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刘种出百斤大瓜,城里亲戚嘲笑浪费时间,一场大雨后他笑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8 03:23 1

摘要:老刘的儿子一周前就通知说要带孩子回来住几天。他放下电话后,抄起门口的铁锨就去了地里,把那两亩瓜地又整理了一遍。

老刘的儿子一周前就通知说要带孩子回来住几天。他放下电话后,抄起门口的铁锨就去了地里,把那两亩瓜地又整理了一遍。

这一亩多地是他前年拿村支书家交换来的。那地方原本是个小坑,支书嫌烦,说反正也种不了什么,就跟老刘换了。老刘的原话是:“靠近水塘,阴凉,种瓜正好。”支书大笑:“现在这年头谁还种瓜啊?”

其实老刘心里清楚,种这些瓜根本赚不了多少钱。但他就是闲不住,退休前在县水利站干了三十多年,一辈子跟水打交道,浑身骨头都生了锈,躺着反倒不舒服。

妻子在他退休前一年走了,肺癌,发现时已经晚了。她最后问老刘:“你一个人能行吗?”老刘说:“有什么不行的,放心吧。”

他没告诉妻子,每天看着她吃不下饭,他自己也吃不下。有时候一碗米饭能从早上放到晚上,最后还是倒掉。现在想来,好像从那时起,他就开始琢磨种地的事了。

老刘的退休金每月有四千多,在县城里算高的,儿子在城里有工作,小两口日子过得挺精致。他们总劝老刘搬去城里住,老刘每次都摇头:“城里空气不好,我住不惯。”

其实是他怕麻烦儿子。城里的房子那么贵,多他一个人就得多一间房,何况老刘心里明白,隔辈亲是亲,但天天在一起,难免磕碰。

村支书看老刘盯着那块坑洼地发愣,曾经劝过他:“老刘,这地方种不了什么东西,你折腾什么呢?还不如去钓鱼。”

老刘摸了摸后脑勺,笑了笑:“我就是想试试,闲着也是闲着。”

支书摇摇头,知道他这人倔,也就不再多说。

起初,老刘只是往那块地里扔了几粒瓜子,想着能长多少算多少。没想到第二年春天,那地方居然冒出了十几株瓜苗。老刘看着那些嫩绿的小苗,心里一动,开始认真了起来。

他去县里买了书,学习如何种瓜。那些书大多讲的是大规模种植,对他这半亩八分地用处不大,但他还是认真看了,还做了笔记。本子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农家肥配比、疏果时机、根系培养的方法。那本子的边角都被他翻出了毛边,有几页还沾着泥手印。

村里人见他每天摸黑去地里,嘿嘿笑着说:“老刘,你这是图啥呢?”

老刘摆摆手:“就是打发时间。”

他没说的是,种地让他想起年轻时。那会儿水利站的工作忙,一到汛期,十天半月不回家都是常事。现在老了,种地反倒成了他的念想。

春去秋来,老刘的瓜苗长势喜人。他每天都要去地里两趟,早上浇水,傍晚查看。一开始他打算种西瓜,后来发现那块地并不适合。抽芽后,他就改种了冬瓜。

“冬瓜好养活,而且能放得久。”他这样对村支书解释。

支书问他:“卖给谁啊?”

老刘想了想:“我也不卖多少,给村里人送点,剩下的可以做咸菜。”

支书差点笑出来:“老刘,你这不是瞎忙活吗?”

老刘摸着下巴,咧开嘴:“我就是想看看,到底能种多大的冬瓜。”

六月过半,冬瓜开始结果。老刘看着那些小拳头大的瓜,心里美滋滋的。他小心翼翼地为每个瓜搭了架子,用稻草垫着,防止腐烂。那架子是他用废弃的电线杆做的,村里人说他”抠门”,他不在乎,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老刘每天数着瓜,像数自家孩子似的。“这个胖一点,这个瘦一点,这个长得快…”他经常自言自语,有时连他自己都觉得好笑。

儿子查明原本计划暑假带着孙子回来住一段时间,但因为工作忙,一拖再拖,直到八月中旬才确定回来。

那天,老刘一早就站在村口等。他特意穿了一件干净的衬衫,虽然领口已经发黄,但熨得很平整。村口的老槐树下,他来回踱步,时不时看表。

查明的车一进村,就远远地看见父亲。老刘挥了挥手,然后不知所措地把手揣进裤兜。

“爸!”查明下车,拥抱了父亲。小孙子也跑过来:“爷爷!”

