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若要说中国历史里那些消失得无影无踪的人物,你很难不被吸引。他们在各自时代接近权力巅峰,却没有完整终局。历史留了口子,一些被盖上谜团的名字。这样的事总让人忍不住琢磨,他们最后到底跑哪去了?也不是所有消失的名人都真的消失,也许只是我们没办法顺着史料找到最末一页。谁
若要说中国历史里那些消失得无影无踪的人物,你很难不被吸引。他们在各自时代接近权力巅峰,却没有完整终局。历史留了口子,一些被盖上谜团的名字。这样的事总让人忍不住琢磨,他们最后到底跑哪去了?也不是所有消失的名人都真的消失,也许只是我们没办法顺着史料找到最末一页。谁会不想解开谜底呢?!
顺着时间往下说。秦汉之间,道家大师老子,生于河南鹿邑。老子的事,鹿邑的人都要说,他出身那个地方,道家源头在那里。省政府还立了碑,就差升格成一景区。老子为什么在历史上没了踪影?!
史籍记载最后一次是老子在秦朝函谷关,被令尹拦下,要他留下点真东西,于是他写了《道德经》然后骑青牛远去。他到底去了哪儿?三种说法交错着流传。一种是西去楼观台,有人说他后来“羽化”葬于西楼观,道教道统定在那里。第二种流行的是老子去了印度,说他成了佛祖的前身。但靠谱数据不多,考古没证据。第三种说法其实还挺本土,就是他辞官回家了,河南鹿邑继续过日子。庄子提到他回老家,只是没有细节更多。孔子还跑去请教过他,见面没几次就分道扬镳。
到底是哪一种?学者们争论了两千年。鹿邑旅游年年火爆,楼观台香火永续。真相没人挖出来,只有山东一带有点传闻,基本没证据。老子的结局,各省各自解读。也许哪种都不对?他本来就特别会藏身,成名以后的隐没也是一种选择。有些信息就是跳跃性的,不管怎么比照,也缺少新鲜佐证。真实和神话谁都说不准。
绕回春秋战国时期,还有个让人扯不清头绪的角色。西施,越国小姑娘,一入吴宫,牵出国运变迁。中国大百科全书最近更新了词条,就说西施美色盛名。她进宫是范蠡设计的美人计。吴王夫差沉溺美色,忘了国运。勾践卧薪尝胆,一朝反击灭了吴国。西施帮了越国,但她自己后来消失了。说法有两种:一种是她助灭吴后,觉得惹了太多灾祸,悄悄投江自尽了;也有种说法更浪漫,她和范蠡相携隐去,不问凡尘。也没准她其实被安置在偏僻的乡间,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现在西施的故地在浙江诸暨,诸暨本地也流传着各套西施结局。官方没遗骨,民间传说很多,有说她死了,也有说她隐姓埋名了。有的专家甚至怀疑她是不是历史上的某个人。没有实证,不过她的名字在民间始终没断。有些旧史,说西施其实被范蠡安排去了远方。又有说她就是范蠡的隐居伴侣。诸暨本地每年都要纪念,说是是历史文化的牌子。你说,西施可能真的去自杀,也可能正好活着,只是换了身份。都没法证明。细节很难查实,当地人也没见过骨灰盒。
说到秦朝的徐福,那就比老子和西施更玄。中华史里的徐福,既是方士,也有人说是鬼谷子的最后弟子,上知天文下懂地理。《大陆桥视野》期刊说徐福是“东方海丝路”的奠基人。秦始皇想当帝王万世,就派徐福找长生不老药。说去东海,有仙山,蓬莱方丈什么的。秦始皇许诺给他百余艘船,上千童男童女,还有三年口粮,全权支配。结果徐福一走就没回头。
日本史料挺神奇。《日本国史略》记载,公元前219年,“秦人徐福”到达日本,开始教技术。考古界曾找到徐福相关祭祀遗迹,被一些地方当成文化根源。后来日本成了纺织、造船、稻作的先进国家,也有人觉得是徐福团队带过去的。徐福找没找着仙药其实没人关心,关键是他没再回来中国。如果徐福真的落脚日本,说不定他那帮人也就是后来的岛国技术源头。但也有靠谱学者怀疑:大批童男女没找到遗骸,海上船队能不能安全登陆?海路、季风、台风都可能出意外,那个年代没有GPS。
