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跨越「六省十三市」历经近「四千公里」的征程用时「6天」登顶「五岳」来自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山大青年甘骏杰在寒假背起行囊完成了一场“极限挑战”路虽远,行则将至“没有乘坐缆车希望真切地感受爬山的乐趣!”让我们一起翻开甘骏杰同学的“攀登日记”聆听五岳之巅心跳与山风的
跨越「六省十三市」
历经近「四千公里」的征程
用时「6天」登顶「五岳」
来自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的
山大青年甘骏杰
在寒假背起行囊
完成了一场“极限挑战”
路虽远,行则将至
“没有乘坐缆车
希望真切地感受爬山的乐趣!”
让我们一起翻开甘骏杰同学的
“攀登日记”
聆听五岳之巅心跳与山风的交响
启程——不畏浮云遮望眼
凛冬之时见群山
是甘骏杰筹谋已久的事
白天登山,夜宿列车
他仔仔细细地查询地图、列车车次
用15张车票
串联起精密行程
在登顶两座高山后
家人才得知他的“行程”
没有絮絮叨叨的担忧和责备
只有义无反顾地支持
在微信聊天中,母亲对他说
“我们年轻时也是自由洒脱、
说走就走的背包客
现在碍于工作和生活
不能完成年轻时的旅程
妈妈希望你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家人的爱和无条件支持
是他最坚强的后盾
六天的行走中
甘骏杰全程处于“高压疾行”的状态
但山路上攀登的每一步
都是心灵的磨砺
山顶上每一瞬绮丽的风景
都是对青春的礼赞
在甘骏杰看来
读万卷书,亦要行万里路
学无止境
向上攀登的脚步
去看更大的世界的决心
也永无止境
收获——斩尽崎岖载兴归
在生活中自诩“社恐”的甘骏杰
却在登山途中展现出别样风采:
与挑山工畅谈
与留学生探讨文化差异
聆听工程师前辈的教诲
……
一次次难忘的相遇
让每座山都有了独特注脚
行路中的景色同样令甘骏杰印象深刻
看到泰山摩崖石刻上的斑驳刻痕
他懂得个体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
站在恒山悬空寺的飞檐下
仰望领悟古人用木质榫卯对抗千年风雨的智慧
而在华山苍龙岭的烈风中
他明白了“勇气”的具象——
那不过是“再往前一步”的执念
见到衡山祝融殿里
来自天南地北的行者
就懂得了“一脉相承”的意义
在嵩山完成思想上的“习武”
他发现探险的价值不在于突破纪录
而在于使自己在精神上愈加坚强
“之前的我很害怕与别人打交道
现在才明白
山教会我的从来不是征服
恰恰是如何在与天地间、
在与同路者的相遇中
重新雕刻自己”
极度疲惫时
他便尝试让自己静下来深呼吸
在山风中与自然合流
用双脚丈量五岳的每一步
都让甘骏杰深感不虚此行
启示——照见人间路八千
去年五月
在山大“三山五岳”沂山徒步活动中
甘骏杰曾和李术才校长一同爬山
在百丈崖瀑布下
当师生齐诵
《山东大学堂章程》
“是为天下储人才,非为诸生谋进取
是为国家图富强,非为一己利身家”
他的心中自豪之情便油然而生
“学在山大,快乐成长”
大学生活并非囿于书卷与校园
而是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上头壁立起千寻
下列群峰次第深”
甘骏杰希望自己是坚毅执着的行者
亦是昂扬向上的攀登者
祝福这位自由明媚的“攀登少年”
继续
来源:济南时报-新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