查明媳妇小赵慢慢下车,脸上带着礼貌的微笑:“爸,您瘦了。”

老刘摆摆手:“哪有,好着呢。”

几人回到老刘家,查明皱起眉头。屋里虽然干净,但陈设简陋,墙皮有些脱落,电风扇转起来还有嗒嗒声。

“爸,您这儿…”查明刚要说什么,小赵拉了他一下。

小赵笑着说:“爸,您一个人住挺好的,收拾得很干净。”

老刘挠挠头:“凑合过呗。来,坐下喝茶,我去做饭。”

厨房里,老刘手忙脚乱地切菜。其实他早就准备好了材料,但儿子回来,他还是紧张。灶台上摆着几个塑料袋,里面是早上刚从地里摘的冬瓜。

查明走进厨房,看见那些冬瓜,惊讶道:“爸,这么大的冬瓜,从哪来的?”

老刘得意地说:“我种的啊,就在村东头那块地。”

查明皱眉:“您种地?”

“是啊,退休了不得找点事干吗?”

查明叹了口气:“爸,您赚了一辈子钱,现在应该享享清福,种什么地啊?多累人。”

老刘笑了笑:“不累,我乐意。”

“那种出来卖吗?”

“卖什么,就几个瓜,能卖几个钱?送人,自己吃。”

查明欲言又止,最后只是说:“您身体要紧,别太操劳了。”

老刘低头切菜,嘿嘿一笑:“我知道,放心吧。”

饭桌上,老刘端上一盘冬瓜炒肉。

“尝尝,这冬瓜不一样,特别香甜。”老刘夹了一筷子给孙子。

小孙子尝了一口,点点头:“真的好吃,爷爷!”

小赵也点头称赞:“确实特别,比超市买的好吃多了。”

查明尝了一口,勉强点头:“嗯,还行。爸,明天我带您去镇上那家新开的餐厅吃饭,听说特别好。”

老刘连忙摆手:“不用不用,在家吃就挺好。”他顿了顿,眼睛亮了起来,“明天我带你们去看看我的瓜地?”

查明为难地笑笑:“明天可能不行,我约了高中同学聚会。”

“那后天吧。”

“后天…我们打算带您去城里住几天,看看新房子。”

老刘的筷子停在半空,然后慢慢放下:“好,都听你的。”

晚上,查明和小赵躺在床上低声交谈。

“你爸种地,怪不得手上全是茧子,我还以为他在村里做什么体力活呢。”小赵说。

查明叹气:“你不知道,我爸这个人就是闲不住。但种地有什么用啊?种几个冬瓜,能赚几个钱?”

“他可能就是找点事做。”

“那也不能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啊。我看我们得把他接到城里去住,不然我不放心。”

小赵想了想:“你爸会愿意吗?”

“不愿意也得去。”查明语气坚决,“老年人一个人在村里,太危险了。”

第二天一早,老刘就去了地里。昨晚的雨不小,他担心瓜架子倒了。

果然,几个架子歪了,但幸好没倒。老刘小心翼翼地扶起架子,用绳子加固。这时,远处传来汽车喇叭声。

老刘抬头,看见儿子的车开了过来。他连忙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

“爸!”查明停下车,走到地边,“我来接您回去吃早饭。”

老刘点点头:“马上就好,我再看一下这个架子。”

查明走进地里,看见那些拳头大小的冬瓜,不由得愣住了:“爸,就这些瓜啊?”

老刘一愣:“对啊,怎么了?”

查明笑了:“我还以为有多大呢,您看看,这么小,种这么点瓜,图什么呢?”

老刘有些尴尬:“这才结果没多久,再过些日子会长大的。”

查明摇摇头:“爸,您就别折腾了。这种事又累人,又赚不了钱,有什么意思?”

