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篇文章其实1个月以前,早已经写好,中间进行了几次修改和调整,当然,也有不少的内心斗争,话题敏感,多少有点为难的。
(本文不含任何AI创作和自动生成内容)
这篇文章其实1个月以前,早已经写好,中间进行了几次修改和调整,当然,也有不少的内心斗争,话题敏感,多少有点为难的。
考虑到话题的特殊性性,把情绪化的表达基本都删掉了。
但数据,现实,还有国家的态度就摆在那里,有些问题,该说的还是得说。
图片来源:见图
图片来源:见图
6月24日,审计署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2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
同日,国家审计署在自家官网公布了完整的2024年审计报告,其中,有一项数据情况,完全说的上触目惊心,颠覆三观:
《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其中指出了多项有关养老金、义务教育、“国补”等时下民生关注的资金使用问题。
13省挪用养老金超400亿元,有人伪造材料提前退休
养老金(全称为养老保险基金)一直都是民生关注的焦点之一。
《报告》指出,414.08亿元养老金被挤占挪用或骗取套取。13省将406.26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等,挪用于“三保”支出、偿还政府债务等。
《报告》还指出,25省份的2.83万名职工通过提供虚假病历或篡改档案提前退休等方式,违规领取养老待遇5.19亿元,如山西蒲县疾控中心一职工的人事档案有14处涂改,“1岁工作、22岁退休”仍层层过审后“退休”,一边领取养老金累计69万元,一边又在新单位工作取酬。
看到这个官方消息,说实话,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应该是不敢相信。
然后就是震惊和愤怒。
这篇文章,就将基于对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关于养老金的相关披露内容的详细梳理,结合当下国内经济现实,从敬畏常识,尊重规律的角度,深入挖掘这次国家官方披露相关内容背后的表态和意图,并对这次披露的养老金问题锁折射出来的一些深层信号,进行一次有深度,有态度,有依有据的专题讨论和分析研究。
内容严肃,不提供任何情绪价值。
阅读提示: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2025年6月份,国家审计署发布的《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将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触目惊心的乱象公之于众:
高达406亿元的社会保险基金,竟被以挪用、乱发、套取、冒领等方式蚕食侵占。
国家审计署公布的2024年有关审计报告显示:
在对全国25个省4.14万亿元养老保险基金的审计中发现各类问题金额601.61亿元,其中13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共406.26亿元用于偿还政府债务,2.83万名职工通过造假手段,违规领取养老待遇5.19亿元。
几个关键数据的聚焦:
第一,406亿意味着什么?这相当于100万退休人员一年的基础养老金。
第二,钱都去哪了?
审计报告显示,这些钱主要用于"三保"支出: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翻译成人话就是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要发、政府部门要正常运转、各种项目要维持。
听起来似乎很合理,但该不该问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要用老百姓的养老钱来保这些?
第三,披露出来的个例,更是值得警惕:
除了政府挪用,个人违法行为同样触目惊心。
山西某职工档案被篡改14次,造出"1岁工作、22岁退休"的荒诞记录,骗取69万元。
审计发现,25个省份有2.83万名职工通过造假提前退休,违规领取5.19亿元,平均每人1.8万多元。
16个省份的90家中介机构,帮助2万多人违规参保。
哈尔滨一家中介帮271人违规参保,造成基金损失1.15亿元,自己获利400万元。
为什么明知违法还要骗保?
收益巨大(经济差距几十万)、查处概率低(冰山一角)、违法成本可控(实际判刑案例少)。
第四,养老金不是孤例,披露出来的类似问题,凸显系统性风险:
民生资金被挪用远不止社保基金:
教育资金:40.89亿被挪用(110个县)
农民补贴:41.64亿被截留(175个县)
专项债资金:651.8亿被挤占(92个地区)
合计超过1140亿元
甘肃某财政所长编造80个农户信息,冒领400多万农业补贴全部用于赌博。
恐怕这是最荒诞。最有黑色幽默意味的案例了:农民苦苦等着补贴过日子,钱却进了赌场?
毫无疑问,这一次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内容,绝对算得上是把一些问题摆到了台面之上。
特别是直接关联全民民生的养老金,养老基金是一块大蛋糕,它在时刻保障着全国亿万退休人员和农村适龄老人的老年基本保障,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容不得这些蛀虫偷蚀的,应该受到全社会的保护和监督,应该对这些不法分子严厉打击。
事情,就是这么一个事情,数据来源权威公开,有依有据,一目了然。
是个成年人,只要心智成熟,认知到位,被社会和现实毒打教育过,那就一定明白,从国家的角度,把一些事情摆上台面,并且公布出来,还放开舆论讨论的环境,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地方政府敢如此明目张胆的把手伸向养老金?
