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涨停潮到来,警惕!这些个股或将迎主升浪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4 02:58 2

摘要:9月的资本市场,仿佛被一股智能浪潮彻底点燃——2025年9月2日,A股人形机器人板块集体拉升,浙江荣泰、五洲新春、拓普集团等多只个股直封涨停,板块指数单日飙升12%。这背后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全球科技与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层变化的缩影。

9月的资本市场,仿佛被一股智能浪潮彻底点燃——2025年9月2日,A股人形机器人板块集体拉升,浙江荣泰、五洲新春、拓普集团等多只个股直封涨停,板块指数单日飙升12%。这背后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全球科技与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层变化的缩影。

当北京迎来全球首届“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当特斯拉Optimus加快量产脚步,当国产供应链在核心部件上抢占先机,这个原本只存在于科幻片里的产业,正一步步走进现实产业链的核心舞台。

这场热潮到底因何而起?它的驱动因素是什么?我们能否从中洞察未来十年的产业机会?

一、三大力量,推高人形机器人板块

1. 政策护航,产业加速成型

过去两年,中国多个核心城市密集出台针对人形机器人及“具身智能”产业的扶持行动方案。

北京设立高达1000亿元的政府投资基金,意图在2027年前打造全球领先的人形机器人创新高地;上海则定下目标,到2027年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深圳、苏州、合肥等地也推出了涵盖AI芯片研发、多模态传感系统、高精度运动控制等关键领域的专项补贴与产业链扶持政策。

在这样强劲的政策加码下,人形机器人从研发孵化到批量生产的周期被大幅压缩。

2. 技术突破,商业化提速

如果说几年前的人形机器人还只是高成本“实验品”,那么如今的它们,已经跨过量产门槛。

特斯拉的Optimus计划在2025年生产数千台新品,引发全球关注。而国产企业也在关键部件上取得了突破:

- 拓普集团的谐波减速器相比日本厂商成本降低40%,已稳定量产;

- 禾川科技实现毫米级定位精度,在柔性制造场景中优势显著;

- AI大模型的融合,例如微软在协作机器人中引入Copilot,使人机协作效率提高了数倍。

这意味着,过去受限于高成本和技术瓶颈的人形机器人,如今有了走进工厂、医院、家庭的实际能力。

3. 场景多元化,市场空间打开

人形机器人的应用早已不止于实验室展示,在更具经济性的前提下,它们可以切入四大核心赛道:

① 危化防爆行业:替代工人在高危环境作业;

② 工业制造:柔性化生产线减少人工依赖;

③ 医疗康养:参与康复辅助、远程手术;

④ 家庭服务:化身智能家务助手。

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50年,人形机器人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5万亿美元,其中中国需求将占到近30%。

二、“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引爆点

回看过去二十年,AI、新能源、半导体依次成为资本与产业竞逐的“三座高峰”,而人形机器人很可能是第四座。

它不仅融合了AI算法、传感技术、材料科学、制造工程等多领域成果,更是未来“智慧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

尤其在中国,“AI+制造”双轮驱动,使国内企业不再只是模仿者,而是正在转向技术与标准的制定者。

当特斯拉开启量产,国内厂商完成核心部件国产替代,全球产业链的权力格局将重新定义。

三、六家代表性企业的成长密码

浙江荣泰——高端轴承的国产王牌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55%,净利润提升70%。凭借轻量化与高精度技术,荣泰轴承已进入ABB、拓普集团等供应链,用于工业协作及家庭服务机器人关节。

自主研发的陶瓷复合材料,让成本较传统产品下降30%,毛利率稳定在32%以上。随着关节模组市场需求爆发,荣泰有望在2025年实现超过8亿元的订单额。

五洲新春——微型滚针轴承的隐形冠军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涨65%,净利润飙升80%。

在高精度、微型滚针轴承领域,五洲新春的陶瓷涂层技术让产品寿命延长50%,毛利率达到38%。

随着工业机器人渗透率加速提升,其滚针轴承业务年增长预计超过120%。

宏昌科技——导电胶的国产替代先锋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提高70%,净利润上涨90%。

其纳米银导电胶不但导电性更优,且成本较进口产品低40%,被安培龙和拓普集团应用于触觉反馈与环境感知模块。AI与机器人高度融合后,该领域的增长率预计将达到150%。

震裕科技——精密模具的全球亮剑

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80%,净利润翻倍。

自研镁铝合金冲压工艺延长模具寿命60%,毛利率保持45%。随着家庭服务型人形机器人的普及,其轻量化模具业务有望实现130%年增。

安培龙——传感器的智慧之眼

营收同比暴涨90%,净利润飙升110%。

同时布局毫米波雷达与红外传感,响应速度提升到0.1毫秒,广泛用于避障和姿态控制。预计其智能感知业务增长率可达到惊人的180%。

拓普集团——减速器的国产化破冰者

上半年营收增长60%,净利润增80%。与ABB联合开发的关节模组已进入试产阶段。

自研谐波减速器不仅成本低于日本厂商40%,还实现了量产的稳定性,预计2025年订单额将超10亿元。

四、从资本热到产业变革

短期人形机器人板块的爆发给资本市场带来一波迅猛行情;长期来这更像是一场产业革命的前奏。

这里有几个不可忽视的趋势:

- 国产替代与全球竞争同步进行,未来几年中企有望与日韩在多个核心领域平起平坐;

- AI大模型与人形机器人的深度融合,将让机器人拥有“类人”的学习与思考能力,提高自适应性;

- 应用场景从工业延展至消费端,家庭、教育、医疗都可能成为新增长点。

也必须看到,产业仍有挑战——包括核心算法与硬件的稳定性、伦理与隐私问题、以及商业化模式的探索。未来谁能跨越这些壁垒,谁就可能成为下一个特斯拉。

人形机器人的爆发,既是资本市场的热点,更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缩影。从政策扶持、技术突破到产业落地,三股力量合流成了这股浪潮的主引擎;从浙江荣泰到拓普集团,六家企业的成长轨迹,正折射出国产供应链迅速崛起的全貌。

如果说新能源车用十年时间改写了交通工具的定义,人形机器人会否在未来十年重塑我们的生活与生产?

那么你认为,在特斯拉Optimus加速量产的带动下,人形机器人能否像新能源车那样,在十年内实现规模化普及与产业利润爆发?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来源:山巅上静谧的庙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