老刘低下头,默默地继续绑架子。

查明看父亲不说话,以为他不高兴了,连忙转移话题:“爸,走吧,回去吃饭。下午我带您去镇上转转。”

老刘点点头,跟着儿子往回走。路上,查明一直在说城里的好处,老刘只是嗯嗯啊啊地应着。

到了家,小赵已经做好了早饭。查明对小赵说:“我带爸去看了他种的瓜,就几个小冬瓜,估计连种子钱都赚不回来。”

小赵皱了皱眉,但没说什么。

饭后,老刘坐在院子里发呆。小孙子跑过来,问:“爷爷,你的瓜好吃吗?”

老刘一下子笑了:“好吃,比你在城里吃的好吃多了。”

“那我什么时候能吃到?”

“等它们长大了,爷爷给你送去。”

“多大啊?”

老刘比划了一下:“这么大,就像个小枕头。”

小孙子眼睛亮了:“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老刘神秘地说,“爷爷有特别的方法。”

中午,查明姐姐一家也来了。姐姐周红比查明大五岁,在县城里开了家小饭馆,日子过得红火。

“老弟,你可算回来了。”周红大嗓门一进门就说,“爸,你看你,衣服都旧成这样了,也不买新的。”

老刘笑呵呵地说:“穿着还行,别浪费。”

周红翻了翻白眼:“就你省。”

周红老公老胡也笑着说:“是啊,叔,您退休金不少,该享享福了。”

查明叹气:“你们是不知道,我爸现在种起地来了,天天在太阳底下晒。”

周红惊讶道:“爸,你种地干嘛?闲得慌啊?”

老刘不好意思地笑笑:“就是打发时间。”

老胡摇头:“叔,您这不是白费力气吗?种那点地,能有多少收成?”

周红也说:“是啊,爸,您这么大年纪了,别折腾了。有这时间,去钓钓鱼多好。”

老刘低头喝茶,不说话。

查明的手机响了,是同学打来的。他接了电话,然后对大家说:“我得走了,高中同学在镇上等着呢。”

老刘点点头:“去吧,别耽误事。”

查明走后,周红和老胡也没多待,说是饭馆里忙,得回去。

“爸,你要是闲得慌,就去我店里帮忙。”周红临走时说。

老刘笑笑:“知道了。”

小赵留下来陪老刘,两人坐在院子里闲聊。小赵问:“爸,您种瓜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吗?”

老刘眼睛一亮:“有啊,我看书学的。关键是掌握浇水的时机和肥料的比例。”

他滔滔不绝地讲起来,小赵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

“您真厉害,这么多知识都记得。”小赵由衷地说。

老刘不好意思地笑了:“没什么,就是感兴趣。”

下午,查明回来了,脸上带着酒气。他兴冲冲地说:“爸,明天我们回城里吧,带您去看看我们的新房子。”

老刘皱眉:“这么急?”

“是啊,我请了假,就这几天时间。”

老刘迟疑道:“可我的瓜…”

查明不耐烦地说:“爸,就那几个小瓜,有什么好在意的?回来再说吧。”

晚上,外面又下起了雨,比昨天还大。老刘坐在窗前,听着雨声,心里惦记着他的瓜。

第二天一早,雨停了。查明催着父亲收拾东西,准备回城。

“爸,快点啊,路上堵车,得早点走。”查明在院子里喊。

老刘站在门口,迟疑道:“儿子,我能不能先去看看我的瓜?昨晚雨大,我怕…”

查明无奈地说:“爸,就几个小瓜,有什么好看的?再说了,不是还会长吗?”

老刘坚持道:“不行,我得去看看。你们先收拾,我很快回来。”

说完,他拿起雨鞋和铁锨,就往外走。

查明无奈,只好等着。小赵劝道:“就让爸去看看吧,他放心不下。”

老刘小跑着来到地里,远远地就看见他的瓜架子东倒西歪。几个冬瓜被雨水冲得泥水满身。

他叹了口气,蹲下身开始收拾。这时,他发现了异常。

昨天还只有拳头大小的瓜,一夜之间竟然长了不少。有几个已经有脸盆那么大了。

老刘惊讶地摸了摸那些瓜,又量了量。最大的一个已经有五十多厘米长,横截面直径约三十厘米。

“这…这是怎么回事?”老刘自言自语。

他突然想起书上说过,有些品种的冬瓜在经过大雨后,会快速吸收水分,体积迅速增长。但他没想到会这么明显。

老刘兴奋地跑回家,气喘吁吁地对儿子说:“查明,快跟我来,瓜…瓜长大了!”