徐福的下落日本人比中国人更看重。各地建了纪念碑,说是“徐福到此一游”。可是考古学者几次实地查找,没找到什么直接证据。也许徐福最后根本没活着,船队在太平洋沉了,只剩传说,没法再深究。可是日本不少村落在地名和祭祀上还沿用“徐福”。
转回唐朝,这些故事就更加纠结。唐玄宗与杨贵妃,宫廷复杂,宫女、权臣、军头一堆人围绕着她。杨玉环出身官宦,小时候被父亲调离,后被叔叔收养。李瑁看中她,入了王府。后来唐玄宗横插一杠,把杨玉环纳入后宫,夫妻转为父子关系。唐玄宗偏宠杨玉环,史料没少记载。朝廷上下认为杨贵妃废政误国,但是她自己未必真懂朝政。
安史之乱后,唐玄宗携杨贵妃逃亡,马嵬坡士兵造反,逼死了杨玉环。史书记载她被白绫缢死,也就是现场处决。可是唐玄宗事后想收葬尸体,怎么也没找到尸骨,只剩一座衣冠冢。日本奈良县、久留米本地,有两座千年杨贵妃墓。日本史学界曾做过碳测定,墓葬年代与唐朝重合,但没有直接DNA证据。日本小说甚至写出了杨贵妃东渡的奇闻。中国也有不止一套东渡说法,有人信有人疑。现在网络上,考据党比较多,说法也乱,每年都有人考察新陵墓,没找到实物。遇上考古新发现就会刷新说法,但是证据缺口依然很大。
杨贵妃到底是死了,还是流亡?没人知晓。唐朝朝臣对她意见有分歧,现代学者也没统一口径。后人评价两级,或怨或叹。她如果真去了日本,也许对当地文化产生了影响。倘若没死还活着,只能说当时的宫廷密谋很深。
明朝初年,建文帝朱允炆的失踪就更加耐人寻味。一边说朱棣发动靖难是为了继位,一边说朱允炆在宫中大火之后逃脱。广西宝华山当地有说法朱允炆在那里隐居。《CNKI》期刊2010年收录了一篇专论,分析他逃亡路线和遗留物证,至今无法定论。朱棣其实最怕的就是朱允炆没死。他一面公开称自己名正言顺,背地里却派兵查找,各地调查又无功而返。郑和下西洋,按明面理由是航海外交,也有舆论认为其实是寻踪朱允炆。
朱允炆失踪,真相扑朔迷离。有说他变身和尚,有说他混进南方民间,有人猜他早死,无人澄清。坊间民间流传的锦囊出逃之说,但锦囊一直未见实物。其实,朱棣一生治国,也没摆脱找子侄的心病。历史就是这么多线并排,哪个故事也没终结。总有细节查不到,空白的部分就成了传说。
看了这五个人,忽然觉得历史的“谜团”可能未必都能解开。一些小人物的消失,史料也许就三言两语。但这些“消失的人”被反复研究、追忆,也算留给后人新的想象空间。有人觉得谜团本身就是历史的魅力。其实,考古技术再先进,最终未必找得全每个人的下落。数据只能补进一部分,故事还是有余白。五千年里有多少这样的人,我们没数清楚。
谁又敢说以后没有新剧情?现在社交网络已满是考古、历史纪录片。新的发现不断翻滚,旧的谜团也会有新的解释。下一场大型发掘出来什么,也没人预估得准。五位名人的失踪,其实是中国历史没完没了的话题。说真话,也许关键谜团永远不会被彻底解开。历史里最终消失,或许就是他们最突出的标签。
这样的人与事,现在大家习惯用网络追踪,技术迭代很快,但人心难测。现如今故事还没有落幕,每个人的猜测都能成段成章,等下一个谁写出别的答案。
历史里那些未完的谜题,关于老子、徐福、西施、杨贵妃、朱允炆……结局不一,轨迹难寻。你以为过去的事情都有定论,实际还有很多留白的空间。就这样吧,谁能说清我们下一次会不会遇到更难的谜题?
来源:才高八斗面条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