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截至2025年8月13日,南宁市青秀区建政街道及周边已发现8例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患者均为轻症,目前已得到有效处置。广西被列为全国基孔肯雅热流行风险Ⅰ类地区(与广东同级别),当前正处于蚊媒活跃期,防控形势严峻。
一、疫情现状
截至2025年8月13日,南宁市青秀区建政街道及周边已发现8例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患者均为轻症,目前已得到有效处置。广西被列为全国基孔肯雅热流行风险Ⅰ类地区(与广东同级别),当前正处于蚊媒活跃期,防控形势严峻。
二、传播途径
1. 媒介特征
主要通过白纹伊蚊(花蚊子)叮咬传播,病毒在蚊虫体内繁殖后,通过叮咬进入人体血液。
2. 传播链
遵循“人→蚊→人”循环,患者发热期(病毒血症期)是关键传染期,蚊虫叮咬后可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三、典型症状
- 急性期:发热(1-7天)、关节剧痛(手腕、脚趾等小关节)、皮疹(发病后2-5天出现);
- 伴随症状:头痛、肌肉痛、恶心呕吐等;
- 特殊提示: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出血、脑炎等严重并发症,关节疼痛可能持续数周至数月。
四、官方防控措施
1. 专业消杀
全市已启动蚊媒专项消杀行动,重点区域每日消杀,疾控部门成立流调、检测、宣教等应急队伍。
2. 医疗督导
加强发热门诊管理,要求医疗机构严格询问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落实“五早”防控(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 风险预警
广西疾控发布《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明确Ⅰ类地区需强化监测与应急演练。
五、市民防护指南
1. 环境治理
- 清除家庭内外积水(花盆、水桶、废旧轮胎等);
- 使用纱窗、蚊帐,定期喷洒驱蚊剂(如高氯残杀威)。
2. 个人防护
- 外出穿浅色长袖衣物,暴露部位涂抹含避蚊胺(DEET)的驱蚊产品;
- 避免清晨和傍晚在树荫、草丛等蚊虫密集区域逗留。
3. 就医提醒
- 出现发热、关节痛等症状及时就诊,主动告知蚊虫叮咬史;
- 勿自行服用退烧药掩盖病情,以免延误诊断。
六、风险提示
来源:0-6岁启蒙早教儿歌,古诗「丽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