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际弹道导弹能够跨洲投送核弹头的远程弹道导弹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4 00:44 2

摘要:洲际战略核导弹,全称洲际弹道导弹(ICBM, Intercontinental Ballistic Missile),是现代核武器投送体系的核心之一。它指的是射程通常大于 5500 公里,能够跨洲投送核弹头的远程弹道导弹。

洲际战略核导弹,全称 洲际弹道导弹(ICBM, Intercontinental Ballistic Missile),是现代核武器投送体系的核心之一。它指的是射程通常 大于 5500 公里,能够跨洲投送核弹头的远程弹道导弹。

射程远最低 5500 公里,一般在 8000~15000 公里,足以从一个大洲打到另一个大洲。例如俄罗斯的“萨尔马特”,美国的“民兵-III”。高速度发射后导弹飞出大气层进入太空,在弹道飞行阶段速度可达 7 km/s 以上。从发射到打击目标一般只需 20~30 分钟。高毁灭性搭载核弹头,单枚就能摧毁一座大城市。现代 ICBM 多采用 分导式多弹头(MIRV) 技术,一枚导弹可在大气层再入时分离出多个核弹头,打击多个目标或突破反导系统。发射方式多样固定发射井(发射井中长期储存,随时可发射)机动发射车(如大型越野车,提升生存能力)潜射导弹(SLBM)(由战略核潜艇发射,与 ICBM 同为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核心)

ICBM 一般分为 三个飞行阶段

助推段(Boost Phase)从发射到火箭发动机关闭,约 3~5 分钟。导弹在大气层内飞行,容易被卫星/雷达探测。中段(Midcourse Phase)最长阶段(约 20 分钟),导弹飞出大气层进入太空。弹头和诱饵会分离,进行“假目标干扰”,增加反导拦截难度。再入段(Reentry Phase)弹头以极高速度(>7 km/s)进入大气层。时间很短(几十秒),温度高达数千度,需要特殊的再入材料防护。

现代 ICBM 不只是“飞过去”那么简单,它们要突破敌方的 反导防御系统

MIRV(分导式多弹头):一枚导弹可分离出 3~10 枚核弹头,打击不同目标。诱饵(Decoys):释放金属箔片、气球等假目标,混淆雷达。机动再入弹头(MaRV):弹头在再入时可以进行小幅机动,增加拦截难度。隐身和抗干扰:减少红外、雷达特征。核三位一体的一部分陆基 ICBM(反应最快)海基潜射导弹 SLBM(生存力最强)战略轰炸机(灵活,可召回)威慑功能确保“二次打击能力”——即便敌方先打击,我国仍有能力还击。维持 相互确保摧毁(MAD) 格局,避免大国之间爆发全面核战争。高超音速滑翔弹头(HGV):例如中国的“东风-17”、俄罗斯的“先锋”。速度更快,轨迹更灵活,突破反导能力更强。智能化与精准化:未来不仅是“核打击”,还可能搭载常规高精度打击武器。太空与网络战结合:导弹预警、制导通信可能与卫星和网络空间深度融合。

“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是我国战略反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打击范围覆盖全球,全时戒备、有效威慑,以武止戈、砥定乾坤。

东风家族成员有东风-5、东风-5A、东风-5B、东风-5C。

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是中国研制的第一代洲际地地战略导弹。1980年5月18日全程飞行试验成功。导弹全长32.6米,弹径3.35米,起飞重量183吨,采用二级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发射井发射,最大射程1.2万公里、1.5万公里(东风-5A),可携带1枚3000公斤威力为300万—40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或4—5枚分导核弹头(东风-5A),命中精度500米。

东风-5C到底有多牛? 携带10枚分导弹头战力倍增

在东风-5B亮相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东风-5C就被曝光,它到底有哪些科技创新点?

“东风-5C能携带10个弹头,可在纵深数百公里区域内选择要打击的独立目标,还可调节打击时序和次序,大幅提高突防能力和打击效果。”王云飞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东风-5C的亮相使我国战略核力量的威慑效果更加灵活有效。

有媒体梳理外媒对我国东风-5型导弹试验的报道发现,以往东风-5A、东风-5B时多是猜测搭载3—5枚分弹头,而这次的东风-5C跃升到10枚,明显表示战力已经倍增。(http://www.zzdfzj.com)还有一种观点则臆测,随着携带弹头数量的增加,表明东风-5C洲际导弹诱饵弹头的欺骗技术已经达到很高水平。

有军事专家分析称,中国很长一个阶段没能突破分导式多弹头技术,瓶颈在于核弹头的小型化。此次携带10枚分导弹头,正说明我们突破了这个技术瓶颈。

来源:梯子科技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