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江苏海安高新区实验小学(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西校区)被命名为“中国楹联教育基地”。这是该校继获评“南通市楹联教育基地”“江苏省楹联教育基地”后的又一殊荣,标志着学校在楹联文化传承与教育方面取得了国家级认可,为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注入了新的动力。
近日,从中国楹联学会传来喜讯,江苏海安高新区实验小学(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西校区)被命名为“中国楹联教育基地”。这是该校继获评“南通市楹联教育基地”“江苏省楹联教育基地”后的又一殊荣,标志着学校在楹联文化传承与教育方面取得了国家级认可,为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注入了新的动力。
海安高新区实验小学自2022年8月建成以来,始终秉承“文风水韵育桃李,翰墨丹心润华年”的办学理念,将楹联文化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特色,让楹联这一中华文化瑰宝在校园中焕发时代光彩,助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落地。
环境育人,楹联墨韵打造“无声课堂
校园内,“一河、两区、三桥、四廊、五园”的整体景观格局与楹联文化元素交相辉映。学校规划之初就将“楹联文化教育”纳入整体设计,从建筑命名到景观布局,均融入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意蕴。
学校东西主干道两侧的“楹联广场”廊柱上展示着名家题写的楹联作品,格栅间定期更换学生创作的楹联习作。校园内设置的“楹联长廊”“楹联文化墙”等多处展示点位,使楹联文化随处可见、可感、可学,成为校园中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线。
课程建构,筑牢楹联教育“特色根基”
学校将楹联教育正式纳入校本课程体系,组建楹联基地创建领导小组和楹联书法社团,为楹联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了六个年级的楹联诵读校本教材,形成了系统的楹联教学资源体系。开展常态化“每周一联”诵读活动,让孩子们从诵读中感受楹联的对仗美、音律美。
学校积极开展“楹联课程进课堂”活动,鼓励教师上趣味楹联课,精心打磨校级楹联优质课。每周开展社团活动,带领学生学习楹联基本规则,阅读楹联趣味故事,感受楹联文化的博大精深。学校还通过苏e直播平台开设楹联知识讲座,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名师引路,专家团队提供“深度引领”
学校高度重视楹联教育的专业性,多次邀请各级楹联专家进校指导工作。南通市楹联学会、海安市委宣传部、海安市诗联书画研究会的领导和专家多次来校考察,为学校楹联文化建设献计献策。
学校还组织教师代表到太仓等地的楹联教育先进学校参观学习,通过实地考察和深度交流,汲取宝贵经验,明确发展路径。
活动淬炼,搭建楹联创作“实践天地”
学校每年定期举办诗词楹联节,通过诗词大赛、楹联创作、书法展示等活动,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楹联文化的魅力。
将楹联文化与语文特色活动相融合,学校每学期推出多彩的跨学科楹联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体验传统文化,领略楹联的魅力。
学校还创新性地将楹联文化与体育节、劳动周相结合,既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又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劳动实践能力。
在“十岁成长仪式”和“毕业季”中也融入了楹联教育,学校组织学生创作主题楹联,增强学生对重要人生阶段的仪式感和归属感。
硕果盈枝,传统文化浸润“芳华满园”
楹联文化已深深融入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午间阅读时,学生通过校园广播推荐经典诗联;学生讲堂、红领巾电视台中,诗词讲解员声情并茂地介绍诗联;教师生日时,学校送上嵌名生日祝福联;“最美班级”创意美化中,许多班级也将诗联文化作为班级特色。
楹联校刊《联韵》成为学校宣传楹联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这一载体,学校向家长及来访团队展示办学特色及师生风采,更好地传承了学校文化精神。
阵阵墨香添雅韵,幽幽联味润芳华。海安高新区实验小学在楹联文化特色建设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不断拓展其深度与广度。学校将继续践行幸福教育理念,致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楹联教育品牌,将文化自信的种子根植孩子心田,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吴雪琴 顾春芹 倪庆华 戴常敏 吴明玥等)
责任编辑:崔宏林
来源:江海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