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回想起当年给社员们送饭的往事,我心里既愧疚又感动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3 21:54 1

摘要:似乎就在转眼间,我已从一个毛头小子变成了白发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愿意回忆以前的点点滴滴,每当想起当年在陕北插队落户的那段知青生活经历,我心里就波涛如汹涌的大海,久久难以平静。特别是想起那年麦收队长让我给社员们送饭的往事,我心里既愧疚又感动,乡亲们的淳

(草根作家原创作品,今日头条首发,七十二小时内请勿转载)

似乎就在转眼间,我已从一个毛头小子变成了白发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愿意回忆以前的点点滴滴,每当想起当年在陕北插队落户的那段知青生活经历,我心里就波涛如汹涌的大海,久久难以平静。特别是想起那年麦收队长让我给社员们送饭的往事,我心里既愧疚又感动,乡亲们的淳朴善良和宽容,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图片来自网络

我是1969年1月中旬和同学们一起乘坐知青专列离开北京的,最终我们被分派在陕北延安地区的延川县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那年我刚满十七岁,身高还不到一米六。

我们插队落户的那个小山村叫刘家沟,刘家沟可真是一个穷山沟,典型的两山夹一沟,周边都是连绵起伏的丘陵和纵横的沟壑,黄土高坡上的土地没有一块平坦的耕地,基本都是山坡地,土壤贫瘠,粮食产量很低,乡亲们的生活都不富裕。

来到刘家沟后,我们七名同学分在了刘家沟二队,刘明奎队长安排我们临时借住在老乡家中。可能看我长得瘦小,刘队长用手摸着我的头说:“娃娃,你去我家吃住,我家的土窑宽敞。”

刘大伯家三个娃,大的是女娃,刚嫁人不到一年。两个男娃是双胞胎,那年十八岁,一个叫刘双,一个叫刘全,我就和他哥俩住同一孔土窑,三个人睡一铺土炕。

当天在刘队长家吃罢晚饭,我前脚刚跟着刘双刘全哥俩走进他俩居住的那孔土窑,刘大妈后脚就跟了进来,她笑着说:“刘全,你把炕头让给人家北京娃娃,人家是客哩。”刘大妈说完,就把刘全的铺盖卷挪到了炕梢上,把我的被褥铺在了炕头上。

从那天起,刘队长和刘大妈就把我当成了他们的娃娃看待,比对他们的娃娃还亲。啥活都不让我干,好吃的都留给我吃,刘大妈看我的棉袄袖子有点短,还用一块旧布和一些旧棉絮给我缝了一个暖袖。

记得是快过春节的时候,两名同学到刘队长家来叫我陪他俩一起去趟公社供销社,我刚走下刘队长家的土硷畔,刘大妈就抱着刘队长的老羊皮袄撵了下来,她颠着小脚一边跑一边喊:“娃娃,把你大伯的羊皮袄穿上,今儿个天冷,别冻着哩。”那一刻,我心里暖暖的。

那天的天气确实冷,凛冽的北风刮在脸上,就像刀子割肉一样。回来时正好顶风,我那两名同学冻得瑟瑟发抖,躲在我身后让我替他俩遮挡风寒。第二天,我那两名同学都冻感冒了,发烧咳嗽,难受了好几天。那天幸亏我穿了刘队长的羊皮袄,要不然的话,一准得冻感冒。

春耕春播生产结束后,队里为我们知青打了新窑,我也就不在刘队长家借住了。刘队长家有什么好吃的,刘大妈都会让刘全哥给我送到知青点,刘大妈就像我的妈妈,更像冬日的暖阳,让我倍感温暖和感动。

图片来自网络

那年麦收的第一天,割麦子时我不小心用镰刀割破了手,一道大口子鲜血直流。刘队长在他腰带上撕下一条布条给我缠住伤口,就不让我割麦子了,让我回家歇着。当天晚饭后,刘队长来到我们知青点,笑着对我说:燕生,赶明你不要出山割麦,去队部帮着做饭送饭,麦收抢时间,晌饭(午饭)要送到山上吃。”

