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十堰“鸟痴”刘洪军,让337种鸟类在镜头下“活”起来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8 09:13 1

摘要:近日,湖北十堰“鸟痴”刘洪军的新书《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野生鸟类观察图鉴》由长江出版传媒、湖北美术出版社联合出版,面向全国发行。该书全面且系统地介绍了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内生存的337种鸟类,为鸟类研究、生态保护及自然爱好者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朱江 通讯员 梁宇慧)近日,湖北十堰“鸟痴”刘洪军的新书《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野生鸟类观察图鉴》由长江出版传媒、湖北美术出版社联合出版,面向全国发行。该书全面且系统地介绍了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内生存的337种鸟类,为鸟类研究、生态保护及自然爱好者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水利工程,其核心水源区生态环境的稳定对工程效益及区域生态安全意义重大。湖北十堰作为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丰富的水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系统,使得这里成为众多野生鸟类的栖息家园。《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野生鸟类观察图鉴》的出版,填补了该区域鸟类系统记录的空白。

刘洪军。

今年59岁的刘洪军出生于河南新野县,现就职于十堰市东风22小学,是一名生态环境教育老师、环保志愿者。在专业人士眼中,他是一名民间鸟类专家;亲朋好友都说,他是一位“鸟痴”;在学校,学生们都亲切地喊他“鸟叔”,因为他将自己的爱好带到课堂中,将孩子们带到大自然中。

30多年来,他一身迷彩服,踏遍十堰山山水水,只为追寻丹江口库区鸟类踪迹,用镜头拍下30余万张鸟类图片,将十堰市野生鸟类充盈到18目69科368种。

火烈鸟(国家一级保护鸟类)。

早在18岁时,刘洪军就结缘爱上了摄影。他拍厂里的活动、周围美景,武当山、神农架则成了他拍照的圣地,一年四季,风花雪月,都在他的镜头里。1995年夏天,刘洪军和一群摄友在神农架林区潜伏于丛林中等待金丝猴出现,很多叫不出名字,色彩鲜艳的鸟儿在枝头跳跃,优美的姿态让他情不自禁按下快门,记录下了它们美丽的身影。回家后,他查阅《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等书籍认识这些鸟儿,了解鸟类的知识,欣赏照片,观看影视资料,被丰富多彩的鸟类世界深深吸引,从此爱上了观鸟、拍鸟。

刘洪军。

喜欢上观鸟后,刘洪军开始留意十堰周边的各种鸟类。无论是夏雨秋霜还是寒冬酷暑,他一有时间就和“鸟友”们结伴,全副武装,不辞劳苦地深入丛林野外潜伏隐蔽,尽情观鸟、拍鸟,2012年,他拍摄的《生态太极湖飞羽瞬间》16幅作品在第九届中国摄影艺术节展出,这更加坚定了他记录美丽鸟类生灵的爱好!这个爱好,一坚持就是20余载。他的足迹踏遍了秦楚武当大地。20余载拍鸟的结果,成就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鸟叔”,他通过查阅大量资料认识了相机里出现的鸟类,熟悉它们的生活习性,通过鸟的鸣叫就能够知道它们的种类等。

中华秋沙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

在一次次追逐鸟影的过程中,他的相机里出现了奇迹:是他,首次在十堰市发现“东方宝石”——朱鹮、首次在张湾区堵河拍下鸟类活化石——中华秋沙鸭、首次在郧阳国家湿地公园记录下大天鹅、火烈鸟,新发现的领岩鹨、栗背岩鹨、小黑领噪眉3种珍稀鸟类,填补了湖北省鸟类的空白。

小天鹅(国家二级保护鸟类)。

在拍鸟的征途上,刘洪军积极宣传鸟类知识,拆除捕鸟网,救治伤鸟,让更多人识鸟、爱鸟、护鸟,成为“全国十佳爱鸟模范”;他是全国自然体验培训师,在课堂传递生态道德教育理念,被评为湖北省“最美生态道德教育园丁”;他的身影穿梭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丹江口水库大中小学生课堂,致力于生态环保公益宣讲,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坚定传播者;作为民间河长,他以守好北方“大水井”,保丹江口水库一库碧水永续北送为己任,获得第七届湖北省环境保护政府奖、“斯巴鲁生态保护奖”、十堰“最美守井人”、十堰市首届“森林使者”、十堰市第四届“环保卫士”。他的节假日,都在巡河护鸟志愿活动的路上。

刘洪军始终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维护生物的多样性,被聘为“湖北省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为构建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因为这些卓越的贡献,他荣获2023年湖北省环境保护政府奖。

刘洪军在给学生上课。

作为一名教师,他把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中,他将自己的爱好与教学结合起来,在学校的支持下,开发了《生态道德教育》校本课程并编写了教材。在课堂上,他将自己拍摄到的鸟类图片制作成课件进行教学,传递环境保护的知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他组建观鸟社团,教学生观鸟、拍鸟;他组织学生开展校园生物多样性调查,探索生物的多样性和环境的关系;他带领一群小河长巡河护河,守护一江清水,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在孩子们心灵中播种下生态道德理念的种子。

随着手上拍到的越来越多鸟的原始资源,随着十堰市城镇建设中越来越注重生物多样性均衡发展,丹江口库区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十堰,这座魅力城市的山山水水践行着他的环保意识,生态理念。这时,刘洪军萌生了一个念头:“我要把我知道的鸟的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我要让更多的十堰人知道身边飞过的是什么鸟,草坪漫步的那鸟叫什么,有什么喜好,我要出一本书,讲一讲这些鸟类的故事。”他的想法,立即得到家人、朋友大力支持。于是,不是爬冰卧雪的日子,他就坐在桌前,将自己拍的照片和鸟类科普书籍相印证,分门别类介绍生活在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山水间的鸟类。

经过30年的努力,经过反复印证,他编写出版《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野生鸟类观察图鉴》,铜版全彩印刷。书中详细阐述了337种鸟类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布范围等信息。每种鸟类均配有高清实地拍摄照片,生动展现了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姿态,让受众能够直观感受这些鸟类的独特魅力。从常见的麻雀、喜鹊,到珍稀的中华秋沙鸭、朱鹮等,都在书中得以呈现。他坦言,这是自己经多年实地考察,深入水源区各个角落,积累了大量一手数据,才成就了这本内容翔实、极具科学价值的图鉴。

东方白鹳(国家一级保护鸟类)。

刘洪军用镜头捕捉美丽环境,用实际行动保护生态环境,将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传递给下一代,是名副其实的最美生态环境保护者。十堰市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如今,《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野生鸟类观察图鉴》的出版发行,使更多的人认识大自然,保护鸟类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知识保障。

业内专家认为,《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野生鸟类观察图鉴》不仅对鸟类学研究人员具有参考意义,也为生态保护工作者制定保护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还能激发广大民众对鸟类及自然生态的关注与热爱,助力形成全民参与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随着这本图鉴的出版发行,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的鸟类将得到更广泛的认识与保护,为守护区域生态平衡注入新的活力。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十堰广播电视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