三个现实:
制度设计缺陷:全国2800多个统筹单位各自为政,地方政府既管钱又花钱,参保人对基金使用毫无知情权。法律责任双重标准:个人骗保3万元可判3年,政府挪用数百亿却往往以"整改"了结。个人有明确司法标准,政府挪用缺乏统一认定标准。优先级颠倒:很多地方财政紧张时,宁可挪用养老基金,也不愿意压缩奢侈开支。大家认为,10个人的单位租3937平米办公室,花238万修假山凉亭,同时民生资金却捉襟见肘,这合理吗?审计报告如同一面照妖镜,清晰映射出社保基金监管环节存在的巨大漏洞与猖獗的违法违规行为。
其覆盖范围之广、问题性质之恶劣,令人震惊。
在人口老龄化浪潮汹涌而至的当下,社保基金的安全与可持续性关乎国计民生根本。专家预测,至203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大关,社会养老负担将空前沉重。延迟退休等政策的讨论与实施,正是应对这一挑战的艰难抉择。
在此背景下,406亿社保资金的流失,其危害性被成倍放大:
侵蚀基金根基,危及制度安全:
每一分被挪用的社保基金,都是对未来养老金支付能力的透支。大规模的资金流失,直接削弱了基金的长期积累和抗风险能力,在支付压力持续增大的趋势下,无异于雪上加霜,威胁着整个养老保险制度的平稳运行。
践踏社会公平,摧毁公众信任: 普通劳动者省吃俭用、依法按月缴纳社保费,是基于对制度的信任,是对未来的一份保障承诺。然而,内部蛀虫与外部不法分子的勾结侵蚀,以及监管的缺位,严重践踏了社会公平正义。
当公众看到自己的“养命钱”被如此轻易地窃取,其对社保体系的信任感必然遭受重创。
这也是当前部分灵活就业人员对参保心存疑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信任危机比资金缺口更难弥补。
民愤亟待平息,法治必须彰显:
“不严惩不足以平民愤”。这是公众最朴素也是最强烈的呼声。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公共资金流失和系统性漏洞,如果调查结果石沉大海、责任追究高举轻放、处罚迟迟不见踪影,不仅是对违法者的纵容,更是对守法公民的二次伤害,将严重损害政府的公信力和法治的尊严。
但是这些危害分析,都要建立在一个关键的前提之上,那就是公众得知道这些事情的存在。
这一次,国家审计署,把这些问题摆上了台面,其实更应该关注的,是国家的态度。
审计报告只说了"13个省份",具体是哪13个省,连审计署都要"点到为止"。
治大国如烹小鲜,这个道理什么时代都不过时。
万事开头难,但是既然开了头,对于大国治理来说,就没有难不难的问题了。
这才是关键。
首先从养老金被挪用这个事情来看,敲打警示的效果在前,具体处理在后:
根据过往经验,审计问题的整改与资金追回往往需要一定周期。
例如,针对2023年度审计发现的问题,相关部门于2025年3月宣布已整改并追回资金6540多亿元。按此时间跨度推断,2024年度审计报告(包含此次406亿社保问题)所揭露问题的系统整改与资金追回情况,其全面报告很可能需要等到2026年。
公众有理由要求更及时、更透明的阶段性进展通报。
其次,对于很多地方政府而言,这次信息的披露,直接加大了以后“伸手冲动”的成本和代价。
无论追回多少资金,对责任主体的严厉法律制裁和纪律处分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无论是利用职权直接侵吞的“硕鼠”,还是失职渎职、监管不力的责任人,亦或是参与造假骗保的中介机构和个人,都必须依法依规受到与其行为性质、后果相匹配的惩处。唯有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才能形成有效震慑。
既然是在体制里面这么玩,那么这种因果逻辑肯定不用多说吧?
这一次审计署的披露,算是“保留脸面”的公开警示,该传达的信号也都到位了,如果还不思调整,那么性质就不一样了:顶风作案,和审时度势,完全不一样吧?
最后,对于国家的态度,一定要看清看准:
406亿社保基金被蚕食,绝非冰冷的数字,它代表着无数退休人员晚年的保障基石被撬动,代表着亿万缴费劳动者对未来的信任被辜负。
在老龄化挑战日益严峻的今天,守护好每一分“养命钱”,其意义关乎亿万家庭的安稳,关乎社会和谐与国家长治久安。
接下来,系统内部堵漏洞,各项在资金调用和支配维度的监管和审查力度得到持续升级,是可见的必然趋势。
总的来说,有些人的好日子,肆无忌惮的的习惯,恐怕是到头了。
这次国家审计署的审计报告,意图非常明确,那就是把问题放到台面之上,形成震慑,未来能够让民生资金回归民生,让制度重获信任。
具体效果如何,有待进一步观察,但是从这个动向本身来说,绝对是值得认可和支持的。
图片来源:见图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只要国家层面是真正吸取教训,认真反思,扎紧口袋,就一定会为全国亿万老人守住这个生命的“钱袋子”。
据相关报道,目前国家审计整改总体格局更加成熟定型,审计整改进一步彰显权威高效要求。
至2025年3月,针对2023年度审计查出问题,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已整改6540多亿元,制定完善规章制度1710多项,追责问责4120多人。
有问题,从来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掩盖问题,隐瞒问题而不去解决。
从这个角度来看,有什么理由不对自己的祖国,以及相关的制度有信心?
当然,当下国内经济处于经济下行调整,正在经历产业升级的阵痛特殊阶段,固然存在一些现实矛盾,甚至认知冲突。
但这里有个核心的灵魂拷问,请大家思考一下:
一直为民,自己的祖国都不愿去相信,那么普通人能相信什么?
是“美国的空气香甜奢华”?
还是“甜甜圈真好吃,看个急诊4560美元?”
当下的中国固然并不完美,有很多问题,中国人太多了,再小的问题,乘以14亿,都会变成一个天大的难题。
但也要看到,中国这个国家,是真的一直在努力让所有人过得更好。
如果还是想不明白,也不要被一些舆论和极端观点给带偏了,对于普通个体来说,不懂不重要,但是一定要知道跟着人最多的队伍走,交社保的人才是绝大多数,跟着大家一起做,亏了也不怕。
能把,敢把问题放到台面上的国家,难道不值得所有人去支持么?
作为老百姓,活得清醒,活得明白,才谈得上活得好。
全文完,如果觉得内容不错,有所收获和共鸣,还请大家不吝“点赞,收藏,转发”三连支持一下。感谢。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来源:熊猫贝贝小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