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喝东鹏”到打车强插广告,百度地图再陷争议,也要无限收割?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3 18:33 1

摘要:8月31日,有网友爆料:在百度地图的打车流程中,突然跳出广告,而且关闭按钮极其隐蔽,稍不注意就得点进去。很多用户气得直呼:“百度地图这是在逼我卸载吗?”

想打个车,结果还得先看广告?

8月31日,有网友爆料:在百度地图的打车流程中,突然跳出广告,而且关闭按钮极其隐蔽,稍不注意就得点进去。很多用户气得直呼:“百度地图这是在逼我卸载吗?”

其实,这已经不是百度地图第一次被骂。就在前不久,它才因为“车道级广告”上了热搜。大家可能还记得——用户在导航时,车道上突然蹦出一行大字广告:“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而且还是配套的语音播报,关键是,你根本关不掉。

试想一下,高速上开车正打着精神,结果导航一声“喝东鹏”,地图上还刷着巨幅文字,这对司机到底是提醒,还是干扰?不少人直言:“这哪是导航,简直就是广告播放器。”

问题来了,百度地图为什么要这么干?

答案其实不难猜:流量变现。

地图应用是典型的“低频刚需”,下载量大,但用户粘性有限。百度地图作为行业老牌玩家,已经很难靠新增用户增长了。于是,它开始盯上广告收益。

但问题是,广告是可以做的,做得太“硬”就很容易适得其反。 导航和打车,本来是高频且高风险的场景,用户需要的是专注和效率,而不是强行被插播广告。

换句话说,当广告严重影响用户体验时,它就从“商业化”变成了“骚扰”。

百度的逻辑:免费服务换广告,用户却不一定买账。

百度地图可能会说:“我们提供免费地图服务,总得找点盈利方式吧。”没错,谷歌地图也做广告,但人家是基于搜索意图推送,比如你搜“火锅”,它会在地图里推荐附近的火锅店,算是“有用的广告”。

可百度地图的操作是啥?你正要打车,它硬给你塞一个广告;你在开车导航,它突然让你喝功能饮料。这种“无关广告”不仅没帮到用户,反而增加了风险和反感。

最关键的是,国内市场竞争早就不小了。高德地图、腾讯地图哪个不是虎视眈眈?如果百度地图还把用户体验当提款机,真不怕用户一气之下全跑去用高德?

这背后,其实折射出百度的焦虑。

百度这几年日子并不好过,搜索广告增长乏力,AI大模型虽然火,但还没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地图作为百度系里最能变现的“入口级产品”,自然被压榨得更狠。

问题是,广告这东西,做得好叫商业模式,做得烂叫“自毁长城”。百度地图显然在走后一条路。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未来百度地图的逻辑是“所有服务都要先看广告”,那和视频网站强行贴片广告有什么区别?但区别在于,看剧多等几秒还能忍,开车导航时多等几秒,甚至被分心,可能就是事故隐患。

这已经不仅仅是“烦不烦”的问题,而是用户安全和信任的问题。

所以问题来了:用户到底能不能忍?

互联网行业其实早就有前车之鉴。还记得当年QQ音乐、酷狗动不动强制插广告吗?结果网易云靠“干净界面+社区氛围”硬是吸了一大波粉。用户并不是拒绝广告,而是拒绝被“耍流氓式广告”。

现在百度地图走的这条路,说白了就是“饮鸩止渴”。短期内广告收入可能上去了,长期看,用户的耐心正在被一刀刀割掉。

谁敢保证,下一次广告不会是导航过程中强行推销保险?不会是你打车过程中突然弹出贷款广告?

你能接受导航、打车这种场景下被强制插广告吗?如果百度地图继续这么玩,你会选择卸载转用高德或其他地图吗?免费服务和广告之间,到底该怎么平衡才算合理?

在我看来,百度地图的问题不是做广告,而是完全忽视了“场景和边界”。 导航和打车不是视频网站,广告不是不能加,但要有分寸。否则,百度地图这波“自毁口碑”的操作,迟早会把自己推到行业边缘。

你觉得,百度地图还有救吗?

来源:斌说Bi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