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间过得真快,今天是农历二月廿九,明天我们就将迎来新月,农历三月初一。三月初一,公历时间为2025年3月29日,周六。除此以外,您对三月初一还有何了解?
导语:明日三月初一,记得“三月初一”3个忌讳:1不脱、2不争、3不出。
时间过得真快,今天是农历二月廿九,明天我们就将迎来新月,农历三月初一。三月初一,公历时间为2025年3月29日,周六。除此以外,您对三月初一还有何了解?
农历三月,又叫桃月、桐月。在民间,尤其是在农村老人眼里,农历三月是个很重要的月份,尤其是三月初一,作为三月首日,是民俗文化中很特别的日子。
民间有“三月看初一”的说法,足以说明三月初一的重要性。农历三月,又叫季春,它是春耕颇为重要的月份,而三月初一又是农历新月之首,因此也被称为“迎祥日”,这天不仅是春耕的序幕,也是祈福家宅兴旺的重要时刻。
三月初一的传统习俗有很多,也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尤其是三月初一吃什么非常有讲究,这些食俗不仅仅是美食,更是传统文化的符号。
比如:三月初一这天要吃春笋。春雷一响,春笋满山。春笋有“春季第一鲜”之称,也是三月初一这天要端上桌的菜。有道是“雨后春笋节节高”,吃春笋象征着破旧迎新、节节高升。
三月初一这天还要吃荠菜。俗话说:三月荠菜赛金丹。荠菜象征“吉庆有余”,此时的荠菜鲜美正当时,用它包饺子再好不过。
三月初一的餐桌上也少不了韭菜,春韭不仅鲜嫩,营养也颇为丰富,韭菜还表达着“长长久久”的美好寓意。
这些三月初一的食俗饱含着不时不食的饮食智慧,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老传统别丢。
明天就是三月初一了,古人对三月初一的看重,还源于农历三月初一这天的天气对于接下来的春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农历三月是春耕春管的大忙时节,这个月的降雨多寡,冷暖情况都会对年景有所影响,因此有关三月初一的农谚非常多。
三月初一晴,农家发大愁;
三月初一晴,遍地起新坟;
三月初一晴,无雨天要旱;
三月初一雨淋淋,风调雨顺收成厚;
雨打三月一,湿冷在季春;
最怕三月初一晴……
这些三月初一的农谚都是在说,如果三月初一下雨,预示着接下来降雨丰沛,对农作物生长有利;如果这天是晴天,则可能预示着干旱,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干旱对农作物会带来不利影响。
当然,农民们更不愿意在三月初一看见倒春寒了。听说东北三月末下起鹅毛大雪,仲春时节上演“雪花盛宴”虽说令人惊喜,但这对作物的生长来说无疑是个坏消息,应谨防冻害的发生。
今年的三月初一有何特点?啥说法?
今年的三月初一很特殊。明天干支纪年对应的时间为:乙巳年、己卯月、丁酉日。根据“建除十二日”择吉推算,明天为“破日”,破意味着破坏和矛盾,是古人眼中的“凶日”,但事事都要两面看。破还有冲破之意,只要努力,还是会打破僵局,就如明天三月初一那样,我们终会迎来崭新的开端。
明日迎三月初一,记得“三月初一”3个忌讳:1不脱、2不争、3不出。这里说的就是农历三月初一的禁忌和注意事项,看完别忘了告诉家人!
三月初一有什么需要忌讳的事呢?首先就是:不急于脱厚衣服。
农历三月初一,我们终于迎来了草长莺飞的“阳春三月”。此时随着日照增强,气温逐渐回升。虽然冷空气的势力有所减弱,但仍然会时不时地造访。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即气温快速回升后,冷空气突然来袭,导致气温急剧下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倒春寒”。
正如民谚有云“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的说法。基于农历三月的气候特点,提醒您要记得:不要急着把厚衣服脱掉,此时还要遵循“春捂”的原则。
“春捂”应该怎么捂?
“春捂”的原则是不捂不行,捂过头也不成。春捂并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如果衣服穿得过多过厚,甚至“捂”出了汗,遇到冷风反而会受凉,可见,我们要掌握好“春捂”的尺度。
春捂要重点照顾好“首足”两头。此外,传统养生主张,春时衣着应该“下厚上薄”。
“春捂”要捂到什么时候?
从三月初一开始,天气会日渐温暖,衣服要逐渐递减,捂到什么时候要因人而异,总的原则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掌握。
气温:经研究表明,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体弱或高龄老人则要适当再多捂些时日,身体才能适应。
温差:农历三月气温虽已温暖,但气温变化无常,当昼夜温差大于8℃时,则要春捂,反之则可以不捂了。
提醒您要注意的是,脱掉厚衣服时不要骤减,正如老话说的“一向单衫耐得冻,乍脱棉衣冻成病”。咱们要慢慢减掉厚衣服,也不要太勤快了,急着清洗换下来的厚衣服,要留一件厚衣服放在方便拿取的地方,以备不时之需。
2不争:不争吵三月初一在民俗文化中是很有讲究的日子,忌讳也颇多,就比如:不争吵。
三月初一是农历三月的首日,此时正值春天,万物复苏,所以古人很看重这天。他们认为如果这天与人发生口角,预示不顺。
三月初一的这个忌讳的确有道理,为什么这么说呢?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此时阳气升发,情绪会随之波动。如果经常发脾气、争吵不断,势必会影响我们的心情,甚至会给身体造成影响。
我们都知道,一年之计在于春。可以说,春季做好情绪管理,对于整年的身体健康都有着莫大的好处。
《老老恒言》就曾说:“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常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什么意思?人是靠气来充实身体、维持生命的,所以要注重日常养护,尤其忌讳的就是发怒。这句古训强调了戒怒、避免争吵、保持心情畅达的重要性,我愿与大家共勉。
三月初一还有什么忌讳呢?忌夜晚出行。
三月初一也被称为三月朔日,古人将这天视为“重置”的象征。此时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三者近乎直线排列。因此,地面无法看到月亮,古人称之为“新月”,这个现象标志着一个新农历月份的开始。
老祖宗在这天是不会夜行的,首先这个规矩是基于此夜月光黯淡,视线不好,夜间行走容易发生意外,所以古人多了份敬畏。此外,这个忌讳也体现了古代农耕社会的特点。农历三月正值农作物播种和生长的关键时期。人们白天都忙于农活,到了夜晚就要在家中好好休息,所以是不会晚上外出的。
三月初一这个忌讳拿到现代还有参考价值吗?
答案是肯定的。农历三月仍旧处于春季,此时早晚温差大,夜晚出行容易着凉。有道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我们应该遵循“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作息规律,不仅能避免不可预知的风险,还能调养自己的身体。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老祖宗的这些教诲依然值得我们传承和铭记。
结语:以上就是有关三月初一的传统习俗和讲究,明日就是农历三月初一了,1不脱、2不争、3不出这3个忌讳,您都记住了吗?
来源:会吃的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