查明正在收拾行李,不耐烦地说:“爸,什么瓜不瓜的,我们该走了。”

小赵却注意到老刘异常的兴奋,说:“要不我们去看看吧?”

查明无奈,只好跟着父亲去了地里。

“爸,就为这事…天哪!”查明话说到一半,突然惊呆了。

地里的冬瓜,最大的几个已经有小枕头那么大,估计有五六十斤重。而且,不少小瓜也长得很快,已经有西瓜大小了。

“这…这是怎么回事?”查明愣在原地。

老刘得意地说:“我就说会长大的吧?这品种特别,经过大雨后长得快。”

小赵也惊讶地走过去,摸了摸那些瓜:“爸,您太厉害了!”

老刘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把倒下的架子扶起来,又用绳子加固。

查明站在一旁,看着父亲忙碌的身影,突然觉得有些愧疚。

“爸,您需要帮忙吗?”他走上前问。

老刘抬头,脸上带着汗水和泥土,但眼睛亮晶晶的:“来,帮我扶住这个架子。”

父子俩一起干了一个多小时,把所有的架子都修好了。查明这才发现,父亲的地里竟然有二十多个冬瓜,最大的估计有七八十斤。

“爸,您种了多少棵瓜啊?”查明问。

“十棵,每棵结两三个果。”老刘笑着说,“这冬瓜啊,等再长一个月,最大的能有上百斤。”

查明不敢相信:“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去年我看到县农业站展览的冬瓜,最大的有一百五十斤。”

小赵好奇地问:“这么大的瓜,您打算怎么处理啊?”

老刘想了想:“送人一些,自己留一些做咸菜,剩下的…”他看了看儿子,“送到你店里,做菜用。”

查明有些感动:“爸…”

回家路上,查明突然说:“爸,我们改天再回城吧,先帮您把瓜地收拾好。”

老刘愣了一下,然后笑了:“好啊,不急。”

接下来的几天,查明每天都跟着父亲去地里忙活。他发现父亲对种瓜有着惊人的热情和知识,甚至还专门记了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技巧。

一天晚上,查明翻看父亲的笔记本,发现最后一页写着:

“明年试试种南瓜,查明喜欢吃。如果能种出特别大的,可以雕刻成灯笼,孙子应该会喜欢。”

查明看着这行字,眼睛湿润了。

第二天一早,查明起床时,发现父亲已经去了地里。他匆匆穿好衣服,也赶了过去。

地里,老刘正在给瓜浇水。看见儿子来了,他笑着招手:“来得正好,帮我搬一下那边的肥料。”

查明走过去,问:“爸,您这么喜欢种地,为什么退休前从没听您提起过?”

老刘停下手中的活,想了想:“你妈生病那会儿,我就想,等退休了,要找点事做。不然一个人在家,太冷清了。”

他继续说:“种地挺好的,看着种子发芽,小苗长大,结果,一天天变化,心里踏实。”

查明点点头:“爸,我明白了。”

临走那天,老刘特意摘了两个中等大小的冬瓜,让儿子带回城里。

“这是今年的第一批,特意留给你们的。”老刘说。

查明抱着冬瓜,有些不舍:“爸,您一个人在家,要注意身体。有事随时给我打电话。”

老刘笑着点头:“知道了,你们路上小心。”

望着儿子的车远去,老刘转身往地里走去。今年的第一批大瓜,要开始收了。他心里已经有了打算:最大的那个,等到一百斤时,请村里人来看看,也算是个乐子。

地里,瓜架上的冬瓜在阳光下泛着青绿色的光,像一个个饱满的希望。老刘蹲下身,仔细检查每一个瓜,脸上的皱纹里满是笑意。

“明年,一定要种得更好。”他自言自语道,声音里满是期待。

来源:清爽溪流ikhZi7

相关推荐