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观点:寻求关税对等,下一步是什么?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8 09:05 1

摘要:除了增加从美国进口产品外,增加防御支出和对中国征收关税还可能被提出作为修复贸易平衡、以达成贸易协议的潜在要求。我们探讨其他亚洲经济体是否能够满足这些需求,以及这意味着什么。

寻求对等--下一步是什么?

除了增加从美国进口产品外,增加防御支出和对中国征收关税还可能被提出作为修复贸易平衡、以达成贸易协议的潜在要求。我们探讨其他亚洲经济体是否能够满足这些需求,以及这意味着什么。

要点

美国高级官员最近的评论和媒体报道表明,在达成协议的背景下,美国可能会考虑另外两个条件。

首先,它可能会寻求增加一些经济体的防御开支。其次,据报道,美国可能乐见其他经济体对中国征收关税。

多个亚洲经济体都有增加防御开支的计划,但美国可能会要求更高的目标,而这些目标可能难以实现。

与此同时,鉴于中国作为终端需求来源地的重要性以及紧密整合的供应链,这些经济体可能不希望对中国征收关税。

在此背景下,不确定性持续存在,对企业信心、资本支出和商业周期造成压力。

在本报告中,探讨三个问题:(1)亚洲是否能够通过增加商品购买来减少对美国的贸易顺差,(2)是否有增加防御开支的财政空间,以及(3)亚洲经济体会否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征收相应的关税。

更广泛的审查似乎正在进行中,包括非贸易相关问题:美国政府似乎正在更广泛地审查其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这将超越贸易范畴。4月2日即将到来--对等和行业关税计划可能会在这天宣布。在此过程中,投资者越来越关注协议的可能轮廓,以及哪些经济体将能够采取足够措施来避免关税。与此同时,我们开始听到更多来自商务部长和财政部长等内阁官员的意见,他们试图阐明政府对关税及其影响的态度(例如,最近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HowardLutnick)接受的访问)。美国政府已经提到使用对等关税来解决贸易伙伴的关税、非关税壁垒和不公平贸易行为,并寻求要求贸易伙伴增加采购,以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最近,美国与墨西哥的贸易关系最近的发展以及有关媒体报道表明,以下组成部分也在考虑之中——

提高防御开支占GDP的百分比;

可能要求亚洲除了中国以外经济体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征收关税;

我们探讨每个组成部分的细节,评估各个亚洲经济体满足美国要求的可能性及其潜在影响。在本报告中,我们回顾了减少美国贸易逆差可能需要的采购类型,并将更深入地探讨防御支出问题以及其他贸易伙伴对中国的潜在关税。

我们要强调的是,虽然亚洲经济体已经计划增加防御开支,但美国可能会提高要求,一些经济体在满足新要求方面可能面临挑战。同时,鉴于中国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相关产出中占41%(第二是美国,占13%),其他经济体提高对中国的关税也面临挑战。

(1) 增加购买,以减少美国与除中国以外亚洲各经济体的贸易逆差

对美国的巨额且快速增长的贸易顺差使中国以外的亚洲地区成为焦点:美国总统特朗普一直专注于解决美国长期存在的巨额贸易逆差问题。在此背景下,除中国外的亚洲地区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自 2017 年以来翻了一番多,从 1750 亿美元增至 4450 亿美元,这意味着该地区许多经济体目前面临的风险将比 2018 - 19 年更大。中国仍然对美国拥有最大的贸易顺差,但其他六个亚洲经济体也存在巨额贸易顺差。这些经济体包括越南、中国台湾省、日本、韩国、印度和泰国。

并非所有的增长都可以归因于贸易的出口绕道:我们认为,美国的强劲需求和供应链多元化共同推动了对美贸易顺差的急剧扩大。近年来,美国经济实力强劲,向来是终端需求的一个重要来源地。2020 - 25 年,美国实际进口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7.4%,而欧盟和中国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 - 0.8% 和 2.2%。美国的进口在 2025 年 1 月急剧上升,我们的经济团队将其归因于强劲的黄金进口和一些贸易前置,但随后的趋势仍然强劲。当我们研究中国以外的个别亚洲经济体与美国和中国的贸易平衡如何演变时,对美国贸易顺差增加、同时对中国贸易逆差扩大的经济体有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和泰国。

尽管如此,解决对美贸易顺差问题仍将十分困难:对于一些亚洲经济体而言,其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规模占其各自 GDP 的百分比意味着,这些经济体将难以通过增加购买规模来解决这些贸易顺差问题。例如,越南、中国台湾省和泰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分别占其 GDP 的 26%、9% 和 9%,凸显了这些经济体面临的挑战。