第二天吃过早饭,我就早早来到了队部,刘大妈和一位年轻婆姨(大嫂)已经在我之前来到了队部,她俩在和面准备蒸馍,就让我抱柴准备烧火。

队部有两个大灶,一个灶蒸馍,一个灶熬绿豆汤。队里的人口原本就不多,能参加生产劳动的男女社员加上我们知青只有四十人,一人两个馍,总共得八十个馍,两层笼屉的大锅得蒸两锅。蒸的馍并不是白面馍,是高粱面、玉米面和少量白面掺在一起蒸的发面团子,陕北老乡叫馍。

快晌午的时候,馍蒸好了,两水桶绿豆汤也熬好了。八十个馍装在四个篮子里,得两个人挑,那位大嫂体质好,她说让我挑两篮子馍,她来挑熬绿豆汤。我觉得我是男生,让女人挑重担不合适,我就抢着挑绿豆汤。

那天的天气很热,感觉就像下火一样,我挑着两水桶绿豆汤走在前面,汗水顺着脸和脖子往下淌。走了不到一半的路程,趁我撂下担子歇息的时候,那位大嫂抢过我的担子挑着就走。穿越泄洪沟,爬上一段陡坡,就能看到在山坡上割麦子的社员了。又往前走了一段路,那位大嫂也是汗流浃背,她的褂子都被汗水浸透了。

我紧走两步,走到那位大嫂前面,挡住了她的去路,她只好撂下担子,用胳膊擦脸上的汗水。我就挑起两桶绿豆汤,快步往前走去。

远远看到送饭的来了,在地里割麦子的社员都放下镰刀,向我招手。天气炎热,大家一定渴坏了。我加快了步伐,刚走上地畔,脚下好像被什么绊了一下,我冷不防跌倒在地上,两水桶绿豆汤全都洒在了麦地里。等我爬起来扶起水桶时,水桶里只剩下了一点绿豆。

突然发生这样的意外,我吓得不知所措,蹲在地畔上呜呜哭了起来。大家虽然很心疼也很生气,看我哭了,谁都没说啥也没埋怨我。刘队长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苦笑着说:“哭啥嘛,快起来。人怕失手马怕失蹄,你又不是故意……”刘队长对我说完,又回头喊道:“刘全,你麻溜下山,到队部烧两桶开水挑上来……”

当时我心里既愧疚又感动,愧疚的是感觉对不起乡亲们,大热的天,乡亲们都眼巴巴盼望着喝上一碗绿豆汤解暑止渴,我却这么不中用。感动的是我这么不小心这么不中用,刘队长和乡亲们一句责备的话也没有,还安慰我,我能不感动吗。

日头都偏西了,我和刘全哥才替换着把两桶开水挑到山上。那天社员们都口渴得要命,主要是天气太热,真的是赤日炎炎似火烧啊。

那次不慎跌倒洒了两桶绿豆汤,乡亲们虽然没人埋怨我,谁都没说啥,可我却为此自责愧疚了好久。

1970年冬季,我们在刘家沟大队插队落户的三名北京知青一起到公社卫生院参加了征兵体检,随后又到县医院复检,最终我们三个人只有我一人顺利通过了体检和政审,在刘家沟大队插队落户不到两年,我光荣参军入伍,成了最早离开刘家沟的北京知青。

刘双哥结婚的时候,我给他寄来十块钱和两双袜子(其中一双是跟战友要的),十块钱虽然不多,那可是我半年才从津贴费里节省下来的。刘全结婚的时候,我正在教导大队参加学习培训,就把我那身没穿过的新军装寄给刘全哥,权当是新婚贺礼。原本打算等刘全哥结婚的时候,我一定回陕北参加他的婚礼,可时间不允许,我无奈放弃了这个计划。

目前,我和刘双、刘全哥俩都有联系,逢年过节他哥俩都给我寄陕北特产,我也常回陕北看望乡亲们和这两个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兄弟。去年秋后,刘全哥和嫂子还来了北京,我领着他俩去游览了天安门广场和故宫,原本计划第二天去颐和园游玩,后天去八达岭登长城,可因为嫂子腿疼,没能成行,我带她去医院做了检查,拿了口服药和外用膏药。

图片来源网络

知青岁月已渐行渐远,我们一代人也在慢慢变老,当年在陕北插队落户的点点滴滴我却记忆犹新,淳朴善良的陕北老乡永远都是我的亲人,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第二故乡的乡亲们。

作者:草根作家(讲述人:陈燕生老师)

来源:草根茶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