的器官选择性靶向方面的作用,从而为模块化可调、自下而上地设计 LNP 表面以实现器官选择性 mRNA 递送开辟了新途径。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3-025-02331-6

来源:老王讲科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