从产品角度来看,美国目前在能源(原油、液化天然气和煤炭)、高科技设备(民用飞机和零部件、半导体制造设备)和农产品(大豆和玉米)方面对除中国以外的亚洲地区拥有较大的贸易顺差。事实上,几个亚洲经济体已经表示计划增加从美国购买石油和天然气、民用飞机和防御装备。民用飞机以及一定程度上农产品的购买增加将取决于美国是否能够增加产量。但对于高科技和防御设备等其他类别,若对美经济体制裁或技术转让担忧,则取决于美国的具体评估。

(2) 要求增加防御开支

美国要求增加防御开支:特朗普总统曾多次表示韩国,日本以及中国台湾省应该增加防务开支。此要求最近被美国国防部负责政策事务的副部长提名人埃尔布里奇・科尔比 (Elbridge Colby) 在参议院确认听证会上重申,指出日本应至少将 GDP 的 3% 用于防卫,此外也有声音呼吁中国台湾省大幅增加防御开支。

防御开支的增加已经在计划之中,但美国的新要求可能对一些经济体来说难以实现: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省这三个经济体都已经制定了在未来几年增加防御开支的计划。从公共财政角度来看,韩国和中国台湾省相比日本有更大的防御开支增长空间,因为公共债务占 GDP 的比例起点较低。然而,经济方面的具体挑战将成为将防御费提高到美国要求的水平的障碍。

日本:政策制定者设定了到 2027 年,将防御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目前的 1.4% 提高到 2% 的目标。日本首相石破茂表态道,“日本的防卫费由日本决定,不会因为他国的建议而改变。” 此外,随着日本人口统计趋势正在恶化,政府将面临社会福利支出负担的增加,从而限制其增加防卫费的能力。韩国:政府已将 2025 年的防御预算设定为占 GDP 的 2.3%。然而,我们的韩国首席经济学家 KahKee Oh 认为,鉴于韩国国内政治因素以及推迟的政治时间表,短期内要增加支出将收到限制。她目前预计出台补充预算方案、带来财政刺激的可能性有限。在 2023 年 12 月公布的 2024 - 28 年中期防御蓝图中,韩国国防部计划从 2024 年到 2028 年,年度防御预算每年增加 7%,到 2028 年年度支出最终增加到 80 万亿韩元(估计占 GDP 的 2.7%)。中国台湾省:政策制定者已将防御支出预算从 2024 年的 2.4% 增加到 2025 年的 GDP 2.5 。虽然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已经承诺提出特别预算案,将今年的防御开支增加至 3%,在立法机构(议会)中拥有多数席位的反对党在 2025 年 1 月推动大幅削减 / 冻结开支,并将有权投票决定是否通过拟议的特别预算。

增加总体防御开支是亚洲减少对美国贸易顺差的途径之一。事实上,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省 86 - 98% 的武器已经从美国进口。因此,防务开支的增加很可能会反映在美国国防相关进口的增加上。对于该地区的其他经济体而言,美国在其防御进口中所占的份额要低得多,因此在将采购从其他经济体转移到美国的空间。

(3) 美国是否会要求对美国有巨额贸易顺差的贸易伙伴提高从中国进口的关税?

“我确实认为,墨西哥政府提出的一个非常有趣的建议或许是在对华关税方面追随美国…… 我认为若加拿大能有同样的做法,将展现出他们良好的态度,因此我们将形成‘北美堡垒’,抵挡大量中国进口产品的涌入。” - 斯科特・贝森特 (Scott Bessent),美国财政部长,2025 年 3 月 1 日。

亚洲深厚的区域内贸易和制造业联系...:鉴于贝森特部长的评论(见上文),我们评估了如果美国也要求其他亚洲经济体提高对中国的关税,作为任何贸易协议中的让步之一,将所造成的影响。我们认为,鉴于中国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中的根深蒂固地位,这些提议将对其他亚洲经济体构成重大挑战。此外,亚洲拥有庞大的跨境生产网络,各经济体之间的贸易联系密切。例如,中国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相关产出(定义为直接或间接跨越多个边界的国家的制造产出)中占 41%,凸显了其对全球价值链的重要参与度。与此同时,中国占到亚洲其他地区的出口的 22%,占亚洲其他地区进口的 25%,而这也使各经济体难以对中国征收关税:

事实上,该地区有许多有效的自由贸易协定。在区域层面,有《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与此同时,东盟和韩国与中国签订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此外,从实际角度来看,该地区大多数经济体要么依赖中国作为最终需求的主要来源,要么依赖中国作为主要供应商。例如,越南、中国台湾省、马来西亚、澳大利亚、韩国和泰国等经济体对中国的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较高。其他经济体,包括印度、菲律宾和新加坡,对中国存在巨额贸易逆差。与美国对中国征收的关税相比(我们估计在加征 20 个百分点的关税后,税率为 30.9%),除印度外,该地区经济体对中国的关税并不高。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对华关税上追随美国将意味着关税大幅上调,而其他亚洲经济体将可能不得不在对来自中国的反制行动。例如,中国近期提高了从加拿大进口的关税,应对加拿大早前对部分中国进口产品征收关税。

来源:智通财经AP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