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以盛大阅兵仪式,同世界人民一道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据不完全统计,这些江北人出现在九三阅兵现场。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以盛大阅兵仪式,同世界人民一道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据不完全统计,这些江北人出现在九三阅兵现场。
周勇 武警部队方队总教练
9月3日上午,周勇带领的武警部队方队气势磅礴地走过天安门,他的父母在家中观看了直播。
周勇是浦口人,1975年8月1日建军节出生。这是他20多年来第5次参加检阅,也是第3次担任领队。周勇说:和平年代不打仗,阅兵场就是战场,今天我们好好苦练本领,将来一旦国家需要,我们会义无反顾,冲锋陷阵,保卫国家!
陈雯雯 南京晓庄实验学校美术教师
陈雯雯2022年9月从事教育工作,是南京晓庄实验学校美术教师并承担对外交流工作,综合素养高,业务能力强,评教促进中获得师生和家长一致好评。今年2月进入训练场入选九三阅兵式民兵方列。
她具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经历,荣获优秀义务兵、南京市优秀退役女兵等称号。
徐宇萱 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工作人员
徐宇萱,浦口区桥林街道人,现专业为浦口区江浦街道工作人员。2017年9月,到了参军的年龄,正在读大三的徐宇萱鼓足勇气对父亲说,她想参军,想当一名女军人。没想到父母非常支持。徐宇萱怀着一腔热血参军入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来到北部战区战略支援部队服役。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仪式上,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兵方队,霸气出场,惊艳世界。
今天,在装备方队后装保障群中专门编设的女兵方阵,突出女性官兵在现代体系作战中不可或缺的综合保障力量,她就在第一排。
唐诗雅 南京晓庄学院学生
右二为唐诗雅
2006年出生的唐诗雅是南京晓庄学院2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班学生,入选装备方队,光荣参加九三阅兵。
光荣受邀观礼
天安门广场内搭建了可容纳3.7万人的临时观礼台,加上长安街两侧的观礼席,天安门广场总计可容纳超5万人同时观礼。其中,有不少来自南京的代表。
刘小川 南京市公安局南京江北新区分局阳沟街派出所副所长
作为江苏公安英模代表,南京民警刘小川受邀在天安门广场现场观礼。刘小川先后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新时代青年先锋奖、江苏青年五四奖章、全省政法先进典型等荣誉。
刘小川表示,站在观礼现场,我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与自豪,仿佛看到了中华民族百年奋进的缩影。作为公安英模代表,我有幸亲历这一历史时刻,是一份无上荣光,更是一次精神洗礼。耳边是震天的欢呼声,眼前是整齐划一的徒步方阵、气势如虹的装备阵列,还有空中梯队呼啸而过,无不彰显着盛世国威。那一刻,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无比自豪骄傲,更感受到了作为一名警察、“人民公安为人民”沉甸甸的分量。这份震撼与感动,我将珍藏于心,并转化为日后社区工作中更坚定的步伐、更温暖的笑容、更尽责的担当,牢记为民服务宗旨,深化“枫桥经验”南京实践,以践行心中默默许下的无声誓言,为伟大的时代贡献一份基层民警的力量,共同守护这盛世的岁月静好。
杜灵杰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非常荣幸作为海外归国科技工作者受邀参加九三阅兵观礼,此刻心情仍难以平复。走过风雨,方知来路不易;见证强大,更懂使命在肩。”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杜灵杰难掩激动,他说,现场气势恢宏,每一帧画面都让人热泪盈眶,倍感自豪。
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杜灵杰教授团队特制的“望远镜”首次“看”到引力子激发,勇闯科研“无人区”,他领衔研究的成果入选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杜灵杰说,愿与每一位奋斗者同行,以科技报国为己任,共筑强国梦想!
