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0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分别公布202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中国内地共有181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入选。据统计,年龄≤45岁的候选人共有36人,其中工作单位为内地高校的共有25人(中国科学院20人、中国工程院5人),最年轻的只有39岁——苏州大学的
8月20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分别公布202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中国内地共有181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入选。据统计,年龄≤45岁的候选人共有36人,其中工作单位为内地高校的共有25人(中国科学院20人、中国工程院5人),最年轻的只有39岁——苏州大学的王殳(shū)凹、浙江大学的刘一峰,均出生于1985年。
今年是否会产生首位“80后”院士?悬念仍留待揭晓。
院士候选人,年轻人更多了
“年轻化”是近年来我国院士制度改革的方向之一。2023年,“80后”的身影首次出现在院士候选人名单中,据汇总,2023年共有8名“80后”入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分别有7人和1人,但8人均未能进入最终院士名单。
今年,院士候选人的“80后”队伍再次壮大,对近五届(2017-2025)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汇总,内地高校至少有23名“80后”入选该名单。
而将目光聚焦到45岁及以下的候选人中(内地高校),我们对这支队伍“年轻化”的实感会更加强烈——
2017年,45岁及以下的候选人仅有1人(时年39岁的颜宁);
2019年,5人;
2021年,2人;
2023年,这一数字提高至24人(前三届之和的3倍);
2025年,25人入选,总数创下新高。
2025年,2位最年轻的院士候选人
昨日,39岁的王殳凹和刘一峰因“最年轻”院士候选人引发关注,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履历——
苏州大学 王殳凹
王殳凹出生于1985年,2007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学士学位,2012年在美国圣母大学获博士学位,2012-2013年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展博士后研究。回国后,他进入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工作,长期从事我国核能发展及核安全重大战略需求相关研究,提升了我国放射化学学科的国际影响力。这已经不是王殳凹第一次因为“最年轻”出圈。2018年,时年33岁的他获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现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是当年最年轻的入选者;2024年,他再次获得首届国家杰青延续资助,也是最年轻的入选者。
王殳凹(图源:《华人时刊》)
苏州大学的放射医学是我国该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2018年获批省部共建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我国放射医学领域的唯一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先后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71项,目前的实验室主任正是王殳凹。今年3月,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正式发布,苏大王殳凹、王亚星教授研究成果“高能量转化效率锕系辐射光伏微核电池的创制”入选,该成果通过创新设计将核废料中锕系核素衰变释放的能量转化为持久电能,实现了放射性核素衰变能到光能转换效率近8000倍的提升。苏大的放射医学专业已多年位列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全国第一,其放射医学学科已成了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浙江大学 刘一峰
同样出生于1985年,浙江大学的刘一峰2007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被视为北大数学“黄金一代”的一员(“黄金一代”指2000年前后进入北大数院的一批学生,他们在数学领域均取得不俗成绩)。刘一峰2012年毕业后,先后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讲师(2012-2015),美国西北大学助理教授(2015-2018),耶鲁大学副教授和教授(2018-2021),主要研究领域为代数数论、自守形式、代数几何。2021年6月,这名青年数学家在辞去耶鲁大学正教授职位后,归国全职加盟浙大,现为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
近年来,刘一峰与合作者解决了数论领域内一系列著名问题,在国际上备受瞩目,2017年斩获斯隆研究奖,2018年因在算术几何和数论领域的诸多突出贡献获得SASTRA拉马努金奖。加入浙大的同年,他成为浙大数学高等研究院继励建书、阮勇斌、孙斌勇等3位中科院院士之后第4位永久成员,也是当时最年轻的一位(2024年第5位-孙崧教授加入,生于1987年)。此后,不到3年的时间里,他在其主攻方向——数论及算术几何领域接连取得重大突破,4篇论文发表在Annals of Mathematics、Inventiones mathematicae等四大数学顶刊(每年合计刊登文章仅百余篇)。
青年人才,大力支持
最近几年,“大胆使用青年人才”成为各类评选活动中的工作方向,年轻学者越来越受到认可。2025年最新修订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明确:特别关注长期奋战在科研和工程技术一线的工程科技专家……关注中青年和女性工程科技专家。
总书记曾强调:“要给予青年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202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亦提出“大力支持、大胆使用青年科技人才”。
图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
对青年人才大胆用,在许多高校已是常态。在安徽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35岁及以下教师占比超过30%,至少95所“双一流”高校中45岁及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比过半。据汇总,西南石油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安徽大学45岁及以下的教师占比甚至超过70%,已成为师资绝对主力,发展后劲足、潜力大。老、中、青三代形成梯队,适应不同层次教学、科研工作。
“80后”入选院士候选人,让年轻学者有机会站上学术评价的核心舞台,更是为未来储备战略力量的关键一步。当年轻一代接过接力棒,创新链条便有了可持续的生命力。
来源: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