黄和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和长期从事微生物领域的研究工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两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青年创新奖,以及教育部、江苏省等多项省部级奖励,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黄和表示,在观礼现场,目睹徒步方阵步伐铿锵、装备阵列铁流滚滚、空中梯队呼啸苍穹,我深切感受到“国之重器”所凝聚的澎湃科技伟力,更体悟到“强国必须强科技”的时代呼唤。作为一名高校科研工作者,有幸亲历这一历史时刻,既是无上荣光,更是一次精神洗礼。未来,将秉承“科教报国、强国有我”的初心使命,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聚焦关键核心技术,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带领团队勇闯“无人区”、敢啃“硬骨头”,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成果应用在强国建设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更多心怀“国之大者”的青年英才,让红色基因与科学精神代代相传,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智慧与力量!
张连红 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张连红主要从事抗日战争史等研究。出版的专著、合著有《黑色记忆: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研究:历史与言说》《南京大屠杀全史》《烽火记忆:百名抗战老战士口述史》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张连红表示,作为一名高校抗战史研究工作者,在现场亲历这一历史时刻,倍感振奋和激动。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庄严宣示,凝望铁流滚滚、战鹰呼啸,让我深切体悟到:今日之胜利阅兵,不仅是钢铁洪流的展示,更是对遇难同胞和所有抗战英烈的至高告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唯有让历史被看见、被记住、被思考,方能真正守护和平,告慰亡灵,在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铸就“勿忘国耻、强国有我”的时代强音。今后,将把今日的震撼化作前行动力,持续深耕抗战史学术研究,引导青年学子守护历史真相,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赓续抗战精神,勇担时代重任,共筑人类和平未来!
朱成山 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馆长
朱成山是国内抗战史研究领域权威专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馆长,长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平学探究及博物馆展陈工作。现担任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名誉院长、“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多所高校硕博导师,曾参与央视《开学第一课》《百家讲坛》《胜利时刻》等栏目录制。
朱成山表示,现场观礼很激动,各个方队走过的时候,我们都自发地鼓掌,最后看到八万羽和平鸽飞向天空的时候,我们情不自禁地大喊“祖国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发自内心的骄傲和自豪。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提到,“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我是研究抗战史的,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鞭策我要继续深入研究抗战历史,把更多的细节、人物、事件弄清楚,不辜负总书记期望。
胡胜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数控车高级技师和班组长
胡胜是我国精密加工制造领域的领军人物,为新一代预警机等一系列“大国重器”的国产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先后荣获“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级技能大师、全国技术能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胡胜表示,坐在观礼台西区的第二排,现场看阅兵心情更加激动。尤其是看到作战体系装备出现时,无人机加各种信息车辆、保障车辆、无人控制的机器人、机器狗、机器车等等,想到我们国家从原来的单个武器装备发展到现在有了体系作战装备,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质的飞跃,这也是无数军工人付出很多努力才实现的。作为其中一员内心非常激动和自豪。
朱腊根 南京江宁退休职工
朱腊根,1983年11月入伍,1986年11月退伍。在两山防御作战中,他身负30余处弹片重伤,获得重要情报,团首长火线为他报请一等战功。
“受邀观礼,心情无比激动!”作为退役军人代表,朱腊根受邀在天安门广场现场观礼,他直言“心情无比激动,感觉浑身都充满了力量。”“当徒步方队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通过我眼前时,我心潮澎湃,这是人民军队的军魂。我认为这不仅是一场阅兵展示,更是人民军队向世界宣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我们的军队有能力保护自己的人民,维护世界和平,我为国家有这样一支军队感到无比自豪。”朱腊根表示,今后要始终保持军人的本色,珍惜和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祝我的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厉敏 南京市建邺区兴隆街道劳保所所长
厉敏长期扎根基层人社服务一线,她率先推出南京首家街道级“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设立“零工驿站”,优化窗口流程,提升服务效能。针对女性就业困难群体,开展技能培训,并联合20余家单位组建就业服务联盟,拓宽就业渠道。此外,打造“兴隆创客中心”,引入专家团队提供创业指导,全力支持居民创业梦想。
厉敏表示,这一刻的庄严与震撼,我终生难忘。以往都是在电视上看阅兵,只是觉得活动盛大,今天在现场感受完全不同,远比我想象中的更加壮观。曾经老一辈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给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幸福。我们虽然没有经历过战争,但也要以伤疤作为警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